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熟悉的人外向对陌生人内向说说
1、如果他天生就是内向的,并且没有改变的意愿,那按照《内向者优势》的理论来认知自己的优势,是完全没问题的。
2、事实上,很多出色的演讲家也是内向的人,但是经过后期刻意的训练,最终能够在一大堆人面前侃侃而谈。因此外表活泼开朗的人未必就是外向的人,也可能是伪装外向的内向者。
3、像我刚工作的时候,就是以文案见长,各个小组都知道「这个新人文案写得很棒」,他们自己的人写不好,都会过来找我帮忙。这时,我是不是善于交际,整天跟他们吃饭、社交,重要吗?不重要。
4、正如前文所说,内向者通常会有两个优势:一个是高度敏感,又称为HSPs(Highlysensitivepersons);另一个是共情能力(Empaths)。
5、我的个人咨询费用是500元/小时,
6、我很内向,有点自卑,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交流。我是个闷葫芦,什么都会闷在心里不说。我脾气很暴躁,但我现在好像温和很多啦。我有在慢慢变好哦,我要外向一点,自信一点,温和,阳光,向上。
7、其实就是刚好在高铁上,文章没写完
8、回到开头学员的朋友那番观点,我认为他既是对的,但又不对。
9、对于你来说,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鬼片比出去和一大群半熟人聚餐更舒服;宁愿一个人在家里吃泡面也不愿参加父母的聚会,僵着一张笑脸叫着叔叔阿姨;和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没有话说时感觉世界糟透了,尴尬癌发作......
10、你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自然而然地叫着叔叔阿姨好,上课的时候总爱举手回答问题或者问老师问题,身边总是围着很多朋友很热闹,喜欢跟着父母参加聚会聚餐……
11、内向者享受一个人的感觉,喜欢安静的状态,通常他们会选择看书、看电影、画画、弹琴、写作等活动来充实自己,相比于大部分时间用于社交的外向者,内向者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用于自我提升。
12、没有谁能够代表你告诉你是谁,除了你自己。
13、在人群中,内向的人会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在所有人都玩嗨了的时刻,始终无法融入进去。
14、比如做销售,一般人觉得外向的人更适合干销售,因为他们都是自来熟,能说会道,又不怕陌生人。但是统计发现,较好的销售员其实是内向的,平时话不多,但是一张口,就能够说到点子上。他们的本事不是让自己说,而是让客户说,他们知识扮演了一个倾听的角色,他们有能力让顾客觉得自己被重视,被理解。这样就容易产生信任感。
15、毕竟,如果只是重复自己熟悉的模式,那就一直没有成长。
16、如果没有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能有种乎,就不会有秦王朝的覆灭。
17、虽然那些外向的人有很多朋友,但是大多的都是泛泛之交,对于外向的人而言,朋友有很多种,认识的朋友,普通朋友,好朋友,和死d。
18、内向的人更倾向于独自工作,而独自工作能享受孤独是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
19、多巴胺作用于基底核部分,能调节运动技能和表情,跟帕金森症密切相关;
20、哦,差点忘记了,还有个花式广告要打一下:
二、陌生人面前外向,熟人面前内向
1、不妨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每天夜里写一份日记(不要在临睡前),做一下反思和复盘:这一天所有事情,哪些是为别人做的,哪些是为自己做的?
2、父母没有在此时采用鼓励和实质性的提升成绩的方法,而是选择了对一个三观还未形成的小孩子采用激将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你应该多努力等等。处于成长和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有叛逆和逆反心理的。这种方式只起到了反效果。
3、如果再给他们宽松的环境,较为自由的时间,以及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正面反馈,会极大地激发他们这方面的特长。
4、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虚伪,多少的善良,只是人生的弹指一笑,多少的虚伪,只是人生的冷漠,在意的心,只是人生的德,无奈的风景,只是人生的陌路。
5、后台很多人问周四没更新,是不是有事
6、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你就很容易在生活中产生疲惫感。
7、而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来获得能量,他们喜欢社交,通过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来获得能量,相反的是,他们讨厌一个人独处,希望身边有人陪伴,因此总会找各种朋友一起出去逛街、聊天、聚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充实。
8、有一个比喻特别形象:内向的人像一个充电电池,精力有限,需要不断充电,补充精力。他们的经历来源于自身内部,比如坐下来独自思考,调整情绪或者休息一下。外部环境的刺激是一种消耗,频繁的应酬或长时间的社交活动会让内向者想要逃跑。
9、他们不累吗?不觉得难受吗?
