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茕茕孑立沆瀣一气
1、duōjiēdiéxièmàodiétāotiè,
2、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这首歌被称之为神曲,因为曲调好听,而且这些个生僻字选用巧妙,押韵得恰到好处。
4、中国的汉字,如歌词中所说,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希望中国的汉字可以传扬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
5、miánmiánguādiéfèngwéiguīniè
6、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7、中华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较大的礼物应该是这么两件了吧。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
8、绵绵瓜瓞: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9、继晷焚膏jìguǐféngāo: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10、人名用字也符合这个规律。1988年国家语委语用所汉字室对14省市的人口普查资料抽样选取了57万条姓名,统计结果表明:57万条姓名的人名用字仅为4141字。而其中的1505字就覆盖了57万条姓名的99%,剩下的2600多字仅为1%的人所使用;
11、shuǐzhuǐmiǎomàn,kuíbǎo。
12、有一天,出名的甾(音同灾)字出现了,它不是一个新字,但在化学中它却是用来形象地模仿一类结构——下面四个环,上面有三个取代基,这是胆固醇类化合物的特定结构,甾于是变成了象形字。
13、译文:唐僖宗乾符二年,崔瀣科举考试及第,恰巧主考官是崔沆,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扩展资料《生僻字》是由陈柯宇填词,陈柯宇谱曲,陈柯宇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于2017年11月16日在哔哩哔哩发布。歌曲中包含了70多个生僻字,创作灵感来自网络热词“又双叒叕”。
14、分别出自:晋·李密《陈情表》;宋·张柞《祭程伊川文》
15、茕茕(qióng)孑(jié)立,沆(hàng)瀣(xiè)一气,踽踽(jǔ)独行,醍(tī)醐(hú)灌顶,绵绵瓜瓞(dié),奉为圭(guī)臬(niè),龙行龘龘(dá),犄(jī)角旮(gā)旯(lá),娉(pīng)婷袅(niǎo)娜(nuó),涕(tī)泗(sì)滂(pāng)沱(tuó),呶呶(náo)不休,不稂(làng)不莠(yǒu)。
16、 具体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躯体,具体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才得以表现。
17、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僻字》歌曲里面的冷僻字,喜欢唱歌的小伙伴也可以唱起来哦
18、绵绵瓜瓞: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瓞:小瓜。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
19、báxiāokuíjìchīmèiwǎngliǎng,
20、然而即使强大如徐寿也有字不够用的时候。彼时已经发现了64种元素,徐老爷子发现即使把古文中的生僻字都从坟墓里挖出来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在《化学鉴原》中,对于一些全新的元素基本都采用了造新字的方式,而且老爷子很明智,采用形声法作为主要方式,只要是不认识的金属一概用金字旁加上音译之后的简单汉字合体,于是钙、镁、钍、铋等一大波新字出现了;只要是非金属则换个石字旁,于是又多了硼、矽(后大陆改用硅字,但港台仍沿用矽字,但大陆仍然保留了矽肺病等词语)等一干新字。总的来说,受制于很多因素,在《化学鉴原》编译的时候,徐寿采用了尽可能不造字的原则,但因为从开始就摒弃了日文音译的那一套方案,因此新字的出现变得不可避免。
21、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
22、广义的汉字指从石刻字符、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23、沆瀣一气: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
24、中国人开始普遍认识现代化学从19世纪后期开始,比西方晚了一两百年。实际上,当徐寿与傅兰雅共同翻译《化学鉴原》时,化学已经是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而不只是像自鸣钟或是望远镜这样的一个小技术,因此我们好奇的问题是,中国人是怎样把这么一个系统快速地吸收消化的?
25、lóngxíngdádájījiǎogālá,
26、zhìfázāngpǐzhēnbiānshíbì,
27、说到仓颉,还真有人这么评价过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化学家们,他姓鲁名迅,浙江周树人。鲁迅在《咬文嚼字》文中戏谑地提到“中国的化学家多能兼做新仓颉”,但按照鲁老先生的一贯作风,这显然不会是什么正面评价。
28、出处:《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29、释义: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