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竹》郑板桥共72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竹》郑板桥吧!精选72好句内容如下:
《竹》郑板桥
1、兰、竹是文人画家喜欢绘画的题材,郑板桥喜欢画竹,认为竹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刚正和倔强不驯之气。这幅大型墨竹作品是郑氏七十岁时的杰作,描绘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贤,形简意足,竹姿疏落有致,顾盼有情。
2、 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竹子又化身心系民生的仁者形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似乎让人听到了郑板桥深夜的感叹,我虽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位卑未敢忘忧国”,觉得那萧萧竹声犹是百姓的哀吟呢。一枝一叶化作了千家万户,他们的悲喜都与我能否解民忧、惠民生有关啊。
3、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5、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6、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7、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8、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9、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10、(竹子的象征意义)
11、《赋得阶前嫩竹》
12、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13、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14、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15、款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桥郑燮。
16、世言郑板桥爱竹,百节长青的竹诗与画,为其所长。其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竹子已经成了郑板桥的代表。以下郑板桥“十竹”图与诗,兴许能得更深地了解他。
17、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18、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19、 最为爱竹之人,应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他中进士后曾历任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素有惠政。
20、出自:清代·郑燮《新竹》
21、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2、题识:紫庵先生宰潍县多惠政,至今有吴公七贤祠。七贤而独称吴公,盖重吴也。燮宰是邑,谒其祠,葺而新之。在县西五十步不远,故得常至而拜献焉。玉树亲翁索余画,因写七竹以比七贤,亦以见贤者之必有后也。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三月既望,板桥弟郑燮拜手。
23、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3竹
24、《竹》清代:郑燮
25、他在《题画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感情。郑燮先声夺人,将背景设置在巍峨的青山中,立根岩石,可见其根深志坚,经过“千磨万击”的苦难,这几杆青竹慢慢成长起来了,“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多么潇洒从容和意志坚定,让读者看到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6、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7、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28、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29、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30、《题画》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竹石》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效李艾山前辈体》郑板桥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竹》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篱竹》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31、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32、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给您找了两张图,鄙人目测有点像郑板桥字体,错之莫怪。
33、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34、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35、经历众多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36、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
37、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8、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9、笋竹二首(清)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4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1、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42、郑板桥尤擅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
43、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2竹
44、秋风昨夜度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45、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46、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47、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48、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49、乾隆十八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50、译文:竹子一节接一节的生长,长的全是叶子。我不开花,省得蜜蜂和蝴蝶纠缠不休。
51、《春日山中竹》
52、喜竹爱竹物我合一
53、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54、《竹》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翻译:一节又几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众多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赏析:写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白花争艳争香,不惹蜂撩蝶,也借喻作者自己的超脱世俗的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55、【《竹》郑板桥】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56、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57、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58、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9、《新竹》清代:郑燮
60、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侧面描写他的人生经历来渲染
61、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6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3、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64、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6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6、《竹》一诗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巧妙地抓住竹不开花这一特点,表白自己宁愿保持本色,也不愿钻营取宠的态度,这也是竹的品质的写照。
67、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68、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69、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70、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
71、郑板桥写的咏竹诗词,如下:
72、写出了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白花争艳争香,不惹蜂撩蝶,也借喻作者自己的超脱世俗的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解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