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本后发现很多饮料都是无糖的,可以说占据了大部分。不但是饮料,在啤酒行业的划分也是很细致的,大家都知道海鲜吃多了会痛风,高尿酸等,但大家却忘了啤酒的嘌呤也是对健康威胁很大。日本就在这方面下功夫,生产了很多无嘌呤啤酒。

但今天想谈的不是酒类,下次再细谈日本市场的酒类产品。
在日本饮料种类繁多以至于需要几个大冰柜展示,有功能性饮料,类似于红牛一类的,也有乳酸菌类型的饮料,类似于我国的AD钙奶,可乐什么的种类也很多,包括美国的Dr.Pepper可乐也有在卖。这些都不奇怪,但奇怪的是茶类饮料和咖啡类饮料占据了主流。
日本人喜欢喝咖啡打到了一个上瘾的程度,有的人甚至一个小时不喝咖啡就会发狂,这说明了啥?说明了咖啡是会上瘾的。尽管在日本咖啡的选择也很多,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喝无糖咖啡。日本的很多叫做“喫茶店”的地方其实是喝咖啡的,千万不要以为那里是卖茶的。
喝咖啡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约会Dating,日本女生很喜欢去高级的咖啡厅约会,点几个精致的糕点,拍两张照片晒一下。这样就度过了一个满足的休息日。这是由于日本人已经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当成了欧洲人。因此,你在日本看到戴那种欧洲老头会戴的帽子的人很多。
茉莉花茶日语:ジャスミン源自英语jasmine
话题又扯远了,给我自己一个耳光。
接下来是重点,那就是起源于我们中国的茶,为什么在日本搞的比较细致化,而且广受欢迎。而在国内我们只看到几种。而且似乎比例并不是卖的那么好。
日本三得利suntory,很早以前,约莫在80年代推出产自中国福建的乌龙茶,一时间火遍日本,直至今天在日本乌龙茶的的份额依然是举足轻重。
某得利的乌龙茶
以至于日本本土的ほうじ茶,同样是份额比重较大的一种茶饮料也稍逊色。其实是红茶,茉莉花茶在日本都销量不错,广受欢迎。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的茶饮料几乎全是不含糖的,日本对于含糖的饮料总的来说是比较排斥的,甚至酸奶什么的很多也都是没有糖的,刚来日本的人可能会不习惯。
国内的饮料行业不知道是因为巨头垄断还是没有心思钻研,总的来说没有把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分应用起来。要知道我们的茶的种类是世界一。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发展呢?
那么有人会说,东方某叶不也不含糖吗?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认真与否的问题。如果做茶饮料就要认真选材,做到喝起来很香很纯真,不含糖不是说寡淡就是OK,那还不如喝矿泉水。
茶叶方面的选料很重要,之前曾报道英国的某茶包型茶品牌,立顿在华生产的茶包型绿茶存在在严重的食品较为可靠问题,被检出13种高毒农药成分,而反而来自斯里兰卡的红茶却没有这个问题。要知道我们本来是红茶主要生产国,现在却被斯里兰卡,印度取代。在国际上一说起红茶的产地去,人们想到的却不是中国,这不改引起反思吗?
随着日本便利店在中国遍地开花,比如全家,罗森,711等日系便利店在中国迅速大量扩张,大家日常逐渐地开始接触到了日系茶品牌。但价格相对来说要高不少。
希望国内的相关大企业也能重视自己的茶文化,在中国重视起来,把优质产品推向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