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郑板桥吟竹的诗句共67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郑板桥吟竹的诗句吧!精选67好句内容如下:
郑板桥吟竹的诗句
1、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3竹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4、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5、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7、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8、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9、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10、《新竹》清代:郑燮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2、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1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4、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15、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16、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17、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18、译文:秋风昨晚吹过此地, 狂风大作的吹动石头穿过树林。只有竹子完全不怕风吹,哪怕一千次的风 都能坚强的挺立。
19、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20、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1、12种啊:仙:神天兵(男),龙太子(男),舞天姬(女),玄彩娥(女)人:逍遥生(男),剑侠客(男),飞燕女(女),英女侠(女)魔:巨魔王(男),虎头怪(男),骨精灵(女),狐美人(女)
22、然后,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即经历众多的磨难和打击后仍然坚强有力,不管你刮东西,还是南北风。很显然,这两句诗是紧承前面两句来说的。它说明了这首诗中的竹,不是一般的庭竹,而是岩竹,是时刻要与自然作斗争的风竹。
23、《竹石》
24、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6、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27、它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之手,是郑板桥为自己所画的竹石图,而创作的一题画诗。在这首诗中,郑板桥便是着力表现了竹坚韧顽强的品质,并在其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竹的坚韧顽强,逐渐转变为作者的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
28、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29、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30、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31、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众多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2、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
33、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34、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有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则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也是因为这点,他的绘画在那一时颇受士大夫,平民所喜爱。
35、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36、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37、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
38、 郑板桥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这本是一句家常俗语,但一经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竹篱笆联系在一起,便使这浅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浓。还有一首诗云:“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在人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互相“谦让”、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诗人的心绪是很不平静的。
39、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40、 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强、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41、 诗人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12年知县,这期间的咏竹诗可以反映出他的“为官之道”。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个下层地方官,对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不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枝一叶的小事情能如此关切,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郑板桥终因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权贵,不得已弃官归里。
42、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
43、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44、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写竹、画竹凡40年,体味不可谓不深,技艺不可谓不精。“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正是诗人积40年诗、画创作之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艺术哲理。
45、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46、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7、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48、《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49、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50、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51、我有心胸中滋长着众多竿竹,一时的灵思飞涌就化作这淋漓的墨画,龙飞凤舞地在九天之上一般,将云霞渲染为新清之绿!
5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突出的是竹子,不是石头
53、纵观郑板桥的这首诗,通篇无一“竹”字,却又在每一句中,都展现出了竹坚韧顽强的形象。虽然它的篇幅短小,只有短短的4句,语言也非常的质朴,但是其寓意很深刻,具有警语作用,读后发人深省。最后,郑板桥除了诗外,尤其擅长画竹、兰、石,更有书法“六分半书”名世,所以人称“三绝”。
54、郑板桥的题竹诗是:
55、他画得的竹子体貌疏朗、笔力瘦劲,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风格,时称“郑竹”,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56、出自:清代·郑燮《题画竹》
57、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58、他的竹子为什么画得好?原来有这个秘密:
59、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60、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61、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2、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63、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64、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65、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66、【郑板桥吟竹的诗句】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67、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