10、所以,像很多心理测试,我的态度都是「娱乐即可」,不要真的去相信。
11、首先,内向还是外向,只有自己说了算。并不是只有表现沉默、容易害羞的人,才是内向者。看起来非常善谈的奥巴马,比尔盖茨等等其实都是内向的人。如果和别人待一段时间后,觉得心累、有压力,需要独处来缓缓,则更倾向于内向;如果觉得跟人在一起相处互动能给自己带来能量,那么,偏外向。本质上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判断自己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
12、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尽可能去关注到孩子的表现,鼓励他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无论对错。当孩子受到足够的鼓励时,他的自信会慢慢建立,一个自信的孩子,内在的较为可靠感比较充足,也就比较容易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孩子对一件新生事物表示畏惧时,比如不敢上台表演不敢下水游泳时,不去拔苗助长不去急于求成,而是尊重孩子当下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一步步引导他去感受、去接触,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及时鼓励,最终让孩子从内心去接受新生事物,慢慢喜欢上舞台或者游泳。
13、最首要的一步,就是认清楚自己: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内向者?
14、这有点像,在封建社会里,如果奴隶接受了他们天生就应该被奴役,那他们永远不可能翻身做主人,永远都被别人欺压,永远没有公平。
15、我在工作中,如何更有效地偷懒?中也有提及:多巴胺的本质,是一种起兴奋作用、激发情绪感知的神经递质,它在不同回路之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
16、还算幸运的是,我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了「假内向」带给我的困扰,我从一个内向,害羞,人多就不敢说话,或容易冷场的人,转变成了,可以安静独处,也可以在需要的社交的场合时,做到自动切换沟通模式,能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17、最后,一个小小的建议。
18、▼TED演讲:苏珊·凯恩:内向性格的力量
19、那么,针对内向者,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突破社会的刻板认知和桎梏呢?
20、上学时都被要求带红领巾,不带就要被记过,被要求穿难看的校服、要求剪统一的头发型。有些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离异、肆意打骂教育孩子等等这一切,都是在无形中压抑了的个性,渐渐的,你由原来天真活泼开朗被迫影响和改造成了不爱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向』性格。
三、对朋友外向对陌生人内向
1、清晨,推开门,面带微笑,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一句亲切得问候开始,你就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开朗!不过要做思想上的行动派!祝福你!
2、你千万不要错过,早学早受益。
3、这两种成就感的获取方式,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同。有些人更注重与自我的对话,从内心去挖掘成就感,表现为对自我肯定的需要;有些更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从外界去获取成就感,表现为对他人认可的需要。
4、陈老师说:也许和陌生人说话时,你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和很熟悉的朋友聊天,就会觉得很能说。在办公室可能工作很努力,但是到了家里,可能往沙发上一躺,葛优瘫了。
5、直到后来做了自媒体,强迫自己,跟行业里的朋友见了几次,参加了一些活动和聚会,慢慢的,才有所改善。
6、内向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可能面临的挑战
7、下面六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我们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倾向:
8、和人相处很重要,但是自己的内心也同样重要,如果只是因为想要提高人际交往而勉强自己去做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内心也是不快乐的,这也可能会体现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反而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
9、对,这就是内向患者自我挣扎的过程的缩影。
10、成就感是滋养我们每天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的重要体验,得到它会愉悦我们的神经,激发我们的热情。想想看,我们有时候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一件事,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获得生命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那么,我们一般如何获得成就感?我们更熟悉的成就感获取途径会不会与我们的性格特征有关系呢?
