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江南三首
1、✦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3、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4、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游历江南,又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江南一直是美好的回忆。所以写了三首《忆江南》。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6、白居易早在青年时期就曾漫游江南,行旅苏、杭。其后又在苏杭做官,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长庆四年五月任满离杭,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徐苏州刺史,五月到任,次年秋天因目疾免郡事,回到洛阳,这时候,他五十五岁。
7、“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
8、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9、“忆江南”,顾名思义是词人在回忆他曾经去过的江南。其实还没有去江南之前,白居易就说过一句话,他说啊,将来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在苏州或者是杭州任何一个地方做官,那么此生心愿足矣!现在不是有一句话挺流行吗?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诶,白居易的梦想啊还真的实现了。在唐穆宗长庆二年,也就是公元822年的10月1日,51岁的白居易来到了杭州,开启了出守杭州三年的刺史生涯,这就是杭州的行政一把手了。没想到在三年以后,也就是唐敬宗宝历元年3月4号,白居易又调到了苏州,又开启了一年的苏州的生活。他原来只是梦想在苏州、杭州任何一个地方当一届地方官,就此生无憾了,没想到居然连任两个地方的一把手。
10、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11、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既为了与下文协韵,更为了唤起读者对于西施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读到“吴娃双舞醉芙蓉”,这种联想就更加活跃了。这两句,前宾后主,喝酒是为了观舞助兴,着眼点落在“醉芙蓉”似的“吴娃”身上。
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3、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4、每日背诗|满船空载月明归
15、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16、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7、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见于《教坊记》及敦煌曲子词。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突出一个“忆”字,抒发他对江南的忆恋之情。
18、接下来,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首句说“日出江花红胜火”,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称,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
19、三首《忆江南》,从一首红花绿水、色彩鲜明的江南春天,到第二首杭州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独特风景,再到第三首苏州的美酒、美人、美丽的传说。白居易带着我们穿越了时空,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多个方面,多方位来感受江南的魅力。那你是不是也像词人一样沉醉其中,不想醒来呢?白居易就是这样,他沉浸在对江南的回忆当中,不愿意醒来。
20、回忆江南,杭州最值得回忆:在山寺望月,寻找桂子,枕卧郡亭,看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畅游?
二、忆江南三首全诗
1、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2、第三首诗,追忆苏州往事。“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照应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把镜头移向苏州。
3、江南多么美好,风景如画,我以前多么熟悉。旭日东升,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回大地,江水碧绿得像蓝草一样。怎能叫人不想念江南?
4、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6、“早晚复相逢。”他多么希望那样的温情岁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记忆当中,而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他能够再度相逢。但是有的回忆我们能够在现实当中再现,而对白居易来说,忆江南却永远都只能是回忆了。在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的2月,白居易有一次在苏州骑马出巡的时候,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伤,那一年白居易55岁。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感到了衰老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所以他先是向朝廷请了一百天的长假。假期休满之后呢,他离开了苏州,而这一别之后,白居易就再也没有踏上过江南的土地。
7、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较好艺术技巧。
8、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9、百年国学,沧海桑田;沉浮升降,几盛几衰。国学之知识,不可不知;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国学,特建此公共平台,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的温情、敬意、尊重和认同,知古鉴今,温故知新,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10、作者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作者身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花开得也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收尾,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11、《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12、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13、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4、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5、如果说“山寺月中寻桂子”这一句词带给我们中秋之夜宁静优雅的感受,那么接下来这一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就带着我们从宁静忽然转向了汹涌澎湃的另外一种风景的至臻,那就是钱塘潮。潮头,当然指的是钱塘江的潮水了。我们可能也听说过,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是欣赏钱塘潮的较佳季节,直到现在啊,人们还从全国各地赶到杭州,争先恐后要去欣赏钱塘潮。这样的美景,白居易怎么可能会错过呢,而且他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因为他的办公地点刚好就紧邻着钱塘江,所以他可以悠哉悠哉地躺在郡亭之上,欣赏着钱塘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澜壮阔,