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明清小说
1、明代小说版画风格演进与小说文本的传播…………………………………杨红卫(124)
2、根据明清小说改编的戏曲、影视、交响音乐等“衍生品”,如今正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喜爱,这正是对明清小说的传承延续,也是对明清小说的再一次诠释。
3、从社会发展来看,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总结和衰弱期,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反思使这一时期的小说蕴含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所谓的反封建观念),这是小说在明清兴起的时代精神。
4、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5、关键词副文本《三国演义》英译卜舫济译本潘子延译本1852年译本
6、试论邸报与“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创作及命名……………………………顾克勇(32)
7、(3)汤显祖“临川四梦”:
8、内容提要《玉娇梨》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典范,在诗歌运用方面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玉娇梨》中的诗歌在每回之首、之末与文中出现,以引用、化用前人诗歌等形式存在,而在插入诗歌时,作者多选取表达恋爱的艳词,并取法《诗经》中与爱情有关的题材。这些诗歌贯穿于整部小说,起着“以诗为媒”“以诗绘人”“以诗作结”等不可替代的作用。《玉娇梨》之出现如此多的诗歌,是“前代文人的心理作用”“前代诗化小说下的影响”“作者的文化涵养”“小说自身发展的叙事需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长生殿》清初洪升创作,主人公为唐明皇与杨贵妃《桃花扇》清初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10、新的一年,文研青年进一步扩大咨询范围,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多方位的辅导服务。
11、关键词“三言”“二拍”创作论大运河生活世界民俗
12、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13、《红楼梦》这本小说可谓是叙事文学的代表作,它不仅描写了贾府的荣幸兴衰并且绘制了贾府的辉煌府邸。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贾府来描绘出了当时地主阶级所过的荣华富贵的生活。同时也通过对《红楼梦》的描写,深刻的反映了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思想束缚的不满。《红楼梦》这本书主要通过叙述来描写,他把贾府中发生的各个事件串联起来,并且把人物形象贯穿其中。《水浒传》
14、所谓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专业性的著作。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专业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文学”,文,文字也;学,学问也。文学者,文字的学问文学只是“好”的文章、“妙”的文章、“美”的文章经典文学:即最有价值的以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艺术,称之为经典文学
15、论桐城派小说的“雅洁”追求——以许奉恩《里乘》为中心…………………程维(153)
16、内容提要《三国志演义》的创作倾向与历代对三国历史及人物的评价密切相关。从唐诗可以看出,唐代对魏、蜀的态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盛唐时期曹魏题材强势存在,仅咏曹操的作品就有19首,而咏西蜀的作品全部加起来也只有8首。到中晚唐,安史之乱导致纲常紊乱,人们从僭越的角度对曹魏进行批判,并以蜀汉为正统。此期咏诸葛亮的作品共55首,已超过曹操,其中表达的多是赞叹和惋惜,仅杨嗣复和薛能诗有批评之意。此期在涉及曹操的作品中,明确表达赞赏的只有2首,批评之作则远多于此,与咏诸葛亮正好相反。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唐代三国题材诗歌的多方位考察,有助于扭转和深化人们对唐代三国故事接受中的正统观念的认知,对理解《三国志演义》创作倾向的形成必将有所裨益。
17、关键词明清小说狐仙民俗文化分析美学
18、关键词弘晓《明善堂集》曹雪芹《红楼梦》
19、《红楼梦》除夕影祭考辨………………………………………………………武怀军(78)
20、从近代市民心理觉醒看晚清小说转变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
1、《西游记》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其中有着很深刻的意义。现在很多管理学都把西游记作为教材,把唐僧师徒四人誉为最和谐的团队。西游代表悟,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真谛。书里的人物、内容,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2、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出色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时事小说如何写实——以《樵史演义》为考察中心
4、明清小说中运河城市临清与淮安的比较研究…………………………………郑民德(4)
5、曲苑新裁:清代小说寄生散曲之考察
6、关键词时事小说《樵史演义》写实
7、简论《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北京大学2005)
8、以上篇目作必读要求(时间有限还可以借助影视经典加深印象)
9、请作者注意:应征稿论文的作者无需再寄送纸质文本于本编辑部。
10、晚清科幻小说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反思………………………………………宋雪伟(235)
11、回复“全程班”查看全程班详情,
12、“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征文信息合集
13、从翻译理论视角看《红楼梦》英译的三个维度
14、第二节《阅微草堂笔记》的淑世情怀
15、书中的哲理,更是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人来说,《聊斋志异》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密码。
16、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均爱哭?
