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曲赏析
1、夕阳西下,晚霞残退,小小的村庄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默着,
2、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人家。路畔的野花开的正旺,村头开着一家酒家。直吃得我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3、(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4、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5、灏灵宫畔云台,日落秦川,半醉归来。古道西风,荒丛细水,老树苍苔。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翠壁丹崖,题罢新诗,玉井莲开。
6、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出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9、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10、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盛极一时,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据统计,元散曲作者有名姓可考的多达二百余人,作品现存四千余首。
11、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12、一般来说杂剧在宋代之前都是用来搞笑的。而散曲就比较抒情了,其中散曲又分作小令和散套。
13、其一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14、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出名。
15、笑征衣伏枥悲吟,才鼎足功成,铜爵春深。软动歌残,无愁梦断,明月西沉。算只有韩家昼锦,对家山辉映来今。乔木空林,几度西风,憾慨登临。
16、太初次韵见寄,复和以答
17、满目皆是白的草、红的叶、黄的菊花。
18、(注译):常在月下花间伙酒,住在水边林中的茅草屋,避开虎狼与鸥鹭做朋友,是一个识字的渔夫。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鱼竿在水边垂钩,古今万事都化解在其中,任凭斜风吹过,细雨萧疏。
19、问钱塘佳丽谁边?且莫说诗家,白傅坡仙。胜会华筵,江潮鼓吹,天竺云烟。那柳外青楼画船,在西湖苏小门前。歌舞留连,栖越吞吴,付与忘言。
20、兀自:仍旧,还是。尚兀自:仍然还。
二、元曲赏析感悟
1、您的赞赏是我进步的动力。
2、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自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元曲为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旁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出名剧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自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杂剧的题材十分广泛,有反对封建官府、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内容,也有历史故事,还有的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散曲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分小令、带过曲和套曲三种基本形式。散典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卢挚、张养浩、刘致、张可久、乔吉等。
3、想邹枚千古才名,觉苑文辞,气压西京。汴水烟波,隋堤困柳,枉共春争。恰鼓板声中太平,鹧鸪啼惊破青城。河岳丹青,临眺枯荣,陶冶襟尘。
4、(赏析)这是一首讽刺之作。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说:“正德年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这首散曲不正面痛斥宦官之作威作福,而是写了为宦官助威的喇叭,用这一小“道具”辛辣地嘲笑了宦官们弄权勒索的丑态。
5、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湘累:指屈原。元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湘纍。”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纍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是赴湘水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湘累。”
7、(注):避虎狼,盟鸥鹭:含躲避人世的凶险,亲近自然之意。
8、第二首写在贤愚颠倒、是非不明的社会中自己的选择。“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此中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谢安东山高卧的典故,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争甚么”。
9、第三首《一枝花·不伏老》〔尾曲〕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
12、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⑤。
13、正文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14、杜鹃声啼破南柯,恨流尽繁花,洛水寒波。金谷花飞,天津老树,几被消磨。向司马家儿问他,怎直教荆棘铜驼。老子婆娑,放着行窝,不醉如何?
15、卢挚(全元散曲辑其折桂令55首,今选26首)。
16、看西湖休比谁呵,才说到西施,便似了东坡。宝瑟鸣泉,烟鬟翠领,玉镜晴波。数十处芙蓉画舸,对三山楼观嵯峨。问夜如何,月下婆娑,恰似姮娥。
17、卢挚·(双调·折桂令)
18、甚么:即“什么”。
19、烟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20、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市)人。曾为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官。生平好游,遍及江南。其曲词藻清丽,华而不艳,善取前人诗词名句入曲,可谓词林宗匠。
三、元曲赏析中吕满庭芳
1、枯藤老树昏鸦,
2、恰西园锦树花开,便是春满东风,燕子楼台。几处门墙,谁家桃李,自芬尘埃。记银烛红妆夜来,洞房深掩映闲斋。醉眼吟怀,林下风流,海上蓬莱。
3、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悼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4、“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屉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李白诗:吴官花草埋幽径,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可证。“楚庙”:即楚国的宗庙。楚国始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后又迁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位列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5、卢挚(约1242~1315以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卢挚官位显达,旧学深厚,文学负有盛名。“元初,能文者曰姚(燧)、卢”;“古今体诗,则以挚与刘因为首。”临川吴澄谓其“所作古诗类皆魏晋清言,古文出入盘诰中,字字土盆瓦缶,而有三代虎皿瑚琏之器,见者莫不改观。”
6、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
7、元曲是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为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宾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前期出名剧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等。后期出名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主要作品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散曲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分小令、带过曲和套曲三种基本形式。前期的散曲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卢挚等,后期有张养浩、刘致、张可久、乔吉等。
8、丹妮斯·莱维托芙诗22首
