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冬古诗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3、正似花重休论月孟冬。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4、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5、(作者)陆文圭(朝代)宋
6、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7、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钱时
8、解读:冬夜渔火孤清,寒雨中千叠浪影,要看清楚峨眉山,还得待天明。
9、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10、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11、仇远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12、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13、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14、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15、意思:一场细雨带来了许多寒意,却没有结成霜冻。庭院前树上的叶子,已经一半青一半黄了。
16、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17、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唐代白居易《早冬》
18、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19、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20、立春Springbegins.清明Clearandbright.立夏Summerbegins.立秋Autumnbegins.立冬Winterbegins.冬至WinterSolstice.the19th"solarterm"ofthelunarcalendarmeaning"beginningwinter"butis45daysbeforethewintersolstice
二、立冬古诗李白
1、一何好,持觞惟尔从。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
2、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3、立冬唐·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日作宋·陆游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唐·元稹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冬景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5、译:我两次拜谒首阳祠都在冬天,傍晚的阳光和积雪交相辉映。面对着满山青翠的松柏我即将回去,惊起的乌鸦飞舞着落上枯枝。
6、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7、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9、这首诗并不是一首常规的五言或者七言。但是短短24个字,却很有韵律。把冬天那种温度,意境和人的心情,寥寥几笔勾勒出来。不自觉地就让人沉浸在这样一幅画面当中。一个人温着美酒,天冷懒得写诗,独自欣赏着外面的风景,镜头似乎逐渐拉远,时空也交错起来。这样的风流与洒脱,悠然与闲适十分让人感慨。
10、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11、而明朝诗人王稚登笔下的立冬又格外的不同:
12、这首诗描写的是夜色,已经有了那种凄清的味道。禅灯和弯月,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也透露着一点禅机。一天一天,天气越来越寒冷了,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个在庭院里面消瘦的身影。寒风吹过,不禁拢了拢衣衫。
13、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14、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16、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17、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18、解释: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立冬景象,红叶已随风,虚实之笔,最后两句带出诗人内心感受,衰懒愧无功。
19、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20、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三、立冬古诗李白拼音版
1、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2、立冬这是我国二十个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这也是冬季的一个节气,立冬也就代表着我国就要进入冬季了。立冬是四立中的一个,是古代社会比较重要的节日,古代在这一天会设坛祭祀。立冬就是在秋季所有的农作物都收晒完毕放入库中,动物们也可是藏起来准备冬眠了,冬季开始了。立冬之后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天热越来越寒冷,立冬主要反映的是季节的变化。立冬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候就是水刚刚开始冻的时候,二候是地面开始冻的时候,三候就是雉入大水为蜃就是非常冷了。
3、译:沉沉的更鼓声越来越急促,渐渐发现外面人声已静。吹息灯发现窗外更加明亮,原来是清亮的月光映照着漫天盖地的积雪。
4、清•袁枚《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5、(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6、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7、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8、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9、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10、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11、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12、解释:农历十月十四日立冬是比较少见的,想来这一年重阳节菊花尚未极盛,诗人在立冬日赏菊,当是别样心情。
13、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14、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
15、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17、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18、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19、(知识链接)关于二十四节气
20、“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四、立冬古诗紫金霜拼音
1、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2、诗仙太白的诗这样写道:
3、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4、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5、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日作宋·陆游
6、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7、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8、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9、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
10、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12、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13、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论语·阳货》
14、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15、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6、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17、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18、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19、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20、一何好,持觞惟尔从。
五、立冬古诗词句
1、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2、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宋·陆游
3、译:环绕着灵隐寺驻立着许许多多座山峰,满天的飞雪扑打着杉松。黄昏时睡在温暖的地炉边还有谁像我这样自在轻松。
4、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唐·元稹
5、意思: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6、立冬的诗词有关立冬的古诗词大全一
7、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8、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9、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
10、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11、立冬表示开始进入冬季,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立冬时太阳黄经位于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
12、译:白雪皑皑的群山上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都没有人的脚印。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13、译:写的是风雪交加的夜晚,旅人前来投宿的情景。
14、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唐·李白《立冬》
15、宋•潘阆《宿灵隐》“绕寺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炉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
16、冻笔:古人书写是用毛笔蘸墨汁,气温降低,把笔头都冻硬了。
17、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18、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19、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20、元•王恽《首阳晴雪》“前冬两拜首阳祠,野雪摇光晚霁时。苍柏满山人欲去,乱鸦翻影上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