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古代诗词鉴赏共64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古代诗词鉴赏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64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2、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3、考查类型之一:赏析炼字
4、(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5、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6、(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和“”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7、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8、《锦瑟》是李商隐较好美的诗之他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泪、良玉生烟等典故,写人生之伤感。
9、(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10、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1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2、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13、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有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但形式上的各种表现手法,归根结底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为主题思想服务的。所以,归根结底,从思想上认识诗歌,是鉴赏、欣赏诗歌的根基。
14、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15、鉴就是鉴别,区分不同,找到诗词精妙之处。因此应从读者诗词分析去区别查找,鉴别诗词。
16、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17、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8、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19、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20、《古代诗词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1、(2)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描写句结合生平遭遇及时代背景分析意象、关键语句、典故
22、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23、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2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25、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6、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27、(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8、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9、(诗海选粹)千年宋词美醉了千年四季
30、(诗海选粹)据说是最有意境的10首诗词
3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2、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
3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5、(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36、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3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8、学会从思想上解读诗歌
39、(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鉴赏这首诗(词)?
40、送友人(唐)李白
41、夏日久雨初停,关中平原上一阵美丽繁忙的景象,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42、秋水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43、(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4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4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6、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47、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48、(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50、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1、(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5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3、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54、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55、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56、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57、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8、贫女(唐)秦韬玉
5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0、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61、《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62、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63、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64、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