
一、汉江临泛王维
1、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2、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唐诗三百首56)王昌龄《春宫曲》
4、(解析)此诗是王维写汉江及其远近的景色的。诗中先写了汉江的地理位置:汉江连接楚塞三湘,通荆门九派。然后写汉江的烟波浩渺:汉江绵延千里,极目而望,不辨首尾,似已流出天地之外;汉江两岸的山色,缥缈隐现,似有若无。这两句写景,境界开阔,气势宏大,写出了浩渺汉江的神韵,使后人爱赏不已。宋代诗人欧阳修曾经引用之,苏轼见了,大加称赏,还以为是欧阳修自己的诗句呢。诗的第三联继续写汉江的气势:因为水势浩大,远望郡邑好像浮在前面的水边;因水天相接,远处的天空好像在波涛中漂动。仍然是一种阔大的风景。汉江附近的囊阳风光无限美好,使得诗人想留下来步晋人山简的遗风在习家池头饮酒赏景了。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6、(唐诗三百首55)王昌龄《闺怨》
7、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8、唐诗鉴赏‖王维:桃源行
9、(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10、③接着颈联中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动起来。
11、(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2、(唐诗三百首4)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3、(唐诗三百首68)王维《洛阳女儿行》
14、词、琴棋书画、儒释道、唐装汉服、茶之道、
15、(xiāngyánghǎofēngrì,liúzuìyǔshānwēng。)
16、(唐诗三百首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7、(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18、依稀可辨的城邑在前方的江水中上下漂浮,汹涌澎湃的波涛使远空也为之震动。
19、(唐诗三百首2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0、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二、汉江临泛王维拼音版
1、赏析王维说,当船行至襄阳时,正是好风好日的天气,就让我留在这里,与“山翁”一同醉酒吧。
2、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3、唐诗鉴赏‖王维:过香积寺
4、“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5、赏析王维说,楚国的关塞,一直连接到三湘之滨;荆门山的江水,连通到了九派的水流。
6、✦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众多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7、(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9、首联从大处着笔,气势非凡,将相隔千里之画面,纳入一览,勾勒出汉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雄壮的基调。颔联写山光水色,作为画的远景。颈联“浮”与“动”二字画龙点睛。尾联言尽襄阳美好风光,欲留与山翁共醉方休。
10、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1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13、(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14、荊門匯合九派支流,與長江相通。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6、(chǔsāisānxiāngjiē,jīngménjiǔpàitōng。)
17、(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18、九派:流入长江的九条支流。
19、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方法》,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0、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三、汉江临泛王维全诗拼音
1、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2、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3、唐诗鉴赏‖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
5、(唐诗三百首51)祖咏《终南望余雪》
6、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
7、(唐诗三百首65)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人在旅途、唯美古风、乡土味等栏目.
10、(唐诗三百首2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11、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
12、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13、(唐诗三百首54)金昌绪《春怨》
14、诗路春风开设:名人访谈、景点人文、唐诗宋
15、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16、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徐应佩周溶泉)
17、(唐诗三百首41)李颀《古意》
18、(唐诗三百首17)王翰《凉州词》
19、“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20、务,传播正能量,感受不一样的传统文化!
四、汉江临泛王维答案
1、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汉江临泛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2、“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3、漢水流經楚塞,又接連折入三湘;
4、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5、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6、(唐诗三百首15)张九龄《感遇其七》
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8、文献记载,1545年爆发的那场传染病的患者身上的每一个孔窍都流血,肺部积水,呼吸困难,有时神志不清,病人大多在染病后几天死亡。医学专家后来分析认为,只有一种病毒引发的疾病符合这样的症状,它就是“汉江”病毒,这种病毒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地球上最致命的病毒。据悉,“汉江”病毒像致命的埃博拉病毒一样,会引起出血热,它的传播媒介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老鼠。斯塔尔说:“由于气候干旱,老鼠都集中在有水的洞穴中生活,病毒在它们之间迅速传播。1545年后,那里的气候忽然变得湿润起来,老鼠再也不愁找不到水源,于是他们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大陆,病毒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机会大增,居民中间爆发疫情也就在所难免了。”。
9、漢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10、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较大的支流。诗题一作《汉江临泛》。
11、(解释)三湘紧紧相连,伸向楚国边塞。汉江流入荆门,汇通长江九派。江水滚滚,奔流天地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隐时现。波涛汹涌水势涨,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拍两岸,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风光这样美,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复归。
12、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13、山翁:指晋代山簡、竹林七賢山濤之子。曾任征南將軍,好飲,每飲必醉。
14、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5、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16、(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17、(唐诗三百首40)李颀《送魏万之京》
18、汉江是比较平缓温顺的,与荆门山那里的长江水是完全不同的。人说“荆门山”前的江水:“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而汉江的中游,河道宽阔,江水缓流,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加之人们传说这汉江水就是与银河对接的那条河流,所以王维说这里的江流是天地之外的。她在青山之间静静流淌,烟波中的青山在水色里,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眼前一切,宛如仙境。
19、①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思接万里,实因出眺江水远去展开的联想,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20、(唐诗三百首6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汉江临泛王维赏析
1、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2、(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3、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4、(唐诗三百首48)崔颢《行经华阴》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6、(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7、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8、(唐诗三百首33)卢照邻《元日述怀》
9、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10、水天相接的邊際,波濤激蕩滾動。
11、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12、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3、奇石一般出产在:一河道里,如黄河石、三峡石;二开采矿及矿洞如熔岩、矿物晶体、玛瑙玉等,三是地表,如风砺石,奇石资源在没有热起来之前比较好找,一旦一个石种发现,10之20年就资源告罄了。汉江奇石应该就在汉江中上游资源丰富些
14、襄阳:今属湖北,位于汉江中流。
15、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风起浪涌,船随着波浪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之浮浮沉沉同时因为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在这里,城郭实际上并没动,天空也没有摇晃,动的是诗人所乘坐的船,所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船随波动,相对的城郭与天空也仿佛动起来一样。
16、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17、(唐诗三百首23)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18、✦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19、襄阳这风和日丽的日子,要留与我和山翁醉酒赏景。
20、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