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精神是不管你站在哪里、对手是谁、为谁而战,都要全力以赴。
场上是对手,场下则是最相知相惜的朋友,在希度与宥琳对决的场景里,两人不管国籍、身分,尽全力夺胜的样子感人,让看戏的人也屏息关注。
在宥琳归化后,面对2001年的这场赛事,他们同样受到断章取义的报导所累,同样背负着人民爱国心的舆论,辛苦地练习。
这些旁人无法理解的辛苦,在最后的拥抱里瓦解,褪去了选手的身分,他们还是较好的朋友。
这其中,宥琳的成熟与坚强让人印象深刻,才不过刚成年的年纪里,一个人面对舆论的压力与人生地不熟,努力地融入新的环境,不因为归化身分而对胜负有所保留或放水,却也没有因为新的身分遗弃过往的情谊,无论是做为选手、女儿、朋友或者情人,他都勇敢地承担了每个身分的好与坏,坚定地走在她有点坎坷的人生道路上。
2.易辰的职业

社会版的记者或许跟医护人员、警消一样,是个很接近他人不幸的职业,在《火神的眼泪》里提过因为看过太多的不幸与无助,许多消防员受PTSD所苦。
在易辰转往社会组的初期,易辰信任的前辈曾经劝诫过他,要渐渐开始对别人的不幸感到麻木,但心思细腻的易辰却说他想保有这份共感,想对於不幸持续保有地同情。
或许帮助不幸的人传播想传达讯息,是易辰作为记者能做也想要做的事,也可能是他决定留在纽约当特派记者的原因。
其实从与家人离散时的选择开始,就能明白,易辰是个习惯决定一肩扛起责任的人。
但越是能与世界产生强烈共鸣的人,越是辛苦的活着。
毕竟…相似的地狱、相似的不幸,总是不断地在发生。
3.希度与易辰的远距离爱情

「你能接受一分总是不断失望、另一方不断的感到抱歉的爱情吗?」在易辰失约后的车上,妈妈这样问她。
当下的希度肯定的回答了「愿意」,直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身不由己的责任。
「他无法再因为我的加油而被鼓励了。」在与易辰充满悲伤的对话里,希度这样想,也想起妈妈对自己说过的话。
第15集的结尾停在跨年,短短一年间的变化、失约的承诺都让两人感到悲伤。
在希度与易辰相爱的那个时代里,资讯的传递与联系并不若现在便利,远距离恋爱的难捱,比起生理上的距离,更多的是心理的距离。
那种再无法拥抱对方喜怒哀乐的无助,就像是最终希度再无法肯定自己是否有男友的情绪。
过了热恋期,接下来面对的就是现实。
爱情有的时候真的可能无疾而终,不是不爱了、而是无法再爱了。
曾经一起的两个人,已经不适合继续走下去,在一起时也不再是快乐多过不快乐。
每一个故事的结束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停损的痛再痛也终究会癒合。
如果有幸熬过了远距离,请记住重逢时的心情。
最后的最后,就像五月天的《好好》
那时,年轻的我们,还以为会有永远
非关善恶是非,《机智牢房生活》给我的4个人生启示
关於《羽球少年团RacketBoys》的5件事|青春是场终将落幕的热血电影。
《那年,我们的夏天》|从过去奔往未来,终於我们活成自己的模样
莹子|微神经女子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