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陶渊明号什么
1、陶渊明的书法法也是出类拔萃。武则天曾经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世人只注重陶渊明的诗文“不知运笔静秀,楚楚涓涓,如深谷芝兰,无人自媚,洵可玩重,永炳千秋”。
2、林逋在孤山盖了几间房子,说不上富丽堂皇,只能遮风挡雨而已。据说在房前屋后还栽植了三五百株梅花。我觉得这种说法里面水分很大,林逋喜欢梅花没错,栽种梅花也没错,如果说栽种三五百株,那也是一大笔银子,似乎不大现实。
3、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4、和林逋不同,陶渊明却是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虽然曾祖父是陶侃,但是到了陶渊明他父亲这代,似乎就已经泯为众人了,最后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5、陶渊明从做官开始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他的“千古隐逸之宗”的称号应该是这么得来的。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别号——陶元亮,陶潜;谥号——靖节。
6、80天后,陶渊明当县令当烦了,理由是督邮受命到当地巡视,命人唤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原本就不喜欢也不擅长这种接待工作,但毕竟是上面派来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见。然后下属还提醒他,得穿上官服,打扮得工工整整才能去。言外之意,否则仕途岌岌可危。
7、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
8、自己年老体衰,两鬓斑白,人老不讲筋骨为能。虽然自己有五个儿子,可是对于文化却没有任何情趣。阿舒都16如果了,没有比他更懒惰的了;阿宣15岁了,却不喜欢文事;阿雍、阿端兄弟两个更糟糕都13岁了,可是还不认识七这两个数字;阿通快9岁了,只知道找梨和栗子吃。唉,天意如此,我还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吧。
9、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表示关注或进行研究分析。
10、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11、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出名。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是较臻美的艺术。
12、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
13、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扩展资料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是较臻美的艺术。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14、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15、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
16、一度过着时隐时仕生活的陶渊明,在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做官,出任彭泽县令。但是他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就决定彻底离开官场了。
17、约365~427年,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8、关于陶渊明饮酒的传说有很多。传说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将酒过滤,过滤完毕后仍把葛巾戴回头上。又有说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休息,故石名曰醉石。更有传闻说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里装有铜器,有盖,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都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倒在地上。结果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19、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来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20、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二、陶渊明号什么自称什么
1、李白号青莲居士。抄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袁枚号苍山居士。司空图号耐辱居士秦观号淮海居士。陈师道号后山居士。张元干号芦川居士。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张孝祥号于湖居士。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刘克庄号后村居士。王应麟号深宁居士。唐寅号六如居士。李贽号温陵居士、卓吾、龙湖叟。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洪亮吉号更生居士。王十朋号梅溪。庄际昌号羹若。郑成功号大木。李光地号厚庵。朱熹号晦庵、晦翁、豚翁、沧州病叟。
2、不过总蹭酒喝也不是办法,还是得赚钱补贴家用,于是陶渊明就想起做官了。后来,他还真当了官,还是一个略有实权的官:彭泽令。
3、乡土文化研究也是历史研究的一种,不能随便臆测,不然也许会给当地的地方文化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5、陶渊明诗歌和其为人一样,自然率真,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想当官就当,想归隐就归隐,贫困的时候可以上门去乞讨,富足的时候会准备丰盛去迎客,古往今来的名人贤士之中,他的率真最让我钦佩赞赏。这个是苏轼的评论。其实,苏轼的评论也体现了苏轼自身率真一面。
