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苏武牧羊翻译
1、苏武牧羊意思是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成语出处: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由于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劝其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苏武牧羊》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不向挫折屈服低头!
2、①卫律:本为汉将,后投降匈奴,并为匈奴贵族,与单于一同迫害苏武。
3、②单于:匈奴头领称“单于”。
4、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王死后,他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人盗去了苏武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6、(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7、等苏武养好伤之后,匈奴单于不想放他回去,想要他像卫律那样为自己效力,于是派了很多人去劝降他,但苏武在面对威逼利诱的时候大义凛然,坚决不投降。
8、苏武对这一切原本都不知情,但由于张胜害怕受到牵连,于是将事情告知与他,还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苏武哪有什么好办法,他担心受到牵连会损害汉朝的形象,于是决定以自杀的方式来逼迫匈奴停止调查,但被张胜给劝阻下来。
9、京剧苏武牧羊又名万里缘,属老生传统戏,刘红升妍车篷马连良,王凤卿等君言此剧马连良影响更大些,苏武牧羊讲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囚禁在北海牧羊的故事
10、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11、就这样苏武一下子变成了富户,有车(马匹)有房(穹庐)有存款(牲畜)了,杀牛宰羊完全没有压力,所以我认为他是吃过羊的。
12、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13、(2)羝(dī):公羊。乳:用作动词,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说苏武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
14、后来,汉朝使者通过常惠等人得知苏武还活着,于是又找匈奴单于要人。匈奴单于见无法再隐瞒,于是将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告知给了汉朝使者。
15、考虑到北海当地生活了很多匈奴人和丁零人,他们都是打渔和放牧高手,不排除苏武在放牧的过程中跟他们处好了关系,从而向他们学习了打渔,狩猎以及制造相应工具的技能的可能性。
16、13552169944
17、(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8、可是苏武还真是扛得住,他没有吃的,就抓一把雪同毡毛一期吞下,于是他在几天时间里都没有死掉。
19、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与汉朝和亲。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自己详细地述说了几年来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20、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很,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二、苏武牧羊翻译20字
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汉宣帝十分高兴,于是派遣使者去匈奴,用丝绸和黄金将苏通过给赎了回来,还封苏通国为郎官。
3、翻译: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当时汉朝廷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人。匈奴使者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作为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初立为单于,害怕受到汉朝袭击,于是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后,备办了一些财物赠给单于。单于更加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4、意思是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于单于。
5、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6、所以说,至少在苏武来到北海的前几年,他就有了生存下来的基本技能,至于说吃匈奴王赐给他的羊这件事,可能就没什么必要了。
7、匈奴单于虽然叫嚷着要杀掉苏武,但他听说苏武自杀之后,也是大惊失色,生怕苏武真的死掉了,引起汉朝的报复。
8、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9、在随后数月间,苏武每天对着汉朝的方向边哭边跪拜,以此来寄托自己对汉武帝之死和自己无法回到汉朝的悲伤之情。但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并没有动摇,但他对李陵的遭遇表示同情,也似乎是原谅了李陵。
10、⑩旄:指牦牛尾毛,作为“节”的装饰物。
11、苏武在来到北海大约五六年之后,有一次匈奴王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把苏武也一起叫上了。史书记载说,苏武给于靬王编织了很多渔网,还会矫正弓弩,所以他得到了于靬王的赏识,于靬王给了他很多衣服和食物。
12、卫律知道不可能用胁迫的手段使苏武投降,便把情况报告单于,单于更加想要使苏武投降,就囚禁了苏武,把他放在大的地窖里,不供应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躺在地上吃雪,跟毡毛一同咽下去,过了好几天都没有死,匈奴人认为他是神仙。随后就把他转移到北海上没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羊,还说等公羊生了羊羔才能让他回国。苏武到了北海之后,官府不供应粮食,他只能挖掘野鼠储藏的草籽吃而活命。他持着汉节放羊,不论睡觉还是起床都持着汉节,致使汉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都落掉了。
