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谦虚的成语
1、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2、九转丸成:转:循环变化;丸:指金丹。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表达谦虚的成语)。
3、(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4、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谦谦君子,有什么好怀疑的?
5、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
6、必恭必敬: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
7、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8、百无一成: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9、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微:精微。
10、释义: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1、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12、(谦逊下士):下:礼让。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3、一德一心: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表达谦虚的成语)。
14、我们要像老李那样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15、钻坚仰高: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1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7、(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8、九转功成: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19、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0、温恭自虚(拼音): wēn gōng zì xū(解释): 温恭:温和谦恭;虚:虚心。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出处): 《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造句):在这位大师的所有弟子当中,他是最温恭自虚的一位。
21、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22、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23、务本力穑:本:指农业;穑:收割谷物,这里泛指农业劳动。指努力从事农业劳动。
24、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5、(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26、苦学力文:力:努力;文:著文。用功学习,努力写作。
27、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28、素位而行:素位:安于平常所处的地位。指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
29、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30、(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31、(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32、(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33、 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34、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35、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36、门可罗雀:意为“门庭冷落”,并非“门庭若市”。
37、 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38、(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39、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