17、晚清《时报》翻译小说探析/余芬霞余玉(257)
18、欢迎会议主办方提供信息,我们免费发布。邮箱:mraizhi@1com
19、科技史视域下《淞隐漫录》女性形象探析/李忠明路雅恬陈苹(221)
20、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zz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明清小说研究
1、——以娱乐性类书及综合性日用类书为考察重心
2、内容提要《醒梦骈言》等白话小说是在遵循业已形成的话本创作规律、符合已相对固定的话本艺术体制的基础上,将《聊斋志异》的传奇文类置换为话本体式的。聊斋话本对《聊斋志异》的文体转换主要表现在从传奇体制转变为话本体式、从客观“展现”转变为主观“讲述”、从“异史氏曰”发展为长篇大论、从简约精炼发展为铺叙敷演等方面。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与置换,聊斋话本与《聊斋志异》无论在外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在形式上,都发生了显著改变,从而呈现出迥然相异的艺术面貌。
3、谭邦和《明清小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谭邦和《明清小说名篇笺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世俗历史的写照:说明清小说》(张强,范新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李中华《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郭英德《明清文学史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2006)《明清小说论丛(一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
4、清文:古文三大家、桐城派
5、一节《聊斋志异》所展示的情感世界
6、试论明清小说中插花描写的艺术作用…………………………………………张燕波(4)
7、内容提要目前明清赘婚研究以下层社会赘婚为主要对象,较少将文人阶层与非文人阶层的入赘婚姻区别看待。随着晚明科举压力的增大,很多家庭通过招赘才士来维系家族的科举成功与社会地位。在阶层界限不断变动的晚明时代,不仅门户相当的文人家庭可以采取入赘的婚姻形式,而且以商人为代表的新兴经济阶级也将招赘才子视为理想选择。在较具现实色彩的晚明世情小说中,文人家庭的招赘以门第相当为前提,带来了赘婿登第入仕、光耀门庭的结局;非文人家庭的招赘则是文人身份下降的表现,并且由非文人阶层的女性来承担阶层差距所带来的后果。晚明才子佳人小说中普通文人入赘名门、联科及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文人幻想的产物,反映了文人纾解科举压力、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需要。
8、从私人到文人共同体:江户时期的白话小说阅读
9、电视剧《封神英雄榜》就是根据明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而成的。
1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11、论岭南女作家黄翠凝的启蒙想象与性别书写——以《姊妹花》和《奋回头》为例………白薇王进驹(193)
12、爱知学者推荐:没有版面费,不歧视。
13、试论明代小说中钞关书写之意象版图与空间隐喻
14、关键词清官成心理学批判
15、第四节《金瓶梅》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矛盾
16、《红楼梦》中大运河书写及对南北文化融汇的意义…………………………董宇婷(18)
17、明朝那些事儿,不解释,看过数遍了,由此喜欢上明史。大秦帝国,上大学时图书馆借全本看,很入迷,春秋战国的时代!有同名电视剧,也很好看!明亡清兴六十年,接触较早的明史书之看完之后强烈要求把我穿越回明朝当皇帝力挽狂澜!怎么就被小小的满清入主中原了呢!袁崇焕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卖国贼?
18、吴敬梓的江南医药文化背景与《儒林外史》的疾病隐喻/李远达(168)
19、——兼及对章回小说《西游记》成书的影响
20、吴中四杰、明初四大家、台阁体、茶陵派、李贽、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四、明清小说发展历程
1、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多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
2、《明清小说研究》创办于1985年8月,先以书代刊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共出6辑。1988年国家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季刊,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主办,迄今是目前国内较好的明清小说研究专业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主要发表明清小说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资料等,兼发与之相关的各时代、各相邻领域的研究文章。辟有“文脉·巨擘·经典”“热点与争鸣”“小说与文化”“小说与民俗”“小说与审美”“小说叙事学研究”“小说与运河文化”及名著研究、文言小说研究、晚清小说研究、域外小说研究等专栏。
3、关键词《儒林外史》“访不遇”叙事叙事功能
4、(4)洪昇《长生殿》:故事流变、与《牡丹亭》的比较。
5、第三节《儒林外史》的八种笔法
6、关键词《红楼梦》九故事禅境诗意
7、《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代为背景写的一部小说,其中有很多都是的历史。书中包含了许多zz、文化、历史方面的知识,再现了那个充满斗争的年代,富有极高的学习价值,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8、天津《大公报》里的红踪芹影
9、关键词晚明通俗小说文人赘婚阶层科举
10、如何查找刊物正确的投稿方式
11、凌濛初:《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乌将军一饭必酬》
12、关键词江湖《水浒传》小传统文化游民意识
13、南社小说家与清末最后十年小说的转型/王双腾薛海燕(275)
14、内容提要从文学史源流上看,“访不遇”叙事在中国文学中一直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一鳞半爪,不够集中。《儒林外史》中出现了较多的“访不遇”叙事,充分体现了吴敬梓深厚的小说叙事水平和敏锐的世态洞察能力。《儒林外史》“访不遇”叙事还具有活化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谋求笔法多变、有效设置悬念、传统经典戏拟等叙事功能。《儒林外史》“访不遇”叙事既传承了以往的叙事模式,又有新变,对后来的文学作品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影响作用。
