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的好段摘抄大全200字
1、抄五个作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想象作文,500字以上
2、20)有一回从滑雪会走回松雪楼,忽然察觉路上有一层雾,一下子浓了过来,一下子又散了开去,那真是一种奇妙的经验,仿佛走进一个雾帐,雾自发边流过,自耳际流过,自指间流过,都感觉得到;又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两旁的松涛声鸣不住,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望,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写景的好段摘抄大全200字)。
3、校本课程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在阅读中践行语文的诗意,在阅读中引领孩子们拥抱远方,作为诗意语文人,我们且行且珍惜,勤奋必然化作光芒,热爱必然催生梦想,心灵与心灵的交汇,精神与精神的碰撞,化腐朽为神奇,让阅读走进我们的世界,让文字丰盈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为孩子们人生的引路者。
4、聂赫留朵夫万万没料到,原来那个玛丝洛娃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不为自己处境惑到羞愧,甚至还为此自豪的玛丝洛娃。精读第44章,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结局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你的生活中也有诸如此类的现象吗?
5、我们每个诗意语文人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相互支撑的肩膀,相互启发的心灵!
6、感谢付超老师深情的陈述,精心设计,巧妙建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的是一个诗意语文人的深情款款和美好的初心。要做一个幸福的诗意语文人,这是超超告诉我们的。
7、落日留下长长的影子,一片血红。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葡萄色的黄昏,紫色的黄昏。笼罩在柑橘林和狭长的瓜田上;太阳是榨过汁的葡萄紫,夹杂着勃艮第红。
8、“雪球”就是这样滚出来的,但它再也不会融化。(写景的好段摘抄大全200字)。
9、时间到了2016年的元月,我公开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过了1500篇。
10、22)我喜欢看小鸭吃食物,非常有意思,鸭子的扁黄嘴,像一把小铲子,吃东西的时候,嘴里不时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不停的那么一铲,一扬脖就吞下去了。看见它们那么狼吞虎咽的样子,我想它们的胃口可真好!可是有时吃食时,它们也不老实,互相乱挤,乱蹬,甚至把盆也蹬翻了。
11、当然,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后面这两个境界,都不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欣赏一下就好了。我想,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先做好前三个境界再说吧。
12、做爱读书的语文教师,更要做会教学生读书的语文教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忘我地爱上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人生何处不阅读,课堂无处不阅读,一张小小的试卷,一个有价值的阅读任务,都可以激起我们老师对阅读的理性思考,在“文化育人”方向的引领下,江苏省丰县宋楼中学的张海涛老师一直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阅读”,下面有请张老师闪亮登场。
13、我常常说,名师成长的过程,往往是“集万千折磨于一身”的过程,没有类似于这样“积累”的诸多“折磨”,或者受不住这样的经年累月“积累”的“折磨”,难以养成厚实的底气。坚持积累,让人有钢铁一般的意志,有清泉一样的灵动。愿无数的青年语文教师关注自己成长中的“积累”。于是,当我们的教学青春日渐美丽时,我们的学问也日渐丰厚。
14、早晨的太阳,像牛车的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水一样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坐在东方的岭脊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
15、近20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展示自己的240多个公开课,何其难也,但我做到了,我向教学界中最难的事物挑战。
16、2002年,《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连载;
17、20多年来,我坚持着多个杂志社“专栏文章”的写作;
18、寂静秋夜,翻动飘着墨香的篇章,探寻碧波深处的奇珍;迈开深深浅浅的脚步,踏出探索思考的印痕。无论身在何方,心向着同一方向,诗意语文校本课程与您倾情相约。随付超老师看红星闪耀,向韩燕老师学习多元评价,听张海涛老师讲创意阅读,与刘敏老师共赏故都的秋。
19、那大片的红,有朱红,赭红、亦有淡淡的浅红,每一片枫叶,似乎都由多种红色组成;那绿,已不是夏日里的幽绿,而是悄悄浸了秋的黄,是绿中黄,黄中又泛着大半的绿;那黄,是翠翠的,浅浅的,艳艳的,仿佛画家笔下那淡淡的水彩。
20、孔雀开屏是由一大盆菊花修剪造型而成,它昂首挺胸屏开富贵。它的眼睛是两朵红的菊花,像两颗红色的玛瑙,镶嵌在黄色的绸缎上,明亮有神。
21、增强自控力,坚持做段老师开发的提高效率、克服粗心的软件训练,使自己通过平时的努力告别拖拉、迎接高效。
22、第咬文嚼字是养成语文意识的关键,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人的感觉器官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感知任何事物。刺激的程度又与人的主观意志高度相关。欣赏文学作品,走马观花的刺激,自然不能与潜心赏玩的刺激同日而语。对语言的审美同样如此。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而语文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咬文嚼字,也就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没有字斟句酌地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不仅不能提升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把握阅读对象的精髓,更不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自觉的语文意识,阅读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吕叔湘先生是语言学大师,二老不约而同以“咬文嚼字”为题撰写文章,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这是很耐人寻味的,朱先生强调:“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文学藉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思、意味仍完全不变,字斟句酌之外还有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可视为对字句审美的延伸与拓展。读《我的叔叔于勒》就要问问“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为什么要重复?为什么要有两段写景的句子?为什么要写我给于勒小费等等这样的问题,问的多了也就能品出语文的味道。“咬文嚼字”体现在作文上就是进行修改,鲁迅说过:“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咬文嚼字”的标准其实就是审美的标准,只有坚持不懈地咬文嚼字,真正走进文字深处,还能嚼出语言的真伪,这样的习惯养成了,语文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23、龙飞凤舞、筚路蓝缕、三山五岳、山雨欲来风满楼
