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电影虽是由美国拍摄,却以英国校园为背景,而让我倍感熟悉的是其中浓浓的“中式教育风味”——《野孩子》

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居住在加利福尼亚海滨的16岁的美丽少女波碧·摩尔(艾玛·罗伯茨EmmaRoberts饰),由于母亲早年去世,父亲盖瑞对她纵容溺爱,致使她从小个性张扬,无法无天。在老爸的新女友准备搬入家中的一天,她动员所有的朋友给了“继母”一个马里布式的欢迎——打劫抢掠,无一不做。
而这一行为也终于触犯了爸爸的容忍底线,他将女主角波碧送到了英国于1797年建立的寄宿式学校“修院山高中”,希望她能得到教训,变得懂事起来。这种惩罚式的寄宿学校却几乎是中国普遍高中的缩影:规定周末出行、上交手机、全校同一时间地点吃饭,甚至违规时要牵连整个宿舍。
起初,受不了这所学校的压抑和无趣的波碧在同学们的建议下,屡屡策划一系列的恶作剧行为,期望因此迫使校长召开“荣耀法庭”把她开除。
而将情节发展到高潮的则是波碧决定勾搭校长的儿子弗莱迪,借此对校长进行暴击,以达到“被开除”的目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波碧成功在这个学校交到了真正的朋友,也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曲棍球校队的队长,并且和男主角弗莱迪也擦出了火花……
眼看着波碧在友情、爱情和事业上都获得不错的收获,此时,学校的“大姐大”哈亚特却因妒忌波碧的人气而屡下黑手,制造她与朋友和弗莱迪之间的种种误会。目中无人又颇具情商的波碧疲于解释,眼看着要被孤立,正处人生谷底之时,反而返璞归真丢弃了一切小心机,让周边人感受到了她的真诚……
除了让人倍感亲切的寄宿式教育和全片的欢快氛围,《野孩子》还有以下看点:
【1】由于本片大多在英国拍摄,外景多是阴雨天气,但是唯美的画面拍摄,尤其是波碧与朋友出行以及和弗莱迪约会的场景设计,甚至比明媚的晴天还让人感到愉悦。
【2】女主角的性格自带的故我与嚣张,非但不会让观者产生反感,反而会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妥协和机械,就像波碧在影片中所说“Fromnowon,eachsentencestartswith‘Iwill’,not‘Iwant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