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勾践事吴
1、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2、越王勾践在败于吴王夫差之手后带着夫人和大夫范蠡入吴为奴,不惜以越王之尊替吴王驾车牵马,尝其粪便以诊其病,在吴服役三年终得归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经十年生聚终于得以对吴复仇。在这一过程中勾践与范蠡、文种一道制定了详细的灭吴计划:
3、按照春秋时代的惯例,成为霸主一般要在诸侯会盟上成为主盟者,也就是盟主,这表明各国对霸主地位的承认。勾践灭掉吴国后,随即与晋国、齐国等诸侯国在徐州(在今山东滕州市境内)会盟,这也是越国一次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并顺利被诸侯推举为盟主。以前越国在中原诸侯国眼中就是个蛮夷小国,几百年来众多次会盟就从来没有叫过越国,为什么越国一次参与会盟就成为主盟者了?这里面有三点原因:
4、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扩展资料文章一落笔直写勾践。勾践失败后,正率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这时的他,是一位失败后痛定思痛、盼望雪耻复国的君主。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
5、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伤害大王所心爱的东西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6、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7、勾践简介:越王勾践,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8、越王勾践之所以最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
9、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伏。他还听信伯喜否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10、利用外交战对吴国进行和平演变,削弱其国力,具体而言文种向勾践提出九大计策:
11、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12、越国和吴国是春秋后期的两大南方大国,吴王夫差报父仇,几乎团灭越国,然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反灭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楚国是南方的霸主,也是越国的苦主,越国在楚国的不断侵入缠食之下,在战国中后期失去群雄争夺的机会,沦为末流国家。
13、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14、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5、上述这些还只是能说明越国的强大国力,真正能体现勾践霸主地位的是他先后介入邾、卫、鲁三个诸侯国的内部zz斗争。
16、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勾践于夫椒,一雪父王阖闾被害之耻,勾践被困于会稽山,越国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勾践在度过屈辱的三年囚徒生活后得到赦免,回到越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强国图存,整兵练军东山再起,在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乘着吴国北上中原争夺会盟之机,两次讨伐吴国,最终在前473年,通过卧薪尝胆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亡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17、勾践事吴(原文)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果擒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选自《淮南子·道应训》)(解释)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项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位列于天下。
18、其九打造兵器、训练士兵以待可乘之机。
19、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20、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越王于是派遗善于水性的水军二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核心近卫军六千人,技术型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勾践乘机伐吴,击败吴军,杀吴太子。吴王夫差紧急回国,越国自觉无力灭吴,迫使吴国求和。
二、越王勾践和吴国的故事
1、勾践灭吴之后,名声大振,踌躇满志,也想位列诸侯,于是北上会晋、齐、鲁等诸侯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派人赐给勾践胙肉,承认了越国的霸主地位。
2、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3、武力支持卫出公回国夺权
4、所以,勾践很顺利地成为了徐州之会的主盟者。
5、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
6、(原文)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果擒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选自《淮南子·道应训》)(解释)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项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位列于天下。1自己找找原文2卧薪尝胆
7、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8、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9、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0、文种敏锐意识到:吴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霸主实际上已损害到楚、齐、晋等老牌霸主的利益,尤其是楚国险些被吴国所灭,而晋国作为与楚国争夺的老对手本来极有可能成为吴国的外援,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吴国的日益强大对齐、晋的霸业也构成严重的威胁,越国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纵横捭阖从而成功构建起庞大的反吴联盟。
11、勾践事吴(原文)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果擒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选自《淮南子·道应训》)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项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位列于天下.
