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
1、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2、⑦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重点词:胜景)
3、D、蒋氏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的残酷现实。
4、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
6、D两处划线句都是为了谴责世人的鄙俗浅薄。
7、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8、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9、(2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人在颔联及水,可是言水却不是水,虽说是回应首联,“昔闻洞庭水”,但是诗人却是触目感怀,由眼前之景,升华出历史久远的画卷。
13、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4、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原因:第“前人之述备矣”,所以不必再去重复;第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zz抱负。
16、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1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8、(名师密卷)2018中考语文试卷(A卷)
1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20、①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②桅倒了,桨断折③一片碧绿,广阔无际④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⑨离开国都;⑩阳光;⑾面对着;⑿归依。⒀通“俱”,全、皆⒁优美的、好的⒂各种景象⒃向南直到⒄放晴⒅说别人坏话(说坏话)⒆鸟停息在树上(栖息)⒇朝廷(21)偕:全,都(22)形体(形迹)(23)进:在朝廷做官(2)退:隐居江湖(24)幽暗,昏暗(25)花(26)全(27)执,拿(28)属:通“嘱”,嘱托(29)大观:雄伟景象(30)去:离开。
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什么内容
1、C.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2、①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4、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及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的影响,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
6、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7、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8、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
10、选文中游人的“乐”指:;太守的“乐”指:。(4分)
11、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2、C“皆暴犯百姓”说一起祸害百姓。D“义兴人谓为三横”说义兴百姓称他们为三大祸害。
13、⑾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14、⑤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15、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16、滕(Ténɡ)谪守(zhé)衔(xián)
17、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8、2019一模课内文言文
19、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20、BADBCBAA
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
1、(2分)(1)珍惜时光(2分)(2)勤奋学习
2、北宋,范仲淹(2分)
3、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4、A一处加线句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5、请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6、(他的作品)无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态势。
7、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9、诗人起笔触水,而接句却在言楼。这似乎是有意摇荡一笔。昔日闻听的是水,而今我却言余登楼。这是何故?联系颔联则不言自明,其实是表面存异,而暗中通幽。
10、(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11、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12、《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13、4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4、明确:第“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15、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16、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7、如今我拖着羸弱多病的身体,登上这岳阳楼,就好像漂浮在湖面上的一叶孤舟任由东西。一位孤独且苍颜白发的老者,站在风雨飘摇岁月中的老者,让人感到他的悲苦和凄凉。
18、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19、赏析下面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0、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zz抱负。
四、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1、(4)阅读第3段,想想这段景物描写是实写还是虚写,从哪里可以看出。
2、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3、示例:我不赞同那些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们要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4、一个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诗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第二个异指古仁人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5、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6、(名师密谈)2018中考的散文阅读与高分攻略
7、中考最后一周,这样查漏补缺(语数英),才能突破你的分数极限!
8、⒀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明确:全是虚写,从“若夫”可以看出。此外,“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事实上岳阳楼附近并没有发现过虎、猿。“虎啸猿啼”可以理解为傍晚时的风声浪声,也可以理解为登楼者在特定的氛围中所产生的幻觉。这是一种艺术渲染的方法。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zz抱负。
14、这或许是杜甫这首诗的内容所致,或许是因为整首诗呈现出凄婉、哀愁的悲情格调所致,或许是有关“岳阳楼”的诗句积累过少……,细想缘由,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发挥着作用,这才导致我思绪庞杂,混乱无章。
15、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16、须知,摆宴席,抚恤将士家人,滕子京所花费的,尽皆是公款。按理说,若他所造的亏空尽皆用于此,亦不必心乱,可是,当朝廷派人前来查账时,他竟将花名册烧去。
17、(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8、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0、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1、A宋国无罪,却要造云梯去攻打它。
2、上文口技艺人表演的是的情形,最后一句描写听众的神情和动作,其作用是。(4分)
3、虽然他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人了。(3分)
4、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CDB、E15BDCAD20A
6、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
7、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8、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9、C从两处加线句都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缺少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较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11、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2、周处的性格有两面性,指的是。(4分)
1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4、《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流传千古。
15、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8、同学们,范仲淹是北宋zz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俗话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看看他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文章来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19、这个有很多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莫过于精神上的原因。有时候你看的对象精神状态很好,你觉得漂亮;反之则不然。反过来说,有时候你心情好,你看一切都觉得顺眼,他自然就漂亮。你心情差,看一切都是木然,他就“不漂亮”喽。其次,有可能是客观上的原因,比如刚洗过澡、洗过头发、换了新的发型、衣服、饰品等也有可能导致你产生不同的反应。其实作为青春期的你,主要是情绪上大起大落导致。
20、(4分)神态上写出楚王的尴尬(1分),语言上写出了楚王的自嘲(1分),反衬出晏子的机智善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