6、我也特别喜欢陶渊明的两句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并且曾委托钟万昌先生代请全国人大常委、出名法学家、出名历史学家夏家骏老先生为雲清题写这两句诗写;还取这两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将陋室命名为海翥轩。
7、陶渊明和林逋就大不相同了,他不仅先后娶了三个老婆,还一口气生了几个孩子,并且都是“带把儿的”,也都是儿子。
8、提到屈原,一定能想到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相传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尽。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9、陶渊明自知不起,于是撰写《自祭文》,在这篇祭文的最后,他这样写到:
10、位于重庆市酉阳桃花源二酉山五柳广场,设置有一雕塑,重200吨,净高9米,底座28米,总高度达18米,陶渊明雕像现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桃花源景区景点之雕像是采用江西省星子县的芝麻白花岗石为原材料,在当地加工而成,总耗材500吨,由江西省星子县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此进行安装。世界上较高的陶渊明雕像,比陶渊明故乡江西省星子县陶渊明雕像还高出28米,成为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的标志性景点。
11、陶渊明是辞赋家、散文家,当然更是出名的诗人,历史上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12、晋代的出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他还给自已起了名号: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是一淡泊名利,自守节操的人,他当了八十三天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就毅然决然挂冠而去,回归故里,耕作于田园之间,自食其力,过着清贫的农家生活,因住宅近旁栽了五棵柳树,就自号五柳先生。
13、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较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14、其中黑体字与标下划线部分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内容大意是说陶渊明曾经有以《闲情偶寄》为名的两部诗集问世,而且因为喜欢浙江杭州的西湖,或者是浙江的山水,所以从新安(徽州,今安徽黄山市一带),经睦州(今建德市一带)到金华,在汤溪九峰山定居。论者根据这句话,便以为陶渊明曾经在金华隐居了。
15、陶渊明的生活并不顺当,一个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因为难产,孩子只伸出来一条腿,所以孩子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就死掉了,妻子也因此撒手人寰。中年丧妻,人生大不幸。
16、让我们看看陶渊明笔下的几个儿子是怎样的吧。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17、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带有自传色彩的散文,开头就说明了“五柳先生”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说明此号的来历是住宅旁边的五棵柳树。而且陶渊明性爱田园,冲淡自然,以树为号,也能体现他这种淡泊天然。
18、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19、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级的官。陶渊明少年时,家境虽然已经没落了,但是,他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钻研老庄,通读儒家经典,也涉猎文、史神话小说之类的“异书”,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基础。
20、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有《陶渊明集》。
三、陶渊明世称是什么
1、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zz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
2、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3、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所以后世称“陶靖节”。扩展资料: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4、和靖是林逋的号,这个号不是他生前的号,而是他死后宋仁宗赏赐的谥号。
5、陶渊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我还是用他的《挽歌》追思这位隐逸诗人吧“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6、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怎样过
7、有《归园田居》这首诗为证。一句写得很隆重“种豆南山下”,大家听到这一句可能会认为他种得蛮好,可后面就紧接了一句“草盛豆苗稀”。陶渊明,你这是种得什么鬼田!
8、空荡荡万事从此戛然而止,对我而言,一声叹息,将伴随着我从此远去。那高高的坟冢对我来说丝毫没有什么作用,既然如此更没有栽树的必要。种墓就让时光和我永恒吧。我生前就不看重名声,哪里又会在乎死后的荣辱呢?人活着太难了,死后又是怎样的情形呢?陶渊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我还是用他的《挽歌》追思这位隐逸诗人吧“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9、论者最后还找了一些本地古代诗文里曾提到过“桃花源”典故的一些诗词,认为这就是知情者对陶渊明曾经在汤溪隐居的暗示。这就更不可能了!谁都知道桃花源在中国文学里是最出名的典故,历史上用过这个的典故的诗歌在中国南北方产生过不知凡几,若都以为是陶渊明曾经在当地定居的证据,那陶渊明这一辈子还忙的过来?
