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关于鸿星尔克现状的报道,里面说鸿星尔克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内掉粉27万,平均每天掉粉近万人。我突然意识到,自从鸿星尔克捐款事件热点过去以后,我好像遗忘了它,看了这个报道后才又重新回到我的视线,并促使我思考鸿星尔克为什么冷却了!从捐款爆火成为热点到如今回归平常,期间历经3个月。其实,这个欣欣向荣的景象维持那么久还真有点超出我的预料,原本我的估计是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繁荣。

因为我能看出来爆火的本质不是野性或理性消费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支持国货情怀只是浮在人性上面的一层表象。中国人有看热闹、蹭热闹、事后即忘的特征,在现实中如果有二个人在大街上吵架,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可能被看热闹的人围得水泄不通。网络上也是如此,一个事情一旦成了热点事件,就会有不计其数的网民在网络上围观,伴随着看热闹而产生的是蹭热闹。现在是智能手机时代也是短视频时代,很多人每天看短视频打发空闲时间已经成为习惯,也喜欢把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随手拍成视频发布出来。
比如说,鸿星尔克火了以后,就会出现有的人把家里几年没穿的鸿星尔克鞋子翻出来穿在脚上,然后各种拍照发朋友圈,拍视频发某音某手。那些家里没有这个牌子的人在逛街的时候也会慕名到这个牌子的专卖店打卡,打卡的目的也一样,拍图拍视频发朋友发某音某手,告诉全世界我来鸿星尔克打卡啦!其实普通人面对热点也只是拍照打卡而已,但是那些靠拍短视频为生的人就不仅仅是打卡那么简单了,他们会在热点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夸张表演吸引眼球,同时也起到给热点加把火的作用。
比如鸿星尔克爆火时,就有报道说有人在鸿星尔克专卖店买500元衣服却丢下1000元撒腿就跑,还有人抢不到货把店里模特身上的衣服都扒下来买走了!像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有吗?完全不符合人性特点,也不符合逻辑。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网络上什么离谱的事儿都有,而且很普遍,一个比一个雷人,一个比一个毁三观,一个比一个吸引眼球,但是现实生活中自己能接触到的人和事却都是中规中矩的。
为什么呢?因为网络上的事情大多都是演的,演之前都通过策划,有脚本有文案。刚刚提到鸿星尔克专卖店里发生的几个奇葩故事,有可能就是那家专卖店自导自演吸引人,也有可能是网红借助鸿星尔克热点,通过夸张表演吸引流量的做法,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发生的事情。这种现象除了叫蹭热闹以外,也可以说是网络起哄。鸿星尔克最火的那段时间,从普通大众,到大明星,还有雷军这样的企业老板,都乐此不彼地天天发自己穿鸿星尔克的图片,在看看现在还有人发这些吗?人性如此!
所以鸿星尔克爆火时的高销量,也不完全是野性消费带来结果。虽然表面上是支持国货情怀在推动,但实质还是属于网红现象带来的网红经济,消费者在鸿星尔克身上的消费应该大部分都是网红消费现象,野性消费似乎没有几个人。什么是网红现象?什么是网红消费?比如现在出现很多网红景点,网红饭店,网红食品,人们慕名前去打卡就是网红现象,基本上去打卡的人都会体验或品尝一下,这就是网红消费。
鸿星尔克当时本身就是因为成为热点事件而产生了网红现象,而热点总会有冷却下来的那一天,所以我当时就判定它的繁荣现象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跟它的质量或款式关系不大。当然,也希望鸿星尔克能够接纳消费者的意见,多设计一些好看的款式,成为大家喜爱的品牌。另外,跟我们中国人记性不长、任何事情三分钟热度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多年来出现了很多辱华的国外品牌,每次我们网络上都充满义愤填膺的呐喊声,信誓旦旦地要抵制,结果抵制三天以后不了了之,一切照旧,人家该卖的卖,我们该买的买,丝毫不受影响。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杜嘉班纳辱华被抵制,他们的老板不但拒不道歉,还说很了解中国人的性格,雷声大雨点小,过不几天就会淡忘。事实上也是如此,抵制的同时富人仍然在排队购买这个牌子的奢侈品。
你们对鸿星尔克现状还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有不周之处,请您给予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