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莲花的佛语禅心共54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莲花的佛语禅心吧!精选54好句内容如下:
1、愿做佛前一朵莲,每天过着如屡薄冰的日子,也要努力拼搏追求最美。世态炎凉,无争无抢,人心叵测,不敢直试。事情看穿了,人心看淡了,人情看破了,真情渐远。
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臻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6、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说“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7、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8、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9、莲花,出身于淤泥,寓意佛教道果出身于世间。莲花,花开时即孕育莲子,寓意佛教因中有果,因地即有道果。在佛教中,以初开莲花为菩萨坐莲,寓意菩萨还在修行过程中,犹如莲花还没到开到顶峰盛开莲花和莲蓬果实为佛陀坐莲,寓意佛陀已经修行圆满。犹如莲花已经开到顶峰甚至已经得到极果。佛教以白色莲花为佛教内圣人果位的坐莲(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等),以红色莲花为世间鬼神的坐莲。所以莲花本身就已经是佛教教义的浓缩。印象中好像在佛教经文中,并没有对黑莲与有所描述,所以黑莲在佛教除了莲花一般的含义外,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诸如灭世黑莲啥的,都是小说家的想象,和佛教正统没有关系。
10、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11、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12、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13、 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14、若以清净心起心动念一个念头就能清净自己的心。一清净则莲花善果就得到了。每回得到一个莲花善果就答相当于是去了一个极乐净土世界,每一个极乐净土世界就是一个佛心。也就说说一个清净念头就是佛。
1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
16、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心灵的障碍,平静心性,淡泊名利。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17、心似莲花,佛光普照天地间,万物喜开颜,百事孝为先,恩典记心间。
18、心能定本然,透空凡尘烟。
19、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20、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21、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22、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23、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深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找快乐,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换个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
24、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寻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25、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南北名窑辈出,官民窑竟相发展,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装饰题材都空前繁荣。莲瓣纹在北宋早期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随着荷塘风光、莲池水禽、婴戏莲花等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图案的大量出现,莲纹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在装饰领域中的显赫地位。
26、我们破除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样能获得身心自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生活也随之而来
27、莲,生于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
28、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29、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应该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30、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
31、常、乐、我、净。”
32、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有如下:
33、“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的意思是:心念一片清净,则处处清净,所见一切人与物,也都是清净之相,心在灵山,则身在灵山,静动皆在一念心间。
34、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35、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36、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37、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38、菩提应无染,鱼语清流间。
39、佛语情感哲理经典语录,感悟爱情的真谛,让你大彻大悟!
40、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着娉婷的笑靥,仿佛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又如一曲蓝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41、释义:一念心清净,此处即是清净界。看所有的人,也都是清净世界的人。世界无大小,一粒沙子的内涵,不小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花草,乃至其一瓣一叶的美好,也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天堂或净土世界的美好心若无物,则一切皆空。心若美好,则一切美好。
42、关于佛家的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大概如下:
43、莲花沾清泉,涟漪叠心间。
44、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设想,失去从容只会令自己更加的不如别人,失去镇定,只能使事物更加走向反方向。心生绝望,于事无补,幸福才是所有人的愿望。
45、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46、龙泉青瓷是继浙江的越窑、欧窑之后兴起的青瓷体系,装饰技法以刻划为主。北宋中期以后,刻划花逐渐由纤细娟秀向繁密发展。南宋是龙泉刻花青瓷的全盛时期,此时莲瓣纹在这里仍作为主要纹饰盛行不衰。
47、心如莲花心地宽,人生一笑天地广。
48、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49、佛家禅语经典语录,让你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
50、六字箴言的这六个字「嗡嘛呢呗美吽」能够清除贪、瞋、痴、傲慢、嫉妒以及吝啬这六种烦恼,堵塞六道之门,超脱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而证菩提。虽然六字大明咒只是简短的六字咒语,但是它却包括了所有的深奥的佛理,它也集中了全部佛法的精髓,几乎包含有净除一切妄念与幻象的功效,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念六字真言的真正原因。佛家讲究的无欲无欢,无字胜有字,无字才是佛家的较高境界,无字真经比有字真经可以说珍贵的多了,这才是佛教的核心教义,无字天书也就是真么一个道理。象征着大彻大悟、洞察世间万物的智慧。人们佩戴释迦牟尼佛,既是希望能得到佛的庇佑平安,也是希望能拥有慈悲大善和大智大慧。
51、这是印度另外一位高人的话由于名字难记忘了名字。他是一位毫无畏惧的人一生维护真理。按印度说法他死的时候故意用要入地狱的方法死去。
52、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53、从一片莲叶间,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温柔里,孕育出满满的深情。莲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却在时光流转间,甘愿化为佛前的宝座,在孤独中,听尽一片梵音佛语。
54、【莲花的佛语禅心】原文节选: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