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经典句子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曾在其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提出“道”是宇宙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这一观点被后来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成为道家最基础核心。在各派之间对“道”的理解有一定差异,通过“道”的概念对世界万物本源进行了一次探讨,开辟了中国讨论形而上学传统。
3、天行不已,终而复始,故能长久,轮复其所转,故能致远,天行一不差,故无过矣。
4、诗文入群:goodshiwen;商务合作:goodshiwen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赏析: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7、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8、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道家经典句子)。
9、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0、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12、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1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六十三章。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17、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1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2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1、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22、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4、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臻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25、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6、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2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3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31、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3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3、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远者,往而复返。
34、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争吵,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3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8、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39、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40、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41、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2、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4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5、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6、(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47、财富是一时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荣誉是一时的荣耀,做人才是永久的根本;学历是一时的知识,学习才是永久的智慧!
4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9、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
50、庄子具有非常显著的悲观主义,其思想主要关注在生命上,以修身为主旨,“内圣”的观念被庄子发挥到了极点。庄子的人身哲学被后世用来倡导艺术精神的培养,打破小我与天地自然合一的超越精神,以审美的意态体悟世界,对中国的诗歌、绘画等许多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成就,代表作《逍遥游》是先秦散文的颠峰作品之一。
5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家经典语录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3、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正确的认知事物的一个概念,不要主观妄为的去改事情本来的规律。
54、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55、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5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5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58、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9、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较为可靠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6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1、大意:至臻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6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6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4、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道家的经典名言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5、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66、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6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8、金因为太刚硬而容易折损,水则因为柔和而得以保全;高山因为高大会被挖掘,而山谷因为低下却能安然无恙。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应当谦虚谨慎。水低成海,人低为王,真正的处世高手,都会有虚怀若谷的品德。
69、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70、(大意):较大的祸患是不知足,较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7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7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