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50字
1、 上下一身的浅灰色咔叽制服,虽然没有熨烫,但由于洗涤、折叠时的用心,不见褶皱,穿在身上特别贴切。我上小学六年级,暑假之后去学校报名,交学杂费,一次与施老师见面交谈,就十分讶异于他的外表。那时景应是在八月底九月初,崇明岛气候相对市区要凉爽些,但毕竟暑气犹存。我穿的是旧西装短裤、汗背心加了件短袖衬衣,施老师穿的却是这身制服,上装竟然连风纪扣都扣着了。三十七八岁的年纪,高挑、瘦个;眼睛不大,神态却不一般,特别专注。“哈,本原来报名交费啦。”从抽屉内拿出发票本,他自己给我开票收费,言语时,眼神始终接着我的眼睛,很温润又有难得一见的力度与穿透力,好像暗喻我,往后我们好好做师生,好好做忘年的朋友。现在看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个场景,但在一个六年级新生的心中,却播下了一个崭新的、很深很深的印象。时为一九六二年。那制服、那眼神、那态度……讲不清,又实际存在着,说是礼遇感、仪式感抑或尊严感,好像都可以,反正对一个尚处于懵懂时期的竞存小学的六年级新生,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染。我早就知道,在我们这所历史悠久的县立小学,施老师极有学问,书教得十分出色,今天面对,果然就真不一般呐。
2、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3、“菩萨真的无所不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4、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50字)。
5、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6、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7、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8、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9、1938年,整个中国已是烽火连天,华罗庚在这一年完成了在英国预定的进修,他立即回国。启程时,好友劝他不必冒此风险,留在英伦各大学讲授数理,必受欢迎。但华罗庚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于是他回到了西南联大,成了危难中国的一名教授。抗战时期,昆明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有一次,华罗庚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而那时的华罗庚正和闵嗣鹤等人讨论数学。当学生挖起华罗庚时,发现他眼镜已经没有了,长衫的后半截没有了,咳嗽出来的都是鲜血。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仍然陶醉于数学之美,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即使到今天,华罗庚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全部著作,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10、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11、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12、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
13、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出色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出色的数学家。
14、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d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15、日前,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再次约见埃塞航空公司负责人,敦促埃方切实做好善后工作。10日,埃航一载157人的波音737MAX8客机坠毁,机上8名中国公民全部遇难。
16、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他有一个出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17、那一年,16岁的华罗庚与同城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婚后第二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不得已华罗庚辍了学,回家帮助父亲站柜台。可是,华罗庚依然喜欢看数学书和演算习题。当时与华家的棉花店隔河相望有家豆腐店,每天天还没亮,豆腐店伙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点上油灯在看书了。
18、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
19、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20、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出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
21、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出名的数学家熊庆来。
22、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23、“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这句话,是陶行知伯伯说的一句话。
24、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七七数之剩问为几何?
25、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26、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了一名管理员,他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认真地自学。
27、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8、出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七七数之剩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29、 我们那个时候,小升初的难度远胜于现在的高考,镇上的县立完中面向全县招生,小学四个毕业班,能有两个班进入完中初中部,就算大丰年。另有一个班会被周边的初级中学录取,还有近一个班的同学,小小年纪就得成为镇上的待业青年,或就此耕作乡野。身处毕业升学的激烈形势,我如此痴迷阅读课外类书籍,班主任施老师应该有所觉察,但他却没有一点警示之意。一次课间休息,他还居然当着一干同学的面问我:本原,最近新出的长篇小说《红岩》很好看,到下个星期我读完了,可以借给你。啊!竟有这样的好事。施老师有一次还这样说过:你喜欢文学,有机会可以到镇上的茶馆听听评书,说人论事,生动、深刻,民间艺人有绝活!哈哈,这可又是我的一大嗜好,也被施老师搔到了痒处。
30、 自打镇上贴出:“越乱越好、越糟越妙,坚决开展文化大革命”大幅标语之后,那个修鞋的中年皮匠,一夜之间,到县里高就个体劳动者造反司令部总司令。其后,镇上人物迭出。很快,我又听说,曾经就读的小学也出了一个大人物,官为县小教造反司令部总司令。我为老三届,家庭因素,没有被允许加入首批红卫兵,乐得宅在家,无所事事。一个星期天下午三时左右,忽见五毛骑辆自行车,火急火燎赶来。因为没考上初中,五毛待业半年之后便被分到一家六十里开外的农机厂当学徒工,现在早已是一名正式工人。这天一见我就嚷嚷,出大事啦,施老师自杀了!什么?全部原因尚未说全,五毛一偏腿,又骑上了自行车,并要我坐上后车架,急赶到竞存小学去。断断续续、方方面面,我在学校现场,综合听到各类信息,依稀明白。前一天下午,学校造反派组织全校教职工开了个批斗会,施老师为重点对象,因为其表兄曾在国民d军队当官,这就是必须讲清楚的历史问题。施老师当年不过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一九四九年,还只是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何以形成历史问题?主掌这个会议的正是那位县小教造反司令部新晋司令。衣锦荣归,抓工作的力度就很不一般了。
31、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32、华罗庚回答说:“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33、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34、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35、“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
36、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37、2018年12月18日,d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38、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5日消息,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d组成员、副局长魏传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39、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出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五五数之余七七数之余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40、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41、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出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42、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43、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44、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5、日前,有名餐饮企业“外婆家”江苏某门店被曝出在洗菜池里洗拖把,厨师每天踩着案板走,蔬菜不洗就下锅,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等问题。15日,“外婆家”致歉称,该门店停业整改并处罚相关责任人。
46、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47、出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七七数之剩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48、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较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49、华罗庚整天都痴迷数学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根本不能自拔。
50、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