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墟造句
1、造句:我对于国家民族的血没有冷,是滚烫着的。
2、宋·韩维《城西书事》诗:“野竹濛荒堑,寒花乱废墟。”
3、我想到《包法利夫人》里的那句: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废墟造句)。
4、在一个黄昏里,我们把全身湿淋淋的他送回家去。
5、这里使用了叫“瑞相”的、通常该意味吉兆或好迹象的词。我带着某种恐怖畏怖的感觉,以及奇异的联想,曾长久地长久地注视着这不吉且异样的、叫做“瑞相”的词汇,任时光度过。(P.52)
6、石黑一雄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无法安慰的人们》出版于1995年。和他最早的两部小说相比,这部小说延续了石黑一雄在题材选择上的国际性和移民特性,描绘了一个白人钢琴家的游历。他从日本到英国,又辗转来到了中部欧洲一个未标明的国家,这个国家颇有些像德国,那座城市则是柏林和慕尼黑的混合体。小说讲述了三天的故事,白人钢琴家赖特在星期二抵达了那座欧洲城市,星期五他就离开了。但是,自赖特来到这座城市之后,各种古怪的、十分超现实的事件就在他身边发生了:行李员在电梯里向他发表了长达四千多字的演说,描述行李员的职责和苦恼;音乐指挥布罗茨基遇到了车祸,需要给伤腿做手术,医生却把他的假肢给锯掉了;赖特在这个他从来都没有来过的城市还遇到了他童年的伙伴——他成了电车售票员!一个宾馆的宾客请求赖特帮助他完成一个古怪的任务——去和与自己闹翻、不说话的女儿沟通,获得与她的和解。他发现,那个宾客的女儿叫索菲,竟然变成了他的妻子,他们还有了一个儿子。这些人和事打乱了赖特的行程和心绪,等到他在星期四去音乐厅演讲并演奏的时候,却发现舞台下面空空如也,连座位都已经被拆除了。
7、毕赣:诗歌首先是我电影里最隐秘的文本,它们很多时候都是秘密,对于它们我是不可解读的。对我来说,诗和电影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但表达出来有可能是一种东西,这个时候它们就结合在了一起。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会用我诗里面的元素去建构一些电影里的重要细节。最早我就在一首诗中,想去寻找一种看见动物那样纯真的感觉,大概就是光通透手背的感觉,我就把这种感觉的描述放在自己电影的叙事当中。
8、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诗:“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9、毕赣:我跟阿彼察邦、蔡明亮都同样属于现代的电影,但是他们两个更像植物一些,我不属于植物的系统范畴内。说我和阿彼察邦像,我想是因为观众对于某种共同的气候产生出的共鸣。其实我的影像是复杂的,各种文本交织在一起。阿彼察邦是更现代的,他的影像不具备这样的复杂性,他可能有一些隐喻,但不是几个文本一直交织在一起。不过在电影结构方面,他的《热带疾病》《祝福》《恋爱综合征》都是两段式的,我也的确受到过他的一些启发。
10、豆瓣电影 从影像风格上,很多人都会把您和阿彼察邦作比较,您怎么看待?
11、古京已废,新都未成。毋论谁人,惶惶然皆作浮云之想。原在此地者,愁旧地之失。新移此地者,叹土木之难。路边所闻见,应乘车者却竟骑马,应着衣冠者尽服直垂,京之风习如此速改,无异边鄙之士。书中有证,谓乱世之瑞相。(P.70)
12、❤❤❤平台消息|顾氏文化七月较好读者奖名单公布
13、留住过去、制止遗忘的策略林林总总。若相信流传,我们的历史书写之初,就是波斯人与希腊人之间一系列毁灭性的战争,今天几乎已被遗忘的记忆术就始于一场人死如麻的灾难:那是在色萨利,公元前5世纪早期,一幢倾塌的房屋把整群节日赴宴者埋入废墟,惟一的幸存者诗人西莫尼德斯凭借训练有素的记忆,成功地在心智中重新踏入被毁建筑、点出客人座次,被废墟毁至面目全非的尸首因此得以鉴定。生死的非此即彼含有许多悖论,其一则是,一旦说逝者永逝,失去他的伤恸也就同时翻倍和减半,反倒是失踪或隐匿者幽隐不明的命运,把亲人囚入半是忐忑希望、半是禁忌之悲的漫漶噩梦,使生活既不能清整亦无法继续。
14、偶去一人(禺),耕去一半(耒)来种草(艹)。
15、这里的房子简陋了一点,房子也分散了一点,显得有点荒凉,但这里却给我带来了特别的感觉。这里的人没有像繁华都市里的人一脸的麻木与匆忙的表情。这里的空气新鲜,微风凉爽,阳光和煦,却是个好地方。
16、They governed the city with a heavy hand .
17、如今,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好事者在古代京都平面图上标明的“太郎烧亡区域”和“次郎烧亡区域”。看图才有实感,真是烧光了近半个京都!诸书中有载烧掉了三分之二的,而《方丈记》称三分之一:
18、“免”的最后一笔宜长,要把“力”包起来。
19、豆瓣电影 《路边野餐》在山路骑摩托的那组镜头从摄影到配乐都像是对《南国再见》的致敬,恰好你也邀请到林强来担任本片的配乐,是什么样的机会找到他的?