12、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粻笭纲蝗蕺豪告通梗坤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位列于天下。越王勾践之所以最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它说明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人处于不利地位时更应采用柔顺的手段,才能转弱为强。
13、可以肯定的是,越王勾践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已经距离列国争夺的战国时期不远。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病逝,勾践死后,越国发生了“越人三弑其君”的惨剧,朱勾杀死父亲越王不寿后即位为王,成为越国在战国前期非常重要的一位君王,朱勾作为勾践之后越国国势最强,武功最显赫的霸主,灭滕国、郯国,讨齐国灭缯国,越国在战国初期显示出了难得的霸主气象,延续了春秋时期的大国之风,然而,越国在越王朱勾、越王翳之后很快便迎来了无休止的内乱,整个战国中后期,越国都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南方大国楚国的不断侵入缠食之下,越国已经不复大国之象,最终在秦灭六国之战后灰飞烟灭。
14、由此可见越国君臣其实从一开始就在给吴王夫差挖坑,他们早已把吴国上上下下琢磨得一清二楚,制定了多方位的详细的灭吴计划,而吴国方面对此一无所知。
15、在勾践灭吴位列的过程中,范蠡和文种两人居功至伟,但是两人结局大不一样,正所谓范蠡所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6、《勾践灭吴》是《国语》里最精彩的篇章之记述的是勾践退保会稽,向吴国请和以后,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富国强兵,终于灭吴的故事。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件事。例外,本文裁剪适当,文章脉络清晰,对比手法的运用的成功,都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17、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
18、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
19、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激情豪气像涌泉,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位列了中原。
20、其八劝农桑、通商旅,鼓励生育,积攒财富。
三、勾践事吴文言文答案
1、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2、第当时另一个大国——楚国一直是越国的盟友,对勾践位列中原持默许态度。当年吴王阖庐攻陷过楚国都城,楚国一直耿耿于怀。勾践灭吴,楚国也帮了越国不少忙,当然,越国也给了楚国大量好处,包括大片吴国的土地。
3、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位列于天下。
4、伍子胥一再阻拦意欲北进做霸主的吴王,最终却被夫差赐死。吴国实力顿时削弱。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举兵复国。姑苏破城之日,勾践率大军在伍子胥自刎之地向其致敬。败于勾践之手的夫差也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终于历经十数年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实现了复国的宏愿。
5、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
6、典故: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7、”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做我们吴国的保护人,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8、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见求和不成,就准备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劝阻他说:“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美女,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他对吴王夫差进言道:“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越国会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也会同仇敌忾,您将付出相当的代价,还不如答应越国的请求,对我们更有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于是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又告诫吴王:“如今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会追悔莫及。”吴王不听,从越国撤回了军队。
9、前476年,越王勾践觉得灭吴时机成熟,再次起兵伐吴,大败吴军,进而包围吴都三年。前473年,越军攻入吴都,吴王夫差求和不成,自杀身亡。据说吴王自杀的时候,想起了伍子胥,正是因为不听子胥之言(还将他赐死),才有今天的下场,死后再无脸见他,临终前把自己的脸遮住。
10、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③,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11、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65年在位。吴:即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夫差。
12、其六送礼给吴国善于阿谀奉承的奸佞之臣,使他们在吴王面前搬弄是非陷害忠良,扰乱吴国朝政。
13、其,代词,代指四方之士,可译作“他们”.之,前面一个是助词,“的”;后面一个是代词,代指四方之士,“他们”载,动词,“装载”的意思
14、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正音)尝;不能读作“cánɡ”。(辨形)薪;不能写作“新”。(近义)发愤图强宵衣旰食(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联合式。(辨析)~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例句)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英译)stooptoconquer
15、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吴王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16、勾践后来派文种去吴国求和,表示只要吴国撤兵,他愿意入吴为臣,终身服侍吴王。吴王夫差此时刚刚取得大胜,志得意满,欣然同意勾践之请,但是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勾践的请求。
17、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给您作为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作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士作女奴,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18、实行利、成、生、与、乐、喜六字方针为中心的爱民治国纲领
19、好像是林则徐撰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不大刚不刚的倒无所谓,只是“无欲”的确相当难做。且不说那些受骗的老头老太太们,就是这世上的事情哪个又不因为“欲”而引起的?比如哪个妹子想吊你,你如果不在意,就照样心安理得的吃饭睡觉打豆豆。
20、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志,早日报仇!他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要忘记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激励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四、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1、公元前490年,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2、越国灭亡吴国,是春秋末期的一件大事,但是越国野心不大,因此没有逐鹿中原,而是位列于长江中下游,淮河以东流域,史载越国"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位列王",然而,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作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在即将进入的战国,却迎来了更大的国家危机。
3、伍子胥认为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夫差却不以为然,一个亡国的奴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伍子胥劝说吴王,切不可相信勾践。但勾践的谨慎行事,使得吴王渐渐地放松了警惕,伍子胥的所有谏言也被他当作耳旁之风。勾践和范蠡在暗中逐渐得到了转机,并被夫差准予回越国。回国后勾践仍然谨慎从事,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休养生息。
4、其四献上美女惑乱吴王心志,消磨其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西施、郑旦两大美女由此被送入吴宫,关于西施、郑旦在灭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史学家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西施、郑旦只不过是越国献给吴国的礼物,用以消磨吴王的心志;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西施、郑旦还肩负着刺探吴国情报的使命。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说的是西楚霸王灭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6、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7、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期间勾践还采用了文种的计策:离间吴国君臣,让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把越国的奇珍异宝送给夫差,以消除他的戒心;把美女西施献给夫差,以消磨他的志向。特别是美人计这招非常管用,西施乃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夫差也不能例外,他对勾践这几年的表现很满意,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8、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9、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10、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越兵攻入吴都,吴国灭亡。
11、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12、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领军之剑”,欲灭吴国而后快。不想,夫差已攻进“剑庐”,伍子胥领兵已渡过大江。勾践大败。大兵压境,越国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吴的主张。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降吴为奴。勾践从此为吴王养马、拉车,为了复国的大志受尽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着。
13、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14、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王政冬,原题:战国新论︱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做了哪些事?
