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共38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吧!精选38好句内容如下:
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隐喻的诗词也很多,如: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3、说句心里话,这是一道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一道题,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文学功底。
4、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把洞庭山水比喻成银盘青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把雪花比作梨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把自己高洁的情操,比作冰心)
6、2.(2007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7、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8、8.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结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几乎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的一种手法。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9、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10、拥有谁在门内、谁在门外的控制权。
11、 为了方便记忆,不妨用点特殊的方法,如用一个能押韵的句子来表示,“三比二问反复考;夸对借代少不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三比”中,并不包括“对比”,“二问”中,也不包括“疑问”(疑问不是修辞手法)。
12、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2012年广东卷(列锦)
13、 夸张的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夸大;夸小与超前夸张。
14、【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如何品读对联的意境?
15、有时候,喻体不需要有动词来表达动态。因为“喻体”本身就具备动态的属性。比如这句文案,把“人”比喻成了一条流动着的“河流”,也是静态转为动态。
16、 参考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1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8、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9、 诗词意像:梨花
20、“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1、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顶真)
22、(6)枪声一响,运动员们纷纷跃出起跑线,飞快地向前冲去。
23、(4)是排比中套用列锦。三句的九个名词组成了一幅萧瑟冷寂的深秋晚景图,把天涯游子的羁旅惆怅烘托得十分浓烈。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景交融。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有名的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名字我就不用说了吧
25、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2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比喻)
27、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8、《中艺》文苑投稿须知:
29、(2)暗引(间接引用)
30、 了解用典丰富诗词作品内涵(3)
31、(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32、南朝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写景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江”,色彩鲜艳明丽。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
33、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34、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3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疑似地上霜。《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原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如下: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词句注释如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疑:好像。举头:抬头。
36、(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7、广告教父?不存在的
38、比喻和象征的表达效果——形象而又含蓄,并以此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诱发读者进行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