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潼关吏共56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潼关吏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56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三吏三别情,半生报国梦。
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4、潼关有八处胜景。雄关虎踞:指潼关故域东门外的麒麟山角,形如一只猛虎蹲在关口。禁沟龙湫: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风光比为潼关的屏风。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美面的雪景。风陵晓渡:风陵,是指神话中女娲氏的陵墓。在潼关故域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称为“风陵渡”。黄河春涨:春天黄河河水剧涨,站在潼关域头北眺东望,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黄河水汹涌而下,颇为壮观。谁楼晚照:指潼关谯楼(指西域门楼)曰落时的景致。道观神钟:因麒麟山顶道观里的“神钟”而驰名。相传此钟因洪水泛滥被冲到潼关,后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被挂在了钟亨上。
5、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6、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7、这个冬天,杜甫过得异常艰难,前方战况不明,后方家中无信,而自己空怀辅国之志,却只能独身愁吟。
8、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中国说》诵读
9、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10、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1、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史称唐肃宗。
12、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13、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诵读
1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5、三吏三别虽只有六首诗,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将百姓的“孤苦无依靠,半点不由人”的命运记录了下来。
16、其实,杜甫的诗中,虽有战争的残酷,十室九空的凄凉;可它的背后,也深藏着对和平的期待,对家国的眷恋。
17、⑺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19、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20、《潼关吏》与《新安吏》写征用少年和《石壕吏》写征用老妇不同,《潼关吏》写的是前线士卒修筑城防的情况。诗中的小吏在回答诗人的问题时,显得胸有成竹,充满了自信。
21、当时,杜甫一家已搬至鄜州羌村避难,听得肃宗即位,杜甫急忙安顿好家人,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却在半路,被贼军所截,押往长安。
22、(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3、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24、从古至今,世人往往将目光转向帝王功绩,成败得失上,而忽略了百姓疾苦、泪悲千古。
25、⑸要:同“邀”,邀请。
26、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27、“老夫”不老壮心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诵读
28、他靠着一份悲天悯人的信念,度过了自己动荡的一生;而世人也因为这份信念,将他铭记在心,一生不忘。
29、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0、潼关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古,为“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较为可靠。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主要特色。
31、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32、指官吏间相互包庇。《施公案》一二七回:“内丁止步,又递过一阵眼色。曹拣虎一见满心欢喜。怎么说呢?从来官向官,吏向吏。”
33、年代:宋作者:晁补之
34、郭子仪军退守河阳,为补充军力,四处征兵。
35、(45)独:唯独、只有。
36、战格: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37、(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38、从黄昏到天亮,老翁虽逃,老妪却被抓,一个本就不完整的家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39、(39)绝:断绝;停止。
40、点击右边的按钮,可以向下滑动,阅读全文
41、身陷长安的杜甫,内心满是焦虑。他盼望着朝廷可以打败叛军,重夺长安。
42、⑻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4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4、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45、可等到的消息却是“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46、他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的老伴,也许此次一别便是永恒。
47、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告天下,“通一艺者”可到长安应试。
48、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49、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破阵子》诵读
50、杜甫这一辈子,从志得意满到怅然若失,从裘马轻狂到忧国忧民,杜甫的人生充满着执着,也充满了无奈。
51、杜甫终于觅得时机,趁叛军看管不严,逃出长安,投奔肃宗。
52、“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53、他心系天下,为国为民,虽仕途坎坷,却初心不改;
54、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55、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56、以上写潼关吏对作者介绍潼关城防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