10、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11、备注“瓷房子社群”可加入瓷房子官方社群
12、庐山东林寺慧远想让他加入佛教,并且允许陶渊明吃酒,陶渊明想想不吃酒是人家寺庙的五戒之怎么能够破坏了人家的规矩,于是“攒眉而去”。
13、这次是因为没有束带见督邮,督邮是汉代设置的一个督察的官职,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14、事实上,明清以来在各地修族谱的活动中,攀附名人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区别在于有些人的水平比较高,错误不易发现,有些人则是令人一目了然的。甚至还不乏有修谱者故意给后人留几个破绽下来,古人其实很有趣……
15、陶渊明带给后世文人最有价值的地方有一个说法是自觉的文学意识。真正读他的诗歌,会发现它们更近于慷慨悲歌而不田园...不过科班教育么……潜字一语双管,既巧妙地应用了他的名字,又表现了他安于田园的志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既然是学习,那么明白下这首诗的意思不吃亏。精神食量之类的。
16、就其个性来讲,则是陶渊明深受圣贤书的熏陶,当天下无道或zz抱负难以伸展时,士大夫往往采取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回归田园世界,纵情山水之间,一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18、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其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流传不衰,且历久而弥新。
19、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出名法学家、出名书法家夏家骏老先生
20、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扩展资料: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四、陶渊明是什么诗的开山鼻祖
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
3、有很多人崇拜陶渊明,喜欢他的诗文,苏轼是其中最出名的,雲清也是狗尾续貂喜欢的了不得。
4、您的转发和打赏,将永远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5、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6、如同陶渊明死后的号叫“靖节”,只不过“靖节”这个号是私谥,是陶渊明的弟子们给老师取的。如此看来,陶渊明和林和靖谥号的含金量有着天壤之别,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有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隐逸文化的代表人物。
7、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8、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9、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
10、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
11、陶渊明到了三十四岁上又娶了一个媳妇。两个人感情很好,媳妇肚子也争气。婚后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又过了两年,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刚会跑,妻子又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家六口倒也其乐融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第二任妻子因为积劳成疾又不幸辞世。屋漏又逢连夜雨,好在陶渊明性情恬淡、豁达,陶母也帮忙照看几个孩子,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12、您的鼓励,将永远是我创作的动力;
13、永初元年,刘裕篡晋称宋。56岁的陶渊明看倦“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沌政局,更名为潜,取《易》之乾卦初九之爻辞“潜龙勿用”以明志。就此,陶渊明真正得以在酒中寄托傲世之意,在躬耕垄亩中诠释隐逸之情。
14、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写到。
15、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16、陶渊明本名潜,后人为什么叫他渊明了,下面是我的看法,第他辞去彭泽县令之后,返回家乡,终其一世,没有在做过官,只是悠哉游哉的在乡野之间过着隐居生活,以其才华,观其文章,如龙游在渊,故有渊这个字.明,则是指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而言.
17、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做事。第二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做了刘裕的参军。
18、后来又做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
19、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打赏。
20、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
五、陶潜又名陶渊明号什么
1、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3、另外,该文中最有的问题的内容是(陶渊明)“有诗《闲情偶记》二集行于世”这样的说法。我们都知道,以《闲情偶寄》之名行世的最出名的著作是清代兰溪籍的戏剧家李渔所作的那本文艺评论与文化散论集。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拥趸们必读的书目。陶渊明的诗文版本虽然历代以来众多,但大都以《陶渊明集》或《陶靖节先生集》这样的面目示人,从未有什么叫做《闲情偶寄》的诗集,这样的口吻也不太像六朝人的说话。
4、因此,陶渊明给大家留下的记忆,则是一副恬淡从容,飘逸出尘的田园诗人+隐士形象,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每日吟诗作赋,与菊花相伴,这样的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
5、陶渊明大概出生在352年,隆安五年(401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两年后的记载是他已经在家乡躬耕自资,由此算来,他归隐的岁数在50岁左右。
6、五柳先生:陶渊明(东晋)
7、再加上“田园诗人”的名号这么响亮,又写了这么多首田园诗,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都快喷薄而出了,想必陶渊明种田水平应该不错啊。可后来才发现,陶渊明原来你根本不会种田啊!
8、从表面上看,陶渊明辞官是不愿意曲身迎接、阿谀奉承上司,但是大背景则是东晋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黑暗,人民颠沛流离。
9、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0、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并没有居士的称号。一般都是称他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1、陶渊明十分好酒,他的朋友们也知道他对酒的狂热,就经常置办酒席叫陶渊明过来喝酒。陶渊明一听有酒喝,从来不推辞,去了就喝醉,醉了就更加嗨。
12、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13、陶渊明号五柳先生,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4、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5、陶渊明自号为“五柳先生”,世人称之为靖节先生。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诗人,也是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经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16、楼主是不明白他哪个方面,其实也没必要明白,你也不可能明白这样一个古人。史料也不一定真是,所以没必要深究,欣赏他就好
17、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18、先从政后从文的陶渊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著称于世,后开创田园题材诗赋而享誉华夏千年,是归隐才子的杰出代表,为世人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特点鲜明,乃好饮酒者的鼻祖,独爱菊之一人,可书可讲的颇多。
19、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20、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