9、在艺术形式上散曲较诗词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增减字数等。其较大特点是简洁明快、直抒胸臆、诙谐成趣、通俗易懂。
10、好的作品,除了感情充沛,更必要的是在于他的表达技巧。那么我们赏析也是从这两方面来入手。
11、恁(nèn):通“那”。“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12、笑邯郸奇货难居,似帷幄功成,身退谁欤?颍水东流,嵩丘西去,临眺踌躇。记游宦三川故都,尽龙门风物何如?吾爱吾庐,欲倩林泉,纳下樵渔。
13、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14、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
15、中吕·朝天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16、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大都人(今河北安国)。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17、一只飞雁的剪影掠过天空,
18、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其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散套又称“套曲”,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是按照不同的曲调进行创作的。常用的曲调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宫调、双调、商调、越调,全称五宫四调,又称九宫;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如“天净沙”“山坡羊”、“山仙子”、“落梅风”、“沉醉东风”等。
19、其二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四、元曲赏析800字
1、雨霏霏画舫亭亭,谁唤起江妃,惊动山灵。万壑千岩,空濛雾帐,掩映云屏。想猜是孤槎客星,待温存湖海飘零。且向南溟,应笑虚名,不负平生。
2、歹症候:本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3、懊恼:烦恼、悔恨。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4、潇潇:急骤的大雨。
5、“(《一枝花·不伏老》)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这首散曲透露出的狂放不羁。”(黄光硕《元代的诗词曲》)
6、元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则单指散曲。而散曲则与诗、词一脉相承,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现在通行的元曲选本,实际上多为散曲选。
7、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首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9、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10、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形容醉态。
11、章台柳:代指妓女。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
12、詹姆斯·K·巴克斯特诗7首
13、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14、吴镇秋江渔隐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15、季子风高:季子,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历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宝剑于徐君冢树而去。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人称颂其高风亮节。
16、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堤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坟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
17、1)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2)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代表作《墙头马上》。3)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代表作《汉宫秋》。4)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倩女离魂》。
18、这篇散曲不直接写皇室宦官如何在巧取豪夺中使百姓破产,而是写百姓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皇差徭役和宦官勒索中不知不觉地倾家荡产,写欢乐的喇叭声如何吹得人民群众肉片飞飞,家产消蚀,这种写法更富讽刺韵味。
19、(元曲赏析)人月圆·山中书事
20、这首散曲语言通俗似俚曲,像是百姓的顺口溜。用第二人称“你”,如面对喇叭挖苦,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揭露了令人悲愤的现实。
五、元曲赏析经典作品
1、白傅:白居易的代称。晚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称。五代齐己《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诗:“春官如白傅,内试似文皇(唐太宗)。”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二:“白傅閒游空诵句,拾遗穷老敢论亲。”清袁枚《续诗品·灭迹》:“白傅改诗,不留一字。”《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白傅流风犹想像,紫阳遗爱未销磨。”
2、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被人们视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3、这首咏喇叭的散曲,既可以把喇叭看作是借喻宦官,也可以把喇叭看作是宦官祸国殃民的见证。
4、倚夕阳麋鹿荒台,对平楚江空,老树苍崖。季子风高,闾门陈迹,抚事兴怀。谁种下吴宫祸胎,苎萝山华鸟飞来。伏节英才,倾国佳人,几度尘埃。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对关河今古苍茫,甚一笑骊山,一炬阿房。竹帛烟消,风去日月,梦寐隋唐。快寻趁王家醉乡,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尽可栖迟,大好徜徉。
7、卢挚用《沉醉东风·闲居》这个题目写的小令共三首,写的都是隐居之乐。这是前两首。
8、阿方索·科斯塔弗雷达诗20首
9、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10、②孔林:指孔子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11、小令中的“渔人”为了获取鱼而不肯离去,他仍然冒着严寒,在大雪纷飞时仍独自垂钓。作者则将其孤高绝俗的形象来象征自己卓尔不群、孤傲不屈的品格。(1)作者以暮云、雁行等意象来显示“闲”;(2)以“渔人独钓寒江雪”来表现“乐”;(3)以自己的审美心情来展现“闲乐”。
12、邹枚:汉朝邹阳、枚乘的并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梁王与邹、枚、司马相如之徒极游于其上。”两人皆以才辩出名当时。后因以“邹枚”借指富于才辩之士。
13、论诗家剪取吴淞,与众鸟孤云,琢句谁工。一笑斋名,三生旧梦,思满春空。算今日东风座中,寄新词两度鳞鸿。惊动山容,唤起江声,谁更如公?
14、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
15、第二首小令写饮酒的意趣。全篇语言皆为口语,无一生僻字,无一句直接抒情语,明白如话,却形象生动,甚是传神。绿水青山、竹篱茅舍的景色,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田园生活图景,使人赏心悦目;野花路开,村酒槽榨的画面,充满田园情趣,画面清晰,色彩艳丽,又富有流动感,充满生机。“直吃的欠欠答答”一语,直画出主人公将一切置之脑后的酩酊醉态。“醉了山童不劝咱”二句,对山村稚子顽皮神态的刻画,极富动态美,使全诗洋溢着欢快活泼的气氛。
16、淅零零:形容细雨声。
17、层次分明,不落窠臼。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出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18、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等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9、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20、说起元曲,我们通常会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