11、比如一个小孩子,当他受到别人的鼓励和夸奖的时候,很开心很快乐,就会表现得特别外向,叽叽呱呱说个不停,还手舞足蹈,各种新奇的话语动作都会表现出来。但如果孩子在对你说,妈妈快看这个蚂蚁多好玩,你却回复他一句,这有什么好看的?脏死了,赶紧回家写作业去!孩子的开心被压抑,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封闭自己,变得看起来内向了。
12、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更容易感到疲劳。
13、在职场上,内向者要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只有一个解法,三个字:强准备。很多内向者会给自己贴不擅长公开表达的标签,这是不对的。如果在上一次会议上没表现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准备度还不够。如果有人问,白日依山尽,下一句是什么?无论我们内向外向,都能脱口而出:黄河入海流。
14、如果你把耐心消磨光了,你肯定不会再愿意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认清你的弱点,每个月只做2件事。建立人际关系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较好在一些团体里面待上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在10个团体里待上两个月就失去信心。
15、说到“内向”这个话题,这一年中,我挣扎过,像被投入大海中,我只能努力寻解,一路磕磕绊绊,虽然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回答上面的问题,也没法确认自己的改变是否正确。但是这一路走来,还是累积了很多关于“内向”的认知,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
16、Presentation
17、而内向的人则是向内探知内心世界,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对自我内心的发现上,与其说内向的人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不如说他们很少对他人产生兴趣,因为缺乏兴趣,所以懒得理你。
18、重点在于,想清楚这几个问题:
19、(3)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交际上
20、内向的人都是感性的并且善于分析。善用这个能力。什么能够起作用,什么是不起作用的。哪里能够花小钱而获大利?
四、和熟悉的人外向陌生人内向叫什么
1、你总是在说话办事前先琢磨一番吗?
2、请认真回忆一下,你年纪非常小的时候是外向还是内向?(活泼或老实)
3、这也就不奇怪,那些看了《内向者优势》的人,在没有辩证的思考的情况下,就全盘接受了他的观点,并认为既然自己是内向的,那就老老实实完全接受内向者的行为模式来生活吧。
4、你一定还记得:当我们面对新异刺激时,会刺激生成乙酰胆碱。随后,乙酰胆碱流经不同脑区,最终跟受体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激活我们不同的大脑功能区域。
5、而内向的人可以向外向的人学习些什么呢?外向的人善于表达,注重信息广度的拓展,喜欢交友,能更快地融入环境,善于协调关系。内向者可以学习外向者的开放、灵活,对他人的关爱,对群体发展的关注,争取从外部获取更多成就感。内向的人可以在保障自我较为可靠体系的前提下,尝试拓展自我与世界接触的边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更多地迈出心理上的舒适区,以开放的心态接触新鲜的知识,逐渐增加与外部世界的联结。
6、下一期招募会涨价100元,
7、前几天一个学员向我提出一个疑问,他说他的一个朋友劝告他,如果他本身是内向的,喜欢独处,不要强迫自己不断去社交,去和别人说话,让自己舒服就行了。强迫自己变得外向,就是不认可本身的内向的自己,反而显得不外向,觉得没必要和别人刻意社交,《内向者优势》这本书也是这样说的。
8、老师觉得我很内向,但他不知道我内心的世界有多么丰富精彩,但不论我内心的世界有丰富多彩和美好,那也只是我所理想的世界罢了。现实,我必须要很努力的活着,活着就好,只要活着什么都可能拥有。
9、陌生人是指不认识的人,而最熟悉的陌生人却指非常熟悉,很了解对方,然而却因伤害得够深,两者都不愿再聊天谈地,生疏了的人就叫最熟悉的陌生人。
10、本期训练营仅售199元,
11、内向的人一般不喜欢谈论自己–我们更喜欢谈论一些想法。强迫你自己去讨论一些你做过的事情。不是去炫耀,而是和你们的谈话切题。那么外向的人才能谈一些关于你的事情并继续讨论你所取得的成就。那样在一些圈子里,会让你被别人信任。你一定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自己的想法相吻合,但是事实是这个世界是按你贡献了什么来衡量你的价值的。
12、有调查人群中的内向者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为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能量,所以他们不善于交际,人们有时就会对内向的人产生误解,认为他们是害羞,不太合群,精神过敏。他们不喜欢展示自己,在人们夸夸其谈的时候,他们不好意思打断别人,认为这可能会冒犯别人,这让他们看起来神秘兮兮的,摸不透。内向的人思考时间比较长,通常他们会在反复思量后给出一个想法,这让外向的人不耐烦,觉的他们是不是藏着掖着,不坦诚。