13、人是要有信念的。如果没有信念即便是平淡的日子、庸常的岁月都会难以承受,更不要说承受艰难困苦,承受穷厄磨难,承受生命之重了。苏武是有信念的,他始终秉承着不辱使命,忠君爱国、坚守气节的信念,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艰苦卓绝,由一个普通的“中郎将”,因一次特殊的机缘,“以强壮出,须发尽白还”,苦熬19年,成就了一个爱国忠诚、千年传颂、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真君子形象!“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的始源。
14、苏武牧羊,汉语成语,拼音是sūwǔmùyáng,意思是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15、苏武牧羊,是指汉朝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苏武在天汉元年,出使匈奴,然后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闪禁起来,不给他吃喝,天下大雪,苏武把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然后匈奴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苏武毫不动摇,被匈奴扣留19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回到汉朝时头发胡须都变成白色了。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这篇人物传记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精神。
16、但这些食物是远远本不够的,那么苏武是怎么活下去的呢?我们可以根据史料来推断一下。
17、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18、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19、因为虞常跟汉朝使者张胜很早就有交情,于是他就找到张胜,说自己准备跟匈奴缑王一起策划谋反,射杀被汉武帝痛恨的另一个降将卫律,并将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绑架,然后跟着张胜一起投奔汉朝。
20、前87年,汉武帝去世,匈奴王觉得这是个劝降苏武的好机会,于是再次派遣李陵去北海劝降他。李陵在将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告知于苏武的时候,他显得十分悲伤,还吐了很多血。
三、苏武牧羊翻译文言文
1、皇命难违,抗命是死,遵命尚有一线生机。苏武看看墙角堆满汉武帝赏赐的绸缎地契,铜镜银两,好在这些财物也够家人老少衣食无忧。夫人醒来,看见苏武俩眼垂泪呆坐几前,也不由得悲从中来,起身来到苏武身前,扶着苏武双膝缓缓跪下:夫君,此去路途凶险,千万保重,我一定照顾好二老等你平安回来!苏武扶着夫人肩头,泣不成声:你帮我照看家里,这些财物足够你们吃用,平时不要与外人来往,我不在,有争故无人出头护佑,不要受了委屈!夫妻二人抱头痛哭!
2、等苏武被救活之后,匈奴单于这才松了口气,他也对苏武的节操感到十分敬佩,于是赏赐给他很多药品并让其好好养伤,只是把参与谋反的张胜给监禁起来了。
3、我们现在说苏武的故事,主要还是说他在想匈奴遭受了很大的精神痛苦,他明明是有机会过更好的生活的,他宁愿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也不变节,这是难能可贵的。
4、匈奴单于得知之后很生气,也越发想要招降苏武,于是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他让人将苏武丢到雪地里,几天都不给他吃喝。匈奴单于的想法是,这种对身体的摧残或许可以让苏武屈服。
5、根据记载,苏武刚来到北海的头一年,他每天就拄着汉节牧羊,饿了就四处寻找野鼠藏在洞中的果实充饥。关于苏武食物的其他来源,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
6、苏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
7、他拄着汉廷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六年,单于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
8、⑨节:符节;似弯柄的手杖,汉朝皇帝给苏武出使时的一种凭证。
9、但对于苏武这个长期生活在汉朝的贵族子弟来说,他前半生生活优越,根本就没有为生活操过心,所以什么都不会,不会采摘,也不会放牧打猎,突然来到北海这个他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自然是很难生存的。
10、建议将苏武牧羊摆放在左边,因左边属于喜庆吉祥的位置。右边是比较凶的,不要放在右边,以免引起不良的冲煞。
1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六年,单于弟于靳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靳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终,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2、苏武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受了多大的苦都不能屈的精神。苏武牧羊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彰显其节操。《苏武牧羊》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
13、苏武原本不敢将自己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事情说出来,但汉宣帝问他的时候,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已经大为缓解了,所以他就通过汉宣帝的外公许广汉告诉汉宣帝,他在匈奴还有个儿子叫做苏通国。
14、前60年,也就是汉宣帝神爵二年,苏武去世,享年八十岁。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以褒奖他忠贞爱国的节操。
15、汉匈和亲,请还汉使
16、苏武在北海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苦,虽然不如在汉朝,但是也不是没有吃的,而且他极有可能是吃过羊的。
17、这里面有个疑问就是,那就是匈奴人和丁零人会帮助苏武吗?