24、五十岁以后,我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案例。我常常暗自与名师较劲:一定要有“量”的要求,在“量”上胜过他们,有“量”,才有力量。可能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用一本书的形式出版40个教学设计,但是我能。
25、再大一些的小朋友,比如四五年级的,我给大家推荐曹文轩爷爷的书。曹文轩爷爷的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比如《草房子》、《青铜葵花》等,都写的超级棒。曹文轩爷爷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他的文章号称现代美文,书里随便摘一段都可以算是好词好句。
26、《浅说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两项基本能力》,
27、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28、下面,我将以《故都的秋》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深度阅读。
29、田野里,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好像在开庆功会呢!大雁南飞,它们排成“人”字形,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树叶也被秋婆婆染成了黄色,风爷爷一吹,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缓缓地往地上飞去。秋婆婆给七连山穿上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金衣。
30、最自豪的是我20多年独力支持,将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31、从一生的教学事业来讲,积累、拥有大量的专业的学术文献资料,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立身之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在做学问。
32、拥有和不断拥有一定数量的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学术文献资料,是语文教师业务进修与素养提升的第一策略。没有任何观摩学习、培训进修能够像它们一样长久地陪伴着我们,没有任何名师能够像它们那样深厚博大,没有任何一位个人有它们那样的永在发展更新中的知识与智慧。
33、群文阅读的关键是确定一个比较点,我将其与《江南的冬景》进行联读。目的是比较阅读同一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从而把握这一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追求,进而深入把握不同情境下作家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动态,从而走进作家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郁达夫,这样一个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的作家。
34、精读,在欣赏课文精华中移情。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划出最打动自己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35、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36、2011年10月22日,徐州师大邀请我讲授《老王》一课,江苏省几十位特级教师听了我的课。
37、在没有使用电脑写作之前的10年,我的论文手稿有两尺多高,它们全是复写之后保留下来的。作为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经验,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如果没有大量学术资料的支撑,研究者的研究将行之不远。因为他不知道学术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知道别人的研究走到了怎样样的境界。
38、如果是写人写事的,我们要学会多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我们写小朋友玩捉迷藏,描述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躲到梳妆台底下,很多人就写“他从这儿悄悄的走到了那边,蹲在了梳妆台底下”,如果我们加上细节,就可以写成这样:他蹑手蹑脚的,一小步一小步的,朝着梳妆台走去,他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时不时的,回头看看有没有人发现自己,他的神情非常紧张,紧咬着嘴唇,抓紧了衣角,终于,他顺利的爬到了梳妆台的下面。是不是感觉对比后的区别非常明显。
39、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40、和孩子生气的原因,实在小到不值一提,可却为这不值一提的事情和孩子大动干戈。想想平时,无论是生活上的照顾,还是学习上的陪伴,我都尽心竭力。尤其是这七天的异地求学,只要是学校允许,我节节课陪读,只希望在孩子求学的路上,我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可这些,都不能掩盖我的错,我是该对我的“教育”静心的思考。
41、风吹过,远处的树漾起阵阵波涛,声音犹如打雷一般,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一会儿倒向东,一会儿倒向西,好像是喝醉酒的人,有些悲壮,也有些凄凉,波涛掩盖了鸟儿的鸣叫,苍穹里只有苍鹰在翱翔,天上的云在风的鼓动下,在天空中快速移动,盯着看有些炫目,头有些晕。近处的野草也被风吹得俯仰生姿,瑟瑟作响,草尖上的絮被风扬起在阳光下飘飘忽忽,梦幻一般,引人无限遐思。
42、第四段:人美,在小巷中买首饰的女子买首饰和客栈老板吆喝招呼客人的情景。(250字左右)
