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晚上18点43分,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坠下,紧急送往玛丽医院,经医生检验入院前死亡。

年仅29岁的优质偶像乔任梁,头套塑料袋窒息死亡。
美国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系中国高材生唐晓琳,因论文数次不过,毕业遥遥无期,跳河自杀。
这些出色的人,难道不该很幸福吗?论出色,在他们中随便选一人,也能超过全国90%的人。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人们对待弱者的眼光是非常挑剔的。这导致,人们从幼儿到大学,总是在竞争。在学校,比拼成绩,出社会,比拼赚钱,似乎只有成为强者,才是较好的出路。
许多人在努力通往成功的路上,甚至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把自己活在了他人的世界当中,盲目地追求出色其实是一种病。越想更出色的人,其实越想自杀!
1、越是想出色的人,有更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很强的人,往往越想变得更出色,远超其他人。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努力,在他人追剧,打游戏时,他们却严格地约束自己;逼自己读并不喜欢的书,逼自己学习并不擅长的技能。
在取得成绩时,他们倍感骄傲,觉得自己可以高人一等。然而事情并非总是顺利的,待到他们屡经挫败时,他们又心如死灰。为了出色而出色他们总是在压抑追求快乐的本能。
2、越是想出色的人,其实缺乏自我认同
为什么要努力!因为总觉得自己不行,觉得他人会因为自己不够出色而看不起自己没有较为可靠感,骨子里并不认可自己。想通过不断地外在地努力,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内心缺乏父母关心,如果做得不好,害怕父母会批评自己,不爱自己。
因为爸爸是海员,乔任梁小时候,父亲长期不在身边,只能与母亲相依为伴,又有着一段寄人篱下,在亲戚中生活的童年,需要时常觉察亲戚的脸色,伪装自信,开朗,来取悦他人。
3、越是想出色的人,有童年的创伤
有的小学生成绩好,并非是自己热爱学习而是恐惧老师。记得找时候,笔者一个女同桌,在老师布置黑板题写不来,被老师骂了“榆木脑袋”并当众罚站。
后来一次课堂作业,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她想不出来却又不敢问我,怕得想哭,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入想,整堂课都在偷偷抹眼泪。笔者暗暗想教她,但她眼神闪躲,生怕有人发现她不会。笔者,只好佯装不知,天知道,整个下午,她的内心该是多么煎熬。
整个四年级,她就是在这种紧张,痛苦压抑中度过的。虽然后来她的数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鬼知道,她曾在背地里孤独无助时候,伤心过多少次……数学老师就这样来来回回“关注”着她。
我后来在她的语文书上,发现了狠狠的几个字“我讨厌数学”……或许在这方面变得出色,其动力来源是恐惧,是“出色”的救赎。果然这种救赎没有支撑到多久,听说,她高中,因为抑郁休学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出色?
我想无非是倾听自己的内心,做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一味的活在他人的眼光与自我折磨里,不再通过恶性地“出色”的来“救赎”。
套用杨振宁的话:有报纸说我,对待物理工作如何地不辞辛苦,实际上,在物理得探索中,我从未感到过辛苦。每个人都是出色的存在,我们只需要快乐并充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