18、现在有的餐饮企业,根据“汉方御膳”中的“苏武补元汤”的基础方,采用羊龙骨、鹿茸、鹿骨、鳖甲骨、人参、当归、枸杞、桂圆等各种原料,经科学调配,开发出“苏武牧羊系列火锅”。苏武牧羊系列火锅均采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小肥羊作为食材,由于这一地区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牧草中含有野韭菜、沙葱等特有植物,食此牧草长大的小肥羊,营养尤其丰富,绵香可口、肉质鲜嫩、肥而不腻、久涮不老、无腥膻异味,是标准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可以说,苏武牧羊系列火锅走出了一条“文化餐饮、民族餐饮、绿色餐饮”之路,人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中华古老的历史与文化,而且滋补、养生面面倶到,美味、口感两者兼得。
19、《苏武牧羊》出自班固《汉书·苏武传》。
20、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四、苏武牧羊翻译及原文拼音
1、翻译: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苏武,派人骑马跑去召唤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放进无焰的火,使苏武背朝上卧在坑上,踩他的背来使其出血。苏武气本来已经断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人哭了,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问候苏武,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2、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吃。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地方。
3、苏武虽然人留在了胡人(匈奴)地界,但气节还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贫穷艰苦地生活了十九年。渴了就吃雪,饿了就吃身上穿的羊皮袄。心里还记挂着汉朝的江山社稷,牧羊用的那根旄节上的装饰都掉光了还没能回到汉朝去。历尽了种种困难,但心还像铁石那样坚定,夜里在塞上听到有人演奏的笳声,心里就十分的难过。天气转寒的时候,大雁就会飞回汉朝的方向。家中白发苍苍的老娘,盼望着他的归来,他的夫人独守着空房。每天夜晚都会入睡,梦中的你可曾梦见了我?任那海枯石烂,气节没有少一点。最终让匈奴心服感动,越发敬重汉朝的德行和威力。
4、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吃。
5、⑦常惠等:指常惠等一批人;他们是跟随苏武出使匈奴的汉朝官员。
6、苏武晚年十分风光,因为他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汉宣帝又十分尊重他,所以他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的时候,都是汉朝的一件盛事,他也被大臣们尊称为“祭酒”。
7、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8、匈奴单于也担心苏武真的死掉,于是将他接回来。匈奴单于并没有放弃招降苏武,但她并没有太多时间跟他耗着,于是决定将他送到北海去,还说只要公羊生下羊羔,就放他回去。
9、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10、天灾还好躲,人祸总难防,路途艰辛不必细说。从春暖走到冬寒,使团终于到了漠北,还没和且鞮侯单于见面,一群匈奴兵蜂拥而上,把一行人五花大绑扔进羊圈,苏武大怒,冲着领头的匈奴兵大喊:背信小人,诓骗大汗皇帝讲和,为何将我等捆绑?!我大汉皇帝如若得知,必定发派大军,荡平漠北!一个三角眼羊角胡,黑脸膛高颧骨的匈奴兵,恶狠狠用生硬的汉语骂道:汉贼!你们偷偷的杀人,还想偷偷的劫我家主母,现在已经被我们发现,谁是背信弃义的小人!?苏武一行人目瞪口呆,不知这是从何说起。不等分辨,那匈奴转身离去。
11、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2、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作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13、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14、不久之后,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匈奴单于十分生气,就想杀掉汉朝使者。但有大臣告诉匈奴单于,杀掉不足以羞辱汉朝,何不将他们招降。匈奴单于便派卫律去招降苏武和张胜等人,苏武不堪其辱,于是再次自杀,他用一把刀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刀。
15、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6、大约就在于靬王回去之后三年,他就因病去世了。不过于靬王对苏武很有好感,他在临死前对苏武念念不忘,让人给苏武送去了很多马匹,牲畜,服饰和穹庐。
17、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18、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之后,他听说苏武在北汉牧羊,但不敢去找他。后来匈奴单于封李陵为右校王,还把女儿嫁给他,使他成为了匈奴的贵族。为了劝降苏武,匈奴单于曾多次派遣李陵去北海设宴招待苏武,两人交谈了很多,但苏武并没有选择投降。
19、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六年,单于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20、这个其实完全不用怀疑,因为苏武回汉朝之后透露,他在北海娶了个匈奴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既然都有匈奴女子愿意嫁给苏武了,那么有一些当地人帮助他生活下去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苏武牧羊节选翻译