43、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44、当遇到那些不愿意读文学类书的孩子怎么办?大家可以进行一些诱导,这时候需要家长们做一些配合。如果爸爸妈妈每天捧着一本书,两个人天天还聊这本书,经常聊的哈哈大笑,那么孩子肯定就有好奇心了,肯定会问这本书叫什么呀,我也要去看看。然后,爸爸妈妈可以再装一下,就不告诉孩子。在没事的时候,两个人又捧着这本书,聊的不亦乐乎。这时候,孩子肯定会想,这到底是什么书啊,我一定要看一下。家长呢,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明显一点儿的地儿,孩子自己就会偷偷去看的。当爸爸妈妈又在聊那本书的时候,孩子不一定什么时候突然冲出来,也要和你们聊那本书,效果不就达到了吗。各位爸爸妈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啊,一步一步的把孩子带入名著的世界。
45、经学生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斯诺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并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6、绿绿的草依靠着重重叠叠的高山,鼻青的溪水照应着柳条密密麻麻的影子,天上的云朵被小鸟衬得更白了,小花被绿草衬得更鲜艳了,一切都显得那么配合,那么合适。
47、2016年,《语文教学通讯》B刊继续着我以“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自我训练”为话题的专栏《名师讲坛》;
48、红艳艳的太阳光在山尖上时,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城市渐渐地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
49、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
50、下面是我退休时演讲稿的第10块内容,它就是指标:
51、高一《把栏杆拍遍》《红楼梦》《民国大人物》假期《平凡的世界》《人生》
52、——以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深度阅读教学设计为例
53、通过这次的反思,为自己初二作文得到进步提出了一些小要求:
54、小姑娘在这美丽的森林里跑呀跳呀,开心极了。
55、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
56、黄昏,一缕轻烟从烟囱里轻盈的飘出来,地面还留一丝余热,黄昏不像正午那样闷热,而是清爽的风中略带一丝暖意。
57、我设想在2017年以前,要讲80个篇目的课;
58、晚上,微风习习,雨好像变小了,昆虫乐队的小提琴手们开始了抒情的演奏。小雨打在树叶上“沙沙”地声响则是响锤,在有节奏地摇摆着。
59、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60、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61、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62、其实,我想,这些都不是“挑战极限”,对极限的挑战早就在我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过了,就像我的《西边那间房》中所写的:
63、“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以说“得来全不费工夫”。可真正使用起来,可所谓半步难行。如何“抄”才能出好作文?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大大的问号。
64、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您想想,小朋友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肯定会组织一些参观活动。我知道的小孩子没有人不愿意去的,除非是真的生病了,或者是一些急事儿去不了的,大部分孩子肯定都愿意去对不对。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去这个科技馆,那个博物馆什么的,也没看到哪个小朋友说不愿意去的。很多小朋友只是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去这些地方而已。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比如几个妈妈,都说自己家孩子不爱看历史科普类的,较好是让几个小孩子跟着导游。那些小孩子聚在一块儿,谁不愿意去呀!这个导游呢,较好是那种会讲故事,知道怎样引导小孩子的。这样一来孩子肯定就喜欢上了。
65、周测的题目我们是轮流出。非常考验老师们的毅力。遇到工作繁忙劳累时真想这周歇一歇,不出题了,让学生不写了,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当看到自己的题目新鲜出炉,内心是激动的。再看到学生文思泉涌停不下笔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一种满足。这是坚持的力量,更是对老师的考验。
66、29)夏天是个变化多端、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季节,它一直都在上演着振奋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人生之中也有同样的夏天,现在的我们正处于这样的夏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要珍惜当夏时节,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变地更加绚丽,去迎接丰硕的人生秋天。
67、修竹叶间那一笔翠绿,是生命;远山上那一片黛色,亦是生命。听,林中、幼鸟的叫声昭示着生命的到来;花间小虫的嗡声诉说着生命的力量……
68、夏天,是一首协奏曲。它时强时弱,时快时慢,侧耳倾听,你会被它迷住的!
69、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70、等到了中午,天气突然就没那么晴朗了,开始下起了倾盆大雨。“哗哗啦啦——”那雨就像是大提琴和黑管的合奏,还不时伴着那“叮——”的声音。
71、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72、我有一批很好的讲稿,每份讲稿都有几万字;它们其实都是我所进行过的“小专题研究”:
73、好作文都是“文不厌改”改出来的,希望各位同学在坚持“读写同步”的同时通过批阅回复的评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让自己不断进步。
74、精神与智慧,耐心与细致,远大构想与步步为营,提升别人与发展自己。
75、远山如墨,乘小舟顺水而行,碧绿入眼,鸟声、水声,摇橹声,细细微微伴入耳畔。
76、雪,是从遥远的国度飞来的白色精灵?是天使翅膀上落下来的白绒毛?还是严冬特意为大地准备的白被子?是的,雪,像芦花;像棉絮;像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她飘飘洒洒,她纷纷扬扬,她婀娜多姿……
77、对课文创造性地艰苦玩赏,让我创造了不少好资料。每准备一堂课,我都要写一篇课文赏析文章,但却远不止于此。我研读课文的别有个性的方法,可能就超过了20种:语言卡片,美词分类,句式研究,段式研究,篇式提炼,章法分析,手法品味,笔法探究,信息提取,片段精读,课文集美,文中选文,变形阅读,变体阅读,诗联赏析,课文美读,写作借鉴,课中比读,课文联读,集合研究,本文评点,诗词句解,资料助读……可谓用之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