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千古事
1、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2、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3、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4、 无有作文自娱之心,写作实在是累人苦逼之事。文章千古事,千古却不是你的事。(文章千古事)。
5、 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6、70后作家,作为整体,在文学上还没有声音。先是卫慧等人在网上和书的封面上贴失真美人照片,打出“身体写作”的旗号,羞涩地说“我湿了”;然后是九丹义正词严地说我就是“妓女文学”,“我占领机场卖给六七十年代白领精英”;然后是木子美另扛“液体写作”的旗号,坦然地说“我就是露阴癖”,“再废话我露出你来”;最近的进展是有女作家直接在网上贴裸体照片。羞耻啊,写枕头的,没出个李渔,写拳头的,没出个古龙。我们这一代较好使的头脑在华尔街构建金融计量学模型,在硅谷改进Oracle数据库结构,在深圳毒施美人计搞定电信老总销售程控数字交换机。
7、写文章是一门学问,堪称博大精深,又无一成之规,可谓文无定法。古人说“文无第武无第二”,武功较量总能分出高下胜负,而文章比较则没有较好、只有更好。文章之形千变万化,却有一些共同标准,可供文人切磋交流。“文章之学”没有捷径,不可能一蹴而就,领悟“文章之道”,只能循序渐进,“以苦为舟”,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按驾驭能力分,文章写作有四个阶段:一是文通字顺,文字语句通顺,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大致“在样儿”。二是言辞达意,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想法,字句没有歧义,遣词造句没有“硬伤”。三是挥洒自如,能够比较轻松地组织语句形成文章,文章结构比较严谨,逻辑清晰,考虑周全。四是出神入化,能够结合对象、时间、场景灵活建构文章,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涵义,提出有思想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看法。
8、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9、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10、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这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意义,以及众多理论对今后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一点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既然是理论,也当然涉及意识对存在的能动作用。
11、 章字的形体后来发生了变化,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逐渐上下断开,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章字。于是,关于其字义又有了新的解说。《说文解字》曰:“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数之终也。”音表示音乐,十表示数字的终了。章字“从音从十”即是说音乐的一个完整段落叫作“音十”,也就是一“章”——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将章字拆为“音十章”比“立早章”更为合理。
12、“王杨卢骆当时体”,其中四人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我们的启蒙诗歌可能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是骆宾王七岁时候写的,我们正好七岁时候可以背(你的同龄人早已抛弃了你。。。)。其他三位,尤其是王勃,我们非常熟悉,散文《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 或许哪天,你的文字真还传世了,外星人也读得口水泛滥,OMG,原来人类智商低下人格低下沟通交流的能力低下,但大开了他们脑洞,这个宇宙的低等物种竟然穿越玄幻惊悚得如此随意,真不能小看了这些三维世界的物种,我转发其他星球。
14、得失寸心知,则指创作文章的辛苦,失败与成功,其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这句话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写文章的历史由来已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成就。他们的名声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流传后世的。
15、从经历上看,70后独一无跨在东西方之间,跨在古今之间,用张颐武的话说:“这一代,是在大陆物质匮乏时代出生和度过青春期的最后一代。他们在匮乏中长大,却意外地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丰裕最繁华的时代。他们还有那单调刻板却充满天真的童年,却又进入了一个以消费为中心、价值错位的新时代。他们有过去的记忆,却已经非常模糊;有对于今日的沉迷,又没办法完全拥抱今天;容易满足,却并不甘心满足。”从知识上看,70后受过纯正的科学训练,出色的脑子在《科学》和《自然》发表论文,独立思考已经成了习惯,比如遥想最完善的人类社会制度,按需分配当然好,如果人民都想自己占有Tahiti的BoraBora岛,如何分配啊?如果男人都想睡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Jolie),如何分配啊?从时间上看,70后还有大把的光阴。这个岁数,亨利·米勒的文学实践还停留在嘴上和阳具上;这个岁数,王小波站在人民大学门口,望着车来人往,还是一脸迷茫。
16、著有《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
17、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
18、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
19、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五言诗。自汉代以来,五言诗日益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创作了大量出色的诗词,活跃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20、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21、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22、八人为“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也可称之为“韩柳曾王欧三苏”。
23、诗篇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4、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25、70后基本没有被耽误过。我们成群结队地进入北大清华而不是在街头锻炼成流氓,我们依靠学习改变命运,我们学英文学电脑学管理,我们考TOEFL考GRE考GMAT考CPA考CFA,我们去美国去欧洲去新西兰去新加坡去香港,我们会两种以上的领带打法,我们穿西装一定不穿白袜子,我们左擎叉右擎刀明白复式记账投资回报和市场营销,我们惦记美国绿卡移民加拿大,我们买大切诺基买水景大房一定要过上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我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于是尽情淫荡,我们在横流的物欲中荡起双桨。
26、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出处:杜甫《偶题》
27、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28、 读今人书,把握时代脉搏,破解时代迷思,是高雅的追求。当代作品,如汗牛充栋,或托物言志,或穷尽哲理,或追怀历史,或影射现实。诗歌、小说、历史散文,体裁不拘一格,内容繁花似锦。官场小说中那些痴迷权力者明争暗斗,耍尽阴谋,致死而不悔悟。作为现实读者、虚拟观众,他们的悲剧人生和扭曲的人格会从反面敦促我改造价值观,争做远离斗争的良民。现实是历史的翻版,历史是现实的过去,又反照现实,以史为鉴是我们朗读历史小说的重大目的。历史上领军的皇权屡屡被打翻在地,皇室成员或死于他人之手,或自杀身亡,或仓皇出逃。国家如何避免类似的命运是我们所有阅读历史的人不得不思考的课题。还有那些诗歌、散文如行云流水,哪怕只是表达一时的心境,诉说一个微小的事件,或者只是对景致的细腻描述,对人物的粗描淡写,也是那么迷人,像一壶陈年老茶,散发丝丝缕缕的香气,浸润心田。我不得不叹服,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颜值的,是有力量的,也是有色彩的。物质维持着生命,文化滋养着精神。
29、 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
30、 随着年龄见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解读,不再热衷于觥筹交错的人际互动,不再倾心于没完没了的虚名浮利。想独拥闲暇时光,徜徉在书的海洋,或仰泳,或深潜,自得其乐。书是净化心灵的良药,是降解浮躁的妙方,是沉淀忧郁的试剂。
31、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32、在这方面,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和当代已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白居易的诗,以通俗平常、浅显易懂著称,得到了后世的极高赞扬和不断追捧,就连那么长的《长恨歌》,世人都能随口吟上那么几句。据传,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后都要先念给一个文盲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能听懂,那这首诗就算写成了,否则就要拿回去重新修改。也正是这样的写作态度,他才流传下来了那么多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千户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季老的文章也是如此。别看他研究的学问那么的高深,但他写的散文却是通俗易懂,尤其是越晚年越平常,像他晚年写的《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牛棚杂忆》等散文集,里面的文章大部分是千字文,写的也全是一些生活琐事,读起来就像在与一个老者唠家常一样,文风朴实、有趣动人。但正是这样的文章,使我学到了很多,对我的写作乃至人生都是受益无穷。通过品读这样的文章使我明白“越平常、越艰难、越伟大”的道理。
3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34、其实,得与失本就是辩证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得知淡然、失之坦然,是君子追求的较高境界。正如陶渊明所说,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