20、毕赣:我一直和别人都说是因为不会调色,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在贵州的墓碑都是素色的,它会漆上红色的名字,而《金刚经》是给我一个死去的朋友的,所以就选择用黑白去拍摄。
21、The fair name of the city would be smirched .
22、若厌于念佛,读经心不能忠实,可自歇自怠也。既无前来妨扰之人,更无对之羞耻之客。纵不修戒口行,凡独居难致口業。何论谨守戒律与否,既无忌戒之境,何从违破之有。……(P.193)
23、豆瓣电影 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其实就是根据小说《路边野餐》改编的,他的电影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24、我使用的《方丈记》不是一个独立版本,而是我常读的作家堀田善衛藉《方丈记》抒发胸臆的一部长篇散文,书题《方丈记私记》。在开卷一行堀田做出声明:他这本书,既不是对《方丈记》的注释、也不是对它的鉴赏,而仅是自己对古典的——“经验”。
25、而石黑一雄的英语小说之所以立即引起了英语文坛的注意,和他小说中的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气韵,是有很大关系的。这和哈金的英语小说中的中国元素引起了英语文坛的重视,属同一个道理。作为石黑一雄的一部长篇小说,《远山淡影》的内里弥漫着对旧事物消逝的哀伤情绪,对逝去岁月的哀悼,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小说采取的是一人称的叙述,叙述者是一个日本女子,她叫悦子。她离开了日本、来到英国的时候,已经是一位中年寡妇了。悦子住在英国乡下,离群索居,异乡的雨和雾使她内心里弥漫着哀愁。而长女的突然自杀,又使她陷入到对当年在日本长崎的生活的追忆当中。“二战”结束之后,被美军投掷了原子弹而遭到灭顶之灾的长崎成了一片废墟。在废墟中,遭到了战败教训的日本人,包括了日本士兵和平民,逐渐从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造成的愚昧和禁锢中清醒过来,开始艰难地寻求自己的生活。悦子就是在那个年代成长、并且深深地为那个年代所影响的一个日本女子。在长崎,她和另外一个在战争中死去了丈夫的女子幸子交上了朋友。幸子还有一个女儿叫茉莉子。美国人来到了日本后,幸子主动地向占领军投怀送抱,交上了一个美国男朋友,对女儿茉莉子并不关心和爱护,最终酿成了家庭悲剧。悦子后来也找了一位白人男朋友而离开了日本,来到了英国,但是,在异国他乡,她却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在悦子的叙述中,她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像记忆中的长河中驶过的船一样,在她的叙述中缓慢地漂过。他们一个个地围绕在、穿越在她成长的历程中,并且给她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最终,这些人都消失了。眼下,悦子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充满了雨和雾的国家,处于时间的另外一端,再也看不到日本的景色了,那些人和事物都在远去,如同苍白的山色一样隐现在她的记忆里,浮现在云雾中。小说叙述缓慢、平和,弥漫着一种凄凉和哀愁的情调,优美动人。小说还隐隐地传达出原子弹爆炸之后对幸存者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战争中失去了男人们的女人的影响。最后,回忆性的叙述将谜底缓慢地揭开,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不可抗拒的自身的归宿,并把被战争和岁月所摧残的人生图景呈现出来。如果你对日本文学有阅读经验,那么,你就会很喜欢这部带有“物哀”气息的小说。
26、毕赣:我之前的看法特别狭隘,我很少接触观众。但我的发行方说服了我,他说恰恰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分众的概念,所以大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片,什么是类型片,这个时候让大家看到一些好的艺术片才是我该做的事,所以我愿意去让它上映。对我来说,一千万个观众其实都是一个人,所以我就去爱那一个人就好。
27、左窄右宽。“矢”的第二横左伸右缩;“夭”撇捺伸展。
28、(云帆读诗)已故出名作家张贤亮古体诗选之三
29、豆瓣电影 为什么会一直选择姑父陈永忠去做您电影的男主角?
30、《方丈记》是难懂的。它似乎隐去了身上真事,在风流文字的烟雾下,深藏了思路。它先细细历数火灾饥馑等五大灾害,再纵横古今大谈隐居。借助辞藻,把一间方丈草庵从南到北、自春至夏、由墙及门、叙述得有板有眼。恰如世人营建豪宅一般,它一气遣词造句,营造了一篇美文。
31、 点亮了用青春捍守平安的乐章……
32、 日日夜夜,我们在罗马名胜古迹的废墟中徘徊。
33、罪深业重的世界必将毁灭,如呼喇喇的大厦倾。“吾却自爱一间之庵”,如今方丈是他与世界对峙的堡垒。(P.237—P.238)
34、 陈树峰,男,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综合大队民警,2006年参加公安工作;曾参加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援疆维稳等任务;爱好遣词造句、撰文题诗,无论是地震的残垣废墟里,还是紧急的处突现场中,他从容执笔,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文字;岁月不居,他不忘初心,在从警路上续写着自己和战友们的新警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