1、对于长期居住在北海的人来说,他们有足够的本领在那里生活下去,那时候种植技术可能还不太较新,但无论是放牧还是打猎,亦或是捕鱼,食物并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2、本文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匈奴单于采用长期肉体折磨的手段,企图从精神上击溃苏武。他们把苏武放在大地窖中,断绝饮食,以饥饿来胁迫他;他们把苏武流放到寒冷的北海,以荒无人烟的孤独来折磨他。十九年的囚徒生涯,让节旄尽落,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有骨气、忠贞不渝的爱国者形象。苏武守节不移,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体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贞。“苏武”已成为爱国者的代名词。
3、张胜觉得这是个对匈奴造成打击的好机会,于是同意了虞常的请求。不久之后,虞常果然趁匈奴单于外出打猎期间策划了一次谋反,但不幸消息泄露,匈奴单于派兵镇压了谋反,虞常等主谋被抓。
4、作者班固在传记后称赞苏武"有杀身已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节选的是苏武"杖汉节牧羊"的一小节。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来突出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5、苏武留在了匈奴但没有使气节受辱冰天雪地中呆了十九年,渴了吃雪,饿了吃毡毛,一直在北海边牧羊心中想着大汉的社稷,旄落光了还没有回来历尽众多困难,心变的和铁石一样坚硬夜晚的塞上时常听到胡笳的声音,每次听到都一阵心酸一转眼吹起了北风,一群大雁飞入汉关满头白发的母亲,盼望孩儿的归来,而妻子独守空房三更时一起进入梦乡,但在两地究竟是谁梦谁任凭海枯石烂,气节不能亏损一点终究会让匈奴心惊胆碎,臣服于大汉的道德威力
6、卫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②。单(chán)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ān)④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⑤上无人处,使牧羝(dī)⑥,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⑦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lǐn)食⑧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⑨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⑩尽落。
7、苏武对此次出使匈奴也确实十分重视,但他也知道匈奴人反复无常,危险性很大,所以他临时招募了一百多名士卒和斥候。事实上,苏武去匈奴,除了归还使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侦查匈奴的情报,这个是在纸面上不能说的。
8、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9、成为使者是很荣耀的,如果出使成功,回来之后还会升官。所以这对于苏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四十岁了,再不抓住机会,人生就这么浑浑噩噩过去了。
10、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扩展资料《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11、(1)北海:当时在匈奴北境,即今贝加尔湖。
12、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13、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地方。
14、这个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苏武要活下去,那么他就必须想办法。
15、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对苏武在北海的生活有很多过于夸张的说法,认为他在北海生活得太差了,其实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16、苏武牧羊是汉朝的故事。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17、苏武留在了匈奴但没有使气节受辱冰天雪地中呆了十九年,渴了吃雪,饿了吃毡毛,一直在北海边牧羊心中想着大汉的社稷,旄落光了还没有回来历尽众多困难,心变的和铁石一样坚硬夜晚的塞上时常听到胡笳的声音,每次听到都一阵心酸一转眼吹起了北风,一群大雁飞入汉关满头白发的母亲,盼望孩儿的归来,而妻子独守空房三更时一起进入梦乡,但在两地究竟是谁梦谁任凭海枯石烂,气节不能亏损一点终究会让匈奴心惊胆碎,臣服于大汉的道德威力
18、汉昭帝继位之后,采取了和亲政策,从而改善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霍光派人去匈奴寻找苏武的下落,但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经病死了。
19、前81年,苏武跟随汉朝使者回到阔别十九年的汉朝,被汉昭帝封为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属国,俸禄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苏武在北海牧羊那么多年,回到汉朝之后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也算是让人感到欣慰了。
20、觉得不错你就赞赞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