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稿邮箱2:tougao@yuwenshidi.com
2、《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3、【伟大的悲剧最感人的段落】(名师密卷)2019中考语文试卷
4、“翻转课堂”简介:这是一个国外引进的概念。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教师提前准备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而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基于文本的专题学习,共同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也能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
5、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6、(课件22)“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7、故事情节清晰。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8、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9、分析:本文写的是事件,有确切的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
10、《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综上所述,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两点:
12、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13、生:“伟大”和“悲剧”不矛盾!因为斯科特他们虽然在探险中牺牲了,虽然他们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中,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了他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14、《伟大的悲剧》文中最受感动的细节是斯科特上校用僵硬的手指一直记日记,写给所有的亲人,“在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直到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15、初三很苦,撑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这20张图!(转给学生)
16、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可分为五层。
17、2021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40首)梳理
18、明确:经典所呈现出的人性价值,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而属于整个人类。
19、“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严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更加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20、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播放课件25)
21、今夜,多少人因为揭晓这张A4纸无法入眠......
22、九下‖《儒林外史》全集(共第五十六回)
23、师:(进一步启发)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
24、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25、天黑了,我看着没有星星的夜空,我希望那自由,幸福,美好的星辰有一天也会照亮我们的夜空。黑夜很可怕,但是毕竟有星星闪烁,生命很空虚,可毕竟有真理,世界很冷酷,可毕竟有爱情。
26、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为你们的聪明才智而高兴。从课文题目中大家就感受到这么多,领会到了文章所颂扬的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怎样分辨和对待成功与失败。作者写作的目的正是为了用他们的事迹、精神教育世人要有一种“伟大的精神”。下面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会作者对这五位英雄的情感……
27、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因为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之二是模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模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模仿的对象,悲剧艺术的成分尽在于此。”
28、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29、⑻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必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惟一武器。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他们几乎再也没有力气把毡鞋的底翻过来。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30、我们认为记叙文是一种文体,这是错误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是文体。小说是文体,记叙文不是文体。
31、作者简介:崔淑君,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向往智性与诗意并存的语文课,坚信语文教学的意义不止于应试,更不止于课堂。
32、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书中的这些时刻:
33、品读举例: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
34、不懂自律的同学,将是此次疫情最受影响的孩了
35、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36、沸腾了!最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将诞生在中囯!
37、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8、“勇于探索、坚持不懈,为事业而献身”
39、这需要一种多么超人的勇气和毅力。
40、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41、导析:这是对挪威国旗的特写。在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让斯科特联想到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更加刺激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敏感的神经,令他们的内心痛苦万分。
42、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43、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44、【伟大的悲剧最感人的段落】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45、生B:我补充一下。斯科特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当他们与死亡抗争时,当他们一个个牺牲时,没有一个害怕,第11段写道:“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第13段写道:“斯科特……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读得低沉有力,同学报以掌声)
46、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21篇汇总
47、2021部编语文九上课文朗读材料汇总
48、甲生:我感动的语句是:斯科特为挪威人阿蒙森作证;感动的原因是:斯科特诚实、守信,有强烈的英国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乙生:我感动的语句是:斯科特在死后,还象亲兄弟一样抱着威尔逊;感动的原因是:他们互相团结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丙生:我感动的语句是:威尔逊在临死之前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感动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49、斯科特接受了为他人作证的任务: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体现了他人格的高尚。看了101教育PPT课件,发现,让我最感动的远远不止这三个情节。威尔逊博士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英雄的气概。奥茨在暴风雪之夜离开营地:不愿拖累同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50、师(总结):这一组同学领会到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现身的崇高精神。现在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刚才谈到的段落和句子。
51、《伟大的悲剧》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52、(2021部编语文八上课文朗读汇总
53、选点品读,感受情感
54、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55、挪成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56、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不畏困难,坚持的信念)1)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57、(1)返回的路途中较大的危险是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贮藏点;(2)漫天的大雪;(3)他们缺乏初来时的充沛精力。
58、(名师名卷)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59、学生分组讨论。(经过激烈讨论)
60、提问:“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61、(4)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
62、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63、借鉴:本文中的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它的使用常常使人物在细微之处凸显其显著特点,凸显其精神品质,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使用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肖像、心理描写来加以表现。
64、仰望苍穹,忠魂旗迎风猎猎
65、厘清文体认知误区
66、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67、我觉得自己享受到了这种极乐的顶点。实际上本书写就的,都是失败者,或者生前身后孤独凄凉的人,即便是拿破仑这样的英雄,选取的也是他命运中最悲剧性的一刻,列宁假如被一辆奔驰的马车在大街上轧死,他只会作为一个孤独的流亡者乌里扬诺夫被葬在异国的荒郊,当84岁托尔斯泰死在一个小车站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圣徒。从此书中可以看出来,茨威格是一个世界公民,他作为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和国籍并未在他的书中烙下太多的印记,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显然反对沙文主义。书中倒是能看出他对于整个欧洲的自豪和热爱,恐怕这也是他最后自杀的原因——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毁灭的痛心。
68、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69、(提示)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70、《伟大的悲剧》为什么适合“翻转课堂”教学?
71、师(点拨):奥茨为了同伴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叫“集体主义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也需要这精神,比如大家都生活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就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72、第17课古文两篇陋室铭
73、提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14)
74、(3)冰雪覆盖的南极,吸引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课文写的是这场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75、“记叙文”的意思,就是记叙类的文章。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等都可以是记叙类的文章。比如说大家学过的《风筝》,是记叙类的文章,它的文体是散文。
76、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图文讲解+知识点汇总2020开学一课视频高清回看
77、合理想象;主要人物和情节,不允许虚构。运用想象或夸张所做的艺术加工,必须符合人物性格。
78、周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中文出色图书
79、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80、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81、2021部编语文七上课文朗读材料汇总
82、斯科特的日记:外面还刮着暴风雪。他说:“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可能多呆些时间。”他出去了,进入了茫茫暴风雪中,我们从此再未见到他。
83、细节描写令人难忘。比如,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他手中滑落下来为止。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想像力,更重要的是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84、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85、⑷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只要遵循罗盘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仑煤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候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
86、(2)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人去往南极点;1月18日,他们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来过这了,斯科特闷闷不乐地把挪威人的信带回去;2月17日,不幸的埃文斯死去了;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燃料非常少;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3月29日,他们冻死在帐篷内。到了10月29日,一只探险队出发去寻找那几位英雄.11月12日,他们找到了3个人的尸体……
87、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88、传记文学:在再现人物经历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想象,扩充描写,刻画人物的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89、不久,其一队员,埃文斯由于神经失常而死去了;而奥茨却为了不连累大家,毅然地走上死亡之路。
90、方法点拨,师:这篇文章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请同学们分成二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91、从课前阅读调查可以知道,有的同学认为这篇文章的文体是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文体是传记。最多的答案是记叙文。
92、浏览时,哪些段落打动了你?再读这些段落,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93、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众多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94、目前2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95、“赞美了不断追求的人”
96、这次疫情对中国较好的国家:谢谢你,我们记住了!
9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名校密卷(附有答案)
98、(范例)(1)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
99、他们是皑皑白雪中不倒的丰碑!
100、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