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1、即使健康人群,长期食用大量糖对身体也不好,不仅增加体重,还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影响血糖控制。如何科学选择食用糖尤为重要!
2、(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品、抗抑郁药品和他汀类药品治疗
3、保持心情舒畅,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4、糖的摄入对血糖正常的老年人是可以适量食用的,但是不能长期大量食用。老年人吃糖本身是不能患糖尿病的,但是如果长期大量吃糖,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这是因为:(1)少量糖的摄入对人体并无明显危害,但是过多的食糖摄入就会加重胰腺的负担,长此以往,会加速胰岛功能的衰退,而胰腺又是人体调节血糖的总要器官,胰腺衰退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2)长期大量地食用糖会增加肝糖原的储备,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3)对于那些已经有糖代谢异常的人们,如果再多吃糖会增加转化成糖尿病的风险。
5、我们吃的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各种酶的作用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部分随血液运送到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部分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部分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与代谢
6、对于一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例如中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定期检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因为有一些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的糖尿病症状和其他的不适反应,很难根据症状自查。
7、为了控糖,不吃主食?
8、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糖的监测,其实糖尿病的诊断很简单,空腹血糖大于1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mmol/L即可确诊。
9、小贴士:糖怎么吃?吃哪类糖?
10、点击上方蓝字"汇医坛"关注我们
11、后天因素就多啦,比如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缺少运动,熬夜肥胖,特质饮食等等都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后天的“努力”,也可能让你“加入”糖尿病的行列。当然,如果你不想加入糖尿病的行列,你就需要避免这些易患因素。
12、(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史
13、避免不了诱惑时,尽量选择低糖、小包装食品,减少吃进去的糖。现在很多商家都推出了低糖的饼干、汽水、巧克力,有的还推出了小包装的产品。也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分享。
14、糖尿病是以血糖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分泌功能异常或者分泌缺陷而导致的,饮食不合理是其发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15、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周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
16、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吗?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糖吗?减少糖摄入,是要少吃甜食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杨晓晖教授一探究竟吧。
17、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18、一般来说我们把升糖指数GI可以用来评价一个食物是否适合减肥。低GI的食物容易被身体代谢,而且血糖浓度容易维持平衡,不易促进脂肪合成。高GI的食物难以被身体代谢,容易促进脂肪合成。
19、中国新闻社&北京友谊医院共同出品
20、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肥胖因素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感染妊娠基因因素
二、小孩爱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1、什么原因会导致糖尿病?
2、摘自:《合理消费食糖有益身体健康》中国防伪报道
3、其实糖尿病患者没有必要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合理的配餐情况下,食品种类也可以很丰富,但是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和每顿饭的能量都要适当控制,较好是少食多餐。
4、据科学研究表明,多数糖的升糖指数(麦芽糖除外)都比米饭和面包等主食低,蔗糖和面包相比,对血糖的影响更小,人们吃面包馒头那么长的历史,却没人说吃面包馒头会得糖尿病,可见,说吃糖会得糖尿病是不科学的。美国的研究显示,在他们现有的摄糖量情况下,吃糖与糖尿病没有相关性。并且调查发现,去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吃糖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差别。
5、有些糖尿病患者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空腹时做血糖、尿糖检查也往往正常,若不查餐后血糖根本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此种情况下如果大量摄入单糖、双糖或输入葡萄糖,就会迅速演变为显性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史,有些人胰岛细胞已有潜在损害或者身体肥胖,则应少吃点儿糖。否则,会加重胰岛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衰竭,从而诱发糖尿病。此外,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糖尿病。所以,老年人要尽量少吃糖和甜食。
6、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影响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能力。
7、糖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够进入我们的血液里面,而是一直积攒这样就会导致糖类升高,对身体产生很多的危害,而跟糖能否进入血液的主要因素就是胰岛素,由于我们的生活作息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胰岛的分泌,所以也会影响到糖类能否正常的进行工作,这是比较关键的地方这也是容易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吃糖不会直接引起糖尿病,但是会加重体寒。体寒在加重则会引起疾病,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解决办法是喝姜汤,温敷后背、做体育活动。也许会有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因吃得多、动得少导致的,其实并不是,这个认知是比较错误的。
8、(3)尽量不吃糖果、果酱、蜂蜜、巧克力和各种甜点等高升糖指数(GI)食物
9、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10、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
11、多选择一些含天然糖的食物,如含糖少,升血糖慢的水果,还含有丰富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饱腹感满满减少对糖的渴望。
12、长期大量吃糖确实会影响血糖
13、“吃糖多”和“糖尿病”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需要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
14、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可适量吃含糖量相对低及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比如苹果、猕猴桃、柚子等。
15、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注意。
16、事情没那么简单,糖尿病是因糖代谢紊乱造成的。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主要在于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人体平衡摄入,了解食物的升糖指数特别重要。
17、健康生活,科学预防糖尿病