13、对着镜子多讲话。练就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尝试着和身边习惯的亲近的人先试着多多的沟通一下。尽量让自己的语句通畅,思路清晰多看一些书,一些报纸电视。这个必须要有共同话题才可以。然后可以有一些自我观点。当然。这个是需要配合你自己的个人兴趣的。去看ESP,做做冥想。那有用。它提过,你要时常告诉自己‘我可以’。心是很脆弱的东西,它不太接受的了失败。所以你要对他说,一切都顺利。我会更好。我很自信。无时无刻的提醒自己。我善于表达。可以尝试和网络上的朋友聊天。朋友愈多,信息越多,话题越多,交往圈子也就越大。
14、在这本书里,提到的内向是如何形成的原理,主要归因为遗传基因、生理激素、大脑神经等生理的天生因素。
15、他们可以灵活地在两者间倾斜,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够如鱼得水。
16、通常,我们和熟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知道哪些话可以讲,也知道自己讲了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也就会表现得比较活泼自然,看起来就显得外向。而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场合,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表现会带来别人怎样的反馈,因为担心会受到伤害,就索性不去表现或表达自己,当然就会显得内向了。
17、果说:一个水果们杂读群书,开怀分享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18、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上经常会遇到难题,首先是自己不会表达,也不愿意去面对别人,这样就容易交不到朋友,或者是让友情出现矛盾。内向的人其实可以做好人际交往,那么,内向的人怎么人际交往?内向的人怎么和人沟通?一起来看看吧!
19、我可以说说自己的例子。
20、最后的最后,我还想用陈海贤老师的那句话:内向的你、外向的你;勤快的你、懒惰的你,这些都是你,只是不同关系中的你。我们也许有自己的性格倾向,但是不同的性格倾向不存在优劣之分,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倾听自己的声音,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和宽容,不关闭开放成长的通路,我们会更从容。
五、在熟悉人面前开朗陌生人面前内向
1、很容易想起以前的挫败;
2、压力大,因为不懂说No内向者经常会觉得心理压力特别大,好像比外向的人更容易沮丧、情绪化,是因为内向者通常缺少一种能力,那就是“拒绝的能力”。
3、所以,我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社交,只是内向者更容易感到「疲劳」,从而更倾向于轻度、私密、安静的交流而已。
4、内向者较好的状态,并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给予他们充足的独处时间,同时又不失少而精的深度交流,并提供良好的反馈和存在感。
5、向内行走与向外拓展,成就感的获取方式好像刚好可以与两种性格相关联: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内向型个体更多地通过开展自我体验的方式获取成就感,激励自己前行;外向型个体更多地通过得到他人认可的方式获取成就感,触发前进信念。
6、让你的自信沟通力瞬间爆棚
7、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别人嘲笑你、对你失望;
8、心理学家Corr和Kumari1997年的研究表明:当多巴胺充斥大脑时,无论内向和外向的人,都会变得健谈、活跃,充满动力,对外在世界充满激情和探索欲。
9、和内向的人约会相处要特别注意气氛变化,不要经常出现抱怨、愤慨、奚落等坏情绪,这些情绪其实会极大破坏谈话的乐趣,内向的人心思细腻,要懂得说话适可而止。
10、内向者喜欢独处,因此他们更有时间去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
11、如果过于相信,你很容易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圈子里面,再也无法挣脱出来。
12、当然,同样仅供娱乐和参考,不要真的完全相信。你要做的是聆听自己的内心。
13、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内向者到底要不要变得外向?
14、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较大动力~
15、后来带团队后,客户要求的方案总是能一稿过。久而久之,难伺候的客户,老板就会丢给我处理,让我专心做内容。至于沟通的部分,不擅长怎么办?没事,配一个AE不就得了。
16、(为了给自己拖延线下见面会找理由,我也是有点拼)
17、内向与外向真正的区别是:能量来源不同
18、你内向吗?会觉得自己不善交际吗?会担心内向的性格在工作中会带来压力和不胜任感吗?
19、我先来说说我自己的体验。我的MBTI测试结果是INFP。在人际交往中,偏向内向。对于这个结果,我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是接受的。因为在社交场合,我话不多;我不热衷于聚会;遇到陌生人,总是慢热。
20、查看所有果说文章列表,请回复“W”或“文章列表”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