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我常去亲近河流溪沟,享受一份宁静心情。郫都幅员面积不大,号称有“八河并流”,让我很容易寻见别致所去。清水河,身边的河流。流到释迦桥上游不远处,有一湾停驻的清泓,明显藏匿着什么,我发觉这应是一块风水宝地。

走进竹里湾,纯属偶然。那日踏青,道路油菜花尽头,似乎没有路。欲打道回府,忽见一块毫不醒目的牌子—“竹里湾”,名字让我眼睛放亮,动了打探究竟心思。脚步,不自主被引进这长满茂林修竹,开满鲜花的丛林秘境庭院中。工作人员告诉我,清水河流到此地后,河道拐了一个弯。当地百姓将废弃的砂石场改造。疏沟、堆垒、植树、栽花、铺路、修亭,开发成农家乐。因有许多茂密楠竹生长,顾名思义:“竹里湾。”
一入竹里湾,但见林木花草繁盛,郁郁葱葱,环境清幽雅致。高大植被将建筑物深深掩映。清水河分流出来一条叫“油厂沟”的小溪,顺着清水河流向行走。人们巧妙雕琢,分出两个折向90度的小河弯后,让大部分“油厂沟”的溪水回流入清水河;一部分水,继续流向曾经的庄稼地。清水河大河湾,河水四季温和涌动;淙淙“油厂沟”的水,徐徐带动那“吱呀吱呀”转动的竹筒水车,唱着上了岁月的老歌。阳光洒落在林荫竹叶下的石径。动人婉转的鸟叫声在头顶飞来飞去,混合着泥土味道的花香,也贪婪勾摄我的嗅觉。空气清新、曲径通幽、流水潺潺,有到了世外桃源般的梦觉。
美景如画的竹里湾,徜徉几分钟后,我发现我已喜欢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屋,一径一石。
杯中茶香,飘荡在河风中。凭栏望着哗哗响的清水河,难得的放松快感,随着河水一波一浪,我很快沉浸其间。时光在这里停顿,思维却在放荡。清水河自无大江大河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浪花淘尽英雄”的气势,却也小家碧玉。静静站立在离河水面不足一米高的木质走廊,尽情享受风光触摸。脚底缓缓回流的河水,透过木板缝隙,河水跳动的音符,让位给“仁者乐水”的感慨。上游来水,波澜不惊,与我视线相齐,微微波浪裹挟多少故事,朝我奔涌而来。水面荡出一层水雾,向河两岸逐渐散去,滋润着青草、麻柳、白杨、构树等等苍绿生命,滋养着河两岸的一切美好。河水涌动流淌,心房微微颤抖。目之所极,不远处既是我心念念的黛色成都“西山”,此刻奔入眼底,显得异常崇高巍峨。我忘记许多江湖行走的苦乐,也放弃要欣赏更多竹里湾美色的想法。我仿佛看到三千多年鱉灵勇敢治水的伟岸身躯,在这块土地上像一座丰碑,耸立入云;听到两千多年前李冰带领百姓治水的号子声,与三月杜鹃夜啼,形成多重合唱曲,演绎成川西坝子人们世代口口传唱的山歌。这块称作“陆海”的土地上,耕耘出天府之国,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清水河是幸运的,成都坝子上每条河流都流传着前人开创的不朽功绩;每朵浪花,都翻腾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绵延至今的伟大工程庇护下,水在这里成为一切美丽向往的出发点。岷江,穿越雪山,蜿蜒而来,涛声朝大海奔去。西山吹来的风,带着丝丝清凉,沙沙摇曳着竹里湾的上空。清水河到了竹里湾,温顺得没有一点脾气。移步换景,我留恋这里的每个角落。热情的工作人员,陪我拍照,讲述着青瓦上嫩绿苔藓的来历,摆拍着亭栏上摆放的花盆姿色,收藏着芭蕉林下的野生菌类......竹里湾,让我流连忘返的一个好去处,于当地人,一处特色精致庭院;于我,别样风情,从天际的雪山而来,一直到望不见的清水河尽头。
听一段水流的声音,乱发也变得温柔。景色秀丽的清水河,以一种言辞不能形容的姿态,俘获我的心。我想,大美无言,也不过如此。竹里湾,只是清水河的一个缩影。美丽如画的清水河,只是郫都美景一角。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拜上苍恩赐,得天独厚,上风上水的郫都,被道道河流温情滋养,终究是我们赖以享受滋润生活的幸福源头。这方土地上的诸多美好,原来是我们勤劳双手创造的。后来的日子里,我与朋友们又去过几次竹里湾。大家一起诗文唱和,周旋文艺,静静消受一段闲适时光,这样的去处,我复何求呢!
静水流深。奔腾不息的清水河,仍在竹里湾徐徐流淌,不经意间,留下一段佳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