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一位母亲坐在自家的门洞里一个人用纺车在纺线,这样的传统织布工序现今已经不多见了,手工棉布的纺织已经被现代化的生产所取代,但是农村的母亲们似乎对自己的棉布制作情有独钟,那一根根的棉线里有母亲的情和对亲人的牵挂。

渭南农村的一户老宅里,秋雨后两位老母亲在一起做着活计,一位正在织布,一位在做鞋子,母亲们的一生就是手中的那根线,有永远做不完活。
夏季农村,一位老妈妈坐在自自己家里纳凉也不闲着,两个小女孩看着奶奶纳着鞋底,她们幼小的心里就留下了奶奶的这样形象,也许在她们成年的时候还会想起奶奶曾经做鞋子的样子,无意间乡愁已经留在心间。
古民居的门洞里老母亲在教着儿媳妇做着绣花的手艺,中华民族的传统就这样一代代相传,不断变化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不变的是我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文化。
农村的一位中年母亲正在纳着鞋底,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妇女们现在还有农闲的时节做布鞋的习惯,尽管现代机制的各种鞋子很时尚也结实耐穿,但是她们习惯为家人们做双布鞋穿,一双双布鞋上留下她们的汗水和无声的爱,亲人们穿上它会很踏实。
冬日里一位老母亲在凉嗮棉线,她这是织棉布的前期工序,丝丝棉线里有母亲的情意。
冬日的暖阳下,3位老妈妈坐在大门外的台阶上做着小棉衣,这是要为即将出生的孙子孙女准备的小棉衣,红红的小裤腿上绣着传统的花猪头。城市里这样的棉衣几乎消失,市面上难以买到。
奶奶在用纺车倒着棉线孙女在一旁帮着忙,农村的小女孩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无形教育,我们希望她将来也能这样为家人做点棉衣棉布,把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继承下来,这是民族的传承。
农家炕头上老母亲在教着媳妇做着布老虎,农村里孩子们传统的玩具布老虎几乎人人玩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现在会做的妇女不多了。这个老手艺里传承着中华民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智慧。
一位缠毛线的老母亲。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织毛衣在中国农村几乎消失,现在的年轻女孩们绝大多数已经不知怎样织毛衣了,毛线在如今市面上也没有市场。老人们现在用废弃的毛线编织沙发垫子。
门前的田野边上,三位老母亲正在引棉子,这个织布的工序需要大家在一起配合着完成。
一位老妈妈正在织棉布。现在的手工棉布很难买到,农村的母亲们偶尔织上一匹也是自己家用。手工的棉布吸汗舒服,不论是做床单还是做内衣都是好材料。虽然现在有机织的纯棉制品,但是许多人还是很喜欢手工的棉布。
一位母亲坐在蚊帐了纳着鞋底,孩子们已经外出打工了,她在家里给他们做着鞋子既有对孩子的牵挂还能打发时光。针针线线缝上母亲的思念。
冬日里晒太阳的一对老夫妻坐在自己的院子里,大爷喝茶看书,大妈纳着鞋垫,尽管自己年纪已经大了,但是纳的鞋垫还是很讲究,绣上农村人喜欢的牡丹花,吉祥富贵。
一户土窑人家的窑洞里,织布,吃饭,聊天,看孩子,农村母亲们的所有职责都在上演。
母亲手中的那根线是她们缝着家的亲情和爱,丝丝相连。不管你走得多远也不论你如何富有,当你穿上母亲缝制的衣服和做的布鞋都会有幸福在心头,母亲手上的那根细细丝线永远将你牵挂在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