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忆旧——新巴黎理发店
协会举办的“茶叙”——新桥忆旧,诸老邻里街坊大都异口同声地言及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位于殷高巷与钓鱼台交界巷口的“新巴黎理发店”。
那年头,“新巴黎”可是个时髦的名字,现在提及,也会使人联想到更早一些的十里洋场“百乐门”和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兰桂坊”了。
新巴黎理发店位于殷高巷与钓鱼台交界的西南拐角,门头有标志性的旋转理发店灯饰。门两边是玻璃窗柜,时有发型样式摩登照片陈列其中。店堂有30平米。大家的回忆结合我的印象,这在当时当地算是高级的了。
烫头(发)做发型的居多,价格自然也就比单理发的“可观”。女式多“烫头”,做“长发大波浪”,而男式多“吹风”成“大包头”、“阿飞头”。不仅是发型做得有讲究,店里的陈设,如座椅也是高靠背可后躺能转动的洋式软垫椅。
夏天既有吊扇,也有台扇,样子虽老,但有型(值得如今收藏),甚至有在房顶上悬有一方帆布帘,有时人力帮助拉风吹凉。洗发也用加了香料的“胰子”(皂)了,只是水箱以冷热水充兑的那种,而非电热水洒。
一家人自营,前店后居齐上手,很热闹兴旺的感觉。老板娘富态、客气、热情、和人,笑露金齿,头发自然也是烫卷了的。她家的后辈儿施春生、“阳杯儿”,我也都认识。
后来公私合营、再后来……她家的儿媳什么的也传了这门手艺,直到退休。
顺便说一句,后起之秀“人人”、“曙光”与“新巴黎”虽是同行,但并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