15、内容提要辽宁省图书馆藏《红楼梦》百廿回钞评本,钞写者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徐臻寿,评点者是徐臻寿和其子徐仁。徐臻寿父子乃江苏宜兴望族洑溪徐氏后嗣,徐臻寿于官场寂无声息,徐仁则是戊戌变法事变中的风云人物。徐氏父子钞评《红楼梦》乃继承家族文化传统,最为独特的评语亦是徐氏家族的共识,而二人评点所用底本应为常见的通行本。
16、内容提要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关于运河城市的记载与描述,其中临清与淮安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枢纽,明清小说中临清更多的是以商埠、码头的身份出现,而淮安则突出的是其河政、河工与交通优势,不同的文字描写,一方面体现了运河城市定位的差异,即在作者的视野中,临清与淮安有自身显著的特色。同时,明清小说在书写过程中对两座城市空间某些侧面的涉及,对于我们了解运河城市的共性也有着重要意义。
17、第三节《水浒传》主要产生于说话中的“小说”传统
18、《剪灯新话》的朝鲜东传与接受
19、副主编:胡莲玉副研究员
20、论《红楼梦》程高本“擅用”北方词汇问题/段江丽黄园园(100)
五、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
1、美国汉学界中国公案小说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第三节《聊斋志异》与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
3、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记载的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
4、——兼及鲁智深故事早期传播情况的思考
5、关键词傅兰雅时新小说征文《申报》《万国公报》书院课艺
6、关键词芥子园刻本《镜花缘》接受与传播
7、现存最早的智记对话集是清代平山堂。明末,冯梦龙编辑了《三言》(启迪天下,一般之言警示天下,恒言唤醒天下)。
8、生命的狂欢——明清通俗小说的文化品格及其文化史意义/冯保善(4)
9、从明代开始,小说逐渐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10、第五节胡适何以扬《儒林外史》而抑《红楼梦》
11、关键词《剪灯新话》朝鲜东传文化交流朝鲜接受
12、《明清小说研究》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主办,是明清小说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季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一直有赖于众多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关心和支持才得以发展至今,本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在此谨向一直关心和支持鄙刊的专家学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期刊的更好发展和反映较新学术前沿,本刊曾诚向学界同仁征稿,许多学者热心支持并赐稿,收到了良好成效。经鄙刊编辑部研究决定,自2018年始,继续向学界同仁征稿,敬请诸位同仁继续支持和赐稿。
13、第经典名家的主要作品会悉数列出,同学们要作多方位阅读与记诵。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对待此类名家,同学们须有量的积累,不仅于初试必要,且于复试有益。
14、承蒙冯天瑜先生为拙著题写书名、赵伯陶先生惠赐大序,谨一并深致谢忱!
15、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到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逐渐从市井渗透到士大夫阶层受到文人的重视,并纷纷效仿,经过文人的加工润饰和编纂用的拟话本,从而繁荣发展起来,它开始脱离说书人底本的简单形式,发展为白话文小说。明朝中期以后,不仅长篇小说盛行于世,也是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极盛时期,冯梦龙纂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便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世称"三言""两拍"。此外还有出名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怪诞小说《镜花缘》《聊斋志异》等等也是值得一看的。
16、内容提要桐城派虽一贯批评“小说气”,但其亦有小说流传。桐城派的小说创作大多遵循古文义法,风格上也力求避免“小说气”。许奉恩《里乘》一书是桐城派小说的代表,其在行文上力求“雅洁”,于小说中严守古文“法”的壁垒;在立意上尚真、宗经、致用,并保障解读的稳固性和单一性,以追求“义”的雅洁。《里乘》的这一艺术特征在桐城派中并非单一现象,而是桐城派古文义法渗透入小说领域的一部分,它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桐城文法在小说领域的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7、不仅是影视作品,许多戏曲都将《封神演义》作为创作蓝本,进行加工改编。秦腔《黑虎坐台》就是取材于小说《封神演义》。《黑虎坐台》是秦腔《黄河阵》中最有名的唱段之讲述的是黑虎玄坛赵公明的三个姐妹部下“九曲黄河阵”为赵公明报仇的故事。
18、内容提要吴克岐记录于《犬窝谭红》中的“四象桥本”《红楼梦》保留了大量独有的异文,因此本今已不存,而所录异文无从查考,以至于学界对其真伪存有争论。本文打破一般的版本文字优劣比较的方式,从《红楼梦》的成书视角出发,联系清代有关史实和作者创作风格,对其中独有的异文进行分析,推断出“四象桥本”含有曹雪芹初稿中的部分文字信息,这一版本的性当不容置疑,并非出于吴氏臆造。
19、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20、内容提要清代小说寄生散曲相比于明代进一步外拓与深化,其变迁历程受小说与散曲发展的双重影响,可据此概分为三个时段。从文体特征上看,寄生散曲多以单篇小令为主,突出趣味性与可读性,并广采民间小曲、俗曲以入曲文,以贴近小说的通俗化书写。寄生散曲在小说中发挥咏情即事、情节辅助、分回专场、讽世劝世等多重功用,丰富了小说母体的叙事张力。作为小说中的广泛书写模态,它不仅昭示着清代小说的多元文学特性,亦为重新解读清代散曲提供了另一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