15、第当时晋国、齐国两个大国国内卿大夫之间的zz斗争异常激烈,不愿在邦交上花费更多精力,既然之前已经向吴国妥协,那么继续向越国妥协也无妨。同时勾践对鲁国、宋国等小国则施加恩惠,将之前吴国所侵占这些国家的部分土地还给了各国,令他们对勾践感恩戴德。
16、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建立了节度,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17、《勾践灭吴》中一句"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暴"应读bao还是pu?答案:暴pù露《勾践灭吴》中"安与知耻"的"与"是什么意思?如寡人者,安与知耻?——与,语气助词。知,感到,知道。像我这样的人,怎么知道耻辱?。收起
18、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19、春秋后期,列国争夺,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兵圣孙武等人的协助下于栢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楚都寿春被攻破,当时和吴国互为表邻的越国,乘吴国大军伐楚后方空虚奇袭吴国,吴国被迫退兵,致使伐楚功败垂成。越王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兴兵讨伐,勾践元年(496年),越国在檇李之战中大败吴国,吴王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射伤,不久即伤重而逝,死后夫差即位。
20、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五、勾践为什么在吴国
1、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
2、战国,以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家,晋国名存实亡,七雄格局形成为始,司马迁做《资治通鉴》时,则是把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作为战国的开始。另外,还有以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作为战国开始之说,目前史学家公认的战国之始,是依司马迁所定之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战国之开始。
3、某男对某女说,我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想和你在一起。某女回答到,我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可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晚上回来的路上突然想起,我已经有多少年没这个勇气了?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这个畏头畏尾俗不可耐的样子的?回家以后赶紧下手又买了一本《庄子》,我发誓:今年不再买书了,否则就剁手。
4、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
5、越国是南方大国,但从未把势力扩大到中原腹地,战国初期,七雄格局已成,韩赵魏三家灭智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被周天子封为侯,成为最早的战国列强,而西方大国秦国,东方大国齐国,北方大国燕国,较好的南方大国楚国,在战国时期都有过总领诸国的高光时期,反观越国,自侥幸灭亡吴国之后,便不再向北拓展,而是醉心于霸制南方,与楚国争夺南方霸主之位,在内乱与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国力迅速衰弱,逐渐沦为战国时期的二流国家,最终失去了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机会。
6、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7、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五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
8、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9、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10、越王勾践五年(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臣服,越国群臣都送到浙江之上。临水路上人们堵塞了通道,送行的军车一直到固陵。越王勾践仰天长叹,举杯向众人,痛哭流涕,默无所言。到了吴国之后,勾践被困会稽,叹气说:“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最后都位列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11、其三以高价收购吴国的粮草,使他们的国库空虚;利用吴国君臣的欲望来使他们的人民疲乏。
12、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位列于天下。越王勾践之所以最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它说明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人处于不利地位时更应采用柔顺的手段,才能转弱为强。
13、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14、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带全国精锐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想位列中原保全周室(史称“黄池会盟”),只剩下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越王勾践抓住机会,出兵偷袭吴国都城,还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吴王为当霸主一面封锁消息继续会盟,一面派人带上厚礼向越国求和,越王勾践估计暂时也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15、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过分,色彩禁止使用两种以上。
16、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17、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18、会盟之前,勾践按照历代霸主的惯例,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得到了贡品,也乐于做个顺水人情,派特使在会盟仪式上正式授予勾践“伯”(即霸主)的称号,并将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用的祭肉赏赐给勾践,这在当时叫做“天子赐胙”,是极高的荣誉。
19、勾践在被包围之后追悔莫及,当初不听范蠡的建议,落到如此地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范蠡又建议他向吴王夫差求和,委曲求全,暂时向吴王称臣,以图再起!勾践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喟然叹息道:“难道我将这样了结一生吗?”大夫文种安慰他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yǒu,有)里,晋文公重耳逃亡翟国,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能成就王业霸业。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20、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