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晏殊的诗词及赏析共51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晏殊的诗词及赏析吧!精选51好句内容如下:
1、水浒传(共120回)
2、三言二拍·喻世明言(共40卷)
3、剪灯新话(共四卷22篇)
4、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5、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金风”两句,写节候景物。“绿酒”两句,写醉卧情事。“紫薇”两句,紧承上片,写醒来景象,庭院萧条,秋花都残,痴望斜阳映阑,亦无聊之极。“双燕”两句,既惜燕归,又伤人独,语不说尽,而韵特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
6、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7、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8、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9、出自宋·晏殊《玉楼春》。
10、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第四部:南北朝演义(共100回)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12、然而,似乎在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13、《清平乐·金风细细》作者是宋代词人晏殊,此词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14、词牌名:木兰花|朝代:宋朝|作者:晏殊
15、“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这里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这两句来看,当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这句,其实存在着一个人物特写。一个女子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姿态写满了思念。虽然晏殊从词语上没有写到这个女子,但从“燕子”、“高楼”这两句,勾画出一个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高楼昨夜西风”句。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实景的描写,但其实是一种心境的勾画。
16、淞隐漫录(后聊斋志异)(共118篇)
17、多年后,忽然读懂了这些诗词
18、世说新语(共36门)
19、西游记(共100回)
20、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
21、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2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3、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24、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25、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一:(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情景相副,宛转关生,不求工而自合。宋初所以不可及也。(《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26、上片写早春三月,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下片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即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7、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28、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9、《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写作者在风暖水绿的池塘旧地回忆往昔初见美人欢歌曼舞的情况,而今却是时过境迁,当时赏花行乐的人也大半作古,前后对比,显出人生如梦、好景不长的悲感。
30、C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这里是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选项中这是一种比喻写法,表达了作者做官出仕的强烈愿望。
31、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32、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33、选自刘京平著《诗词鉴赏指南》
34、晏殊《清平乐》赏析
3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6、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7、【晏殊的诗词及赏析】《晏殊溪游图》马永欣作
38、三遂平妖传(共40回)
39、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40、“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两句,
41、孔子家语(共44篇)
42、这是一首一首感怀词作。全词描写虽然是寻常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之作。季节本无形,词中用燕子这一意象代替写出来,具体生动,画面感徒增。蕴含了诗人忧伤情怀。
43、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44、典故:“长恨”,唐白居易有一首出名的《长恨歌》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春衫”白居易的《琵琶行》末有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春衫湿.”作用: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频”四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45、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46、十二楼(共38篇)
47、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48、“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求”字,写活了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写出了女子内心一往情深的坚持和等待。
4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50、赏析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51、⑦银屏:屏风上以云母石等物镶嵌,洁白如银,故称银屏,又称云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