18、—般认为,肥胖和糖尿病等都是全身性的疾病,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病因。近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简单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的作用力下降。胰岛素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它的作用的丧失,使体内的许多正常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多种疾病。Ⅰ型糖尿病是人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效力下降,它们都是多病因的疾病。食物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19、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者两者兼备,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健康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作用正常,吃了糖也会被分解,血糖并不会升高,更不会因吃糖而得糖尿病;而胰岛功能受到破坏的患者,不吃糖,血糖也有可能升高。
20、我们知道,进餐后人体会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血液后导致血糖上升,进而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利用和储存,并使血糖开始下降,而血糖水平的反复大幅波动会损害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使它们消耗殆尽。最终,可能停产胰岛素,或者可能无法正确利用胰岛素,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三、经常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1、这个没有直接原因,但是如果在饭后马上吃糖的话就不好了,饭后血糖本来就会升高,如果这时候吃糖,无疑增加了胰岛b细胞的负担,久而久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或不足就会导致糖尿病。。当然糖尿病遗传因素很明显,同时由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换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还是建议你少吃糖。
2、首先明确的是,吃糖引起糖尿病的概率较小,但糖吃多了,肯定会增加胰岛负担,久而久之,真有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罹患风险。所以,吃糖引起糖尿病,有可能性,但因此而不吃糖,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
3、饮食要保障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饮食控制膳食要注意相互间搭配平衡,品种要多样化。40岁左右的中年人,每天摄入食物含热能1900kcal左右,每天大体的食物量相当于鸡蛋1~2个,瘦肉50~100g,植物油50g,粮食200~250g。一般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平方)男㎡为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应控制膳食量。总的原则是低脂、低糖、低盐、粗细粮搭配和高纤维素饮食。
4、GI值≥是高升糖指数食物;
5、郭立新,《求医问药找专家糖尿病知识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20
6、近些年,随着养生大军的壮大,许多人开始尝试新的饮食模式,已经转向具有潜在的健康益处和减肥效果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生酮饮食、地中海饮食等。然而,一些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全麦和膳食纤维也有着不可忽略的营养价值。
7、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运动,降低血糖和胆固醇,并有助于减少热量摄入量而帮助人们健康减肥。FDA建议人们每天在2000kcal的饮食中摄入不少于28g的膳食纤维。
8、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有一组非常重要的激素,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α细胞分泌。进餐后,葡萄糖水平的升高会迅速引发胰腺分泌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合成,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加速组织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总的来说,胰岛素的这些作用降低了血糖水平。餐后数小时,血糖水平开始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水平。
9、得了糖尿病以后,尿频、尿多,
10、血液中葡萄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当剧烈运动或进食减少时,通过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分解糖原来产生葡萄糖以供给能量。
11、所以,糖尿病患者千万别被“无糖”二字迷惑了,还是要控制食用量的!
12、0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吃?
13、春节期间家里买了很多水果糖,5岁的小孙女一直吵着要吃,老伴却不让吃,说吃糖多以后要得糖尿病。小孩子能吃多少糖啊,吃几块糖就会得糖尿病吗?
14、食糖不会直接导致这两种类型。但是,饮食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人的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对这些细胞的损害破坏了人体控制血糖的能力。
15、"GI"是英文“GlycaemicIndex”的缩写,是"血糖生成指数"的意思,简称“升糖指数”,复杂了说——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H)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GI定为简单了说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
16、经常吃糖有可能诱发糖尿病的,但是也不一定,因为患糖尿病的人不一定都是经常吃糖了。这种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系。
17、尽管吃糖不会直接导致2型糖尿病,但一些证据表明,糖的总体利用率越高,糖尿病就越常见。2016年的一项审查发现,尽管当前的研究发现令人信服的模式表明糖的消耗与糖尿病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但并未产生重要的数据。
18、马建林,《糖尿病合理治疗答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
19、比较常见的1型糖尿病具有以下特点:年龄通常小于30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常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非肥胖体型;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免疫标记物阳性。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有家族病史、肥胖、血脂异常等情况需要进行筛查。其它特殊类型的可回顾往期文章:你认识戴着面具的“5型糖尿病”吗?妊娠期高血糖危害知多少。
20、你好,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停止分泌导致的,与吃糖与否关系不大。但如果吃得太多,会对胰腺造成损伤,也会出现糖尿病。
四、低血糖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1、“糖尿病”里有“糖”字,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多吃糖,会得糖尿病”。虽然不希望你们吃太多糖,但是也必须要说:多吃糖,并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它们其实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要说“糖”,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都在“糖”的范畴。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为单糖,而多糖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2、由此可见,即使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持血糖的稳定。但不能忽视长时间摄入量超过消耗量,会增加脂肪的合成,导致肥胖、高脂血症等。
3、糖尿病患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如果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去“消化”血液中的糖分,那么就会造成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4、糖尿病的发生和胰岛功能有关,糖摄入过多,自体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中和糖原,所以引起血糖增高,如果胰岛功能正常,咱们正常量食入糖是不会使血糖增高的。
5、病情分析:吃糖和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指导意见:已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多吃糖与糖尿病的发生没有必然的关系。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食用适量的糖,而且加适量糖有助于提高食欲和机体健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食用。虽然多吃糖不是发生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若过多食用白糖等单糖,易使体内热量过多,导致超重和肥胖,而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并且人需要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所以,爱吃糖的人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不加节制地吃,而应加以控制。
6、但值得注意的是,GI只能反映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的速度,但没有考虑到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但是仅仅应用GI值,还不能多方位评价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能力。
7、(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8、经常吃糖不一定就患有糖尿病的发生,目前针对糖尿病的发生的原因不是太明确,多考虑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而导致的疾病,也与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比如1型糖尿病许多证据支持与自身免疫有关,因此说经常吃糖不是引起糖尿病疾病的因素。
9、实际上,糖尿病发病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生活方式中饮食部分“贡献”比重较大,其中营养过剩会加重胰岛素代谢的负担,而其导致的超重肥胖又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容易导致糖尿病。所有引起营养过剩的因素,不仅有糖或者是含糖高的主食类,还有那些为我们牺牲的猪牛羊鸡鸭鱼虾们,让我们心情愉悦的糕点甜品们,带来凉爽的饮料冰淇淋们,只要长期超过身体需求食用,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10、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是现代人群中高发的一种常见病。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即使有胰岛素,胰岛素功能受限从而导致的体内血糖不能被代谢消耗的一种综合征。因为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导致心脏、脑、肾、眼等一系列的功能受损的疾病。
11、吃糖并非是糖尿病的“元凶”
12、不会!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这是一个误区.血糖的分解是胰腺的工作,如果你的胰腺等器官正常,那么吃很多糖都不会得病.但是脏器机能退化,人就会得糖尿病.所以得病与内脏有关,不是吃糖引起的!
13、但朋友圈里总有些“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疯传,让人难辨真假……
14、(10)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导性糖尿病病史
15、糖类是身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16、正确做法是控制总能量的同时,做到谷薯类、肉、蛋、奶、豆蔬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营养。
17、如今,糖尿病让人谈之色变,健康人都在拼了命的想远离它,用尽各种办法,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这些办法确实可以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糖尿病的发生,于是人们开始变本加厉,几乎开始警惕所有的含糖食品!
18、糖醇:一种不能完全被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们吃起来很甜,热量比总糖少。糖醇被添加到食品中,作为减少热量的甜味剂,如口香糖、烘焙食品和糖果。
19、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如果胰腺功能正常,多吃的糖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出现能量过剩导致肥胖或高脂血症。不过,吃糖过多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因为糖分的代谢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过多的吃糖,可能导致胰岛疲劳,甚至出现损伤,再有其他诱因的话,比吃糖少的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但不是吃糖多一定会发生糖尿病。
20、糖尿病是很可怕的疾病,那经常吃糖真的会糖尿病么?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吗?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五、低血糖天天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1、■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张田
2、第二个情况就是环境因素,因此人们通常就会有吃糖多就会导致糖尿病发生的生活误区。平时生活习惯中,不节制的吃东西,运动量减少,就会导致人体容易肥胖,通常肥胖的人血液中的血糖都会过高,长期的话就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有规律的健康饮食习惯,注意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注意喝水,多吃一些高纤维粗粮的食物,并且注意定期检查的血糖检查,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
3、(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
4、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往往合并有高血脂和肥胖等。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总结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胰岛素抵抗)。
5、不会,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跟吃糖多少没什么关系,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导致的。糖尿病首先不是肾的问题,是空腹血糖长期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其次,即使出现尿糖阳性也不是糖尿病。只要你喜欢吃糖,你就放心大胆的吃吧,不必有什么顾虑。
6、吃糖多少和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
7、在现代医学上,糖尿病是因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的引发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糖尿病患者是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人体生理组织,特别是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与功能性障碍。
8、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有两个情况的:
9、坚果不甜又充饥,能多吃一些?
10、一个是遗传因素,如果一个家族是有糖尿病患者的话,其后代就很有可能也会引起糖尿病,其中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在医院的临床上,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是有糖尿病家族史。其中2型糖尿病已实被发现多种基因突变病因,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11、不吃主食容易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影响体内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它们在代谢中分解代谢不完全,会有酮体产生,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12、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种族、巨大儿生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前期、超重、肥胖、抑郁症、体力活动减少、使用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品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等。
13、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糖、棒棒糖中的主要成分是白砂糖,而医生或者减肥教练所说的减少糖摄入,是指减少碳水化合物总量的摄入,在饮食结构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谷类(如面粉、大米、玉米等)和薯类(如白薯、土豆等)。
14、(2)ChandelNS.CarbohydrateMetabolism.ColdSpringHarbPerspectBiol.2021Jan13(1):a0405
15、少吃糖并不意味着需要禁止
16、是时候一起来扒一扒真相了!
17、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仅不能限制饮水,还应做到未渴先饮,保障饮水量充足。
18、定期测量体重,将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超重肥胖者进行科学减重;
19、肥胖(BMI≥28kg/m²)
20、生活越来越好了,身边得糖尿病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除了正常的吃药、打胰岛素外,糖尿病患者最注意的,就是日常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