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观沧海翻译
1、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yingyu/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3、shùmùcóngshēng,bǎicǎofēngmào。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赵彦春,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翻译研究出版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China主编,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wy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5、(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6、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7、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8、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yingyu/
9、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huaxue/
10、xìngshènzhìzāi,gēyǐyǒngzhì。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zz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12、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13、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
14、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4/jiaoan.html
15、中心:这首诗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1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17、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zhengzhi/
18、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9、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0、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二、观沧海翻译
1、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中。
2、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3、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4、原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jié碣石:山名。碣石山有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何:多么澹澹:水波摇荡。sǒngzhì竦峙:耸立。星汉:银河。幸:庆幸。至:极译文: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茂密又繁盛。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5、观沧海(东临碣石)对照翻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含义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6、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7、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8、qiūfēngxiāosè,hóngbōyǒngq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出名zz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10、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11、《观沧海》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12、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1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4、此诗出自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作者介绍译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5、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16、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7、秋季背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碣石篇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网
1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含义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含义是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20、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zz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翻译
1、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2、观沧海的意思: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吧!原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竦峙: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4、shuǐhédàndàn,shāndǎosǒngzhì。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lishi/
6、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7、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8、(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9、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0、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网
1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2、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13、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14、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啦,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5、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网
16、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17、《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1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9、《观沧海》正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20、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四、初一上册观沧海翻译
1、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2、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shengwu/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5、在《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对登山所见的水和山两种景物的总体感受的诗句是“,。”
6、shuǐhédàndàn,shāndǎosǒngzhì。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8、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9、guāncānghǎi观沧海
10、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11、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2、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3、《观沧海》中,表现诗人登山所见秋风和海水的总体感受的诗句是“,。”
14、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15、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16、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17、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8、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1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0、xīnghàncànlàn,ruòchūqílǐ。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五、观沧海翻译200字
1、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3、①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曹操的《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他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他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5、《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6、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uwen/
9、(作者)曹操(朝代)汉
10、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zz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11、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12、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13、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zz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宰相,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
14、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wuli/
15、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6、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7、②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18、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是千古名句。(1)
19、诗取四言形式,艺术上取得较大突破,使自《诗经》以来沉寂了数百年的四言诗,重新焕发了卓越的艺术光彩。此后四言诗逐渐衰微,即或间有作者,也鲜有超过《观沧海》的。
20、东临碣石,以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