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21日(5月第三周)
是第八届全民营养周
今年的传播主题是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宣传口号为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膳食新指南健康常相伴”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简称《指南》
这份《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
组织近百位专家
历时近3年修订完成
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
将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
改善营养健康状况
预防慢性病发挥积极作用
与2016版相比
此次《指南》将原来的6条
“核心推荐”改为8条“膳食准则”
膳食准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当下,三餐不规律现象比较普遍。
据专家介绍,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显著增加,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
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对此,指南在上一版6条核心推荐的基础上,新增“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2条膳食准则。
指南提出,规律进餐是实现合理膳食的前提,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
两餐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推荐成年人每日饮水7-8杯,多喝白水和茶水。(新华网)
据了解,我国一直没有属于国人自己的膳食模式。
此次修订,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指南》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措施。
据了解,自1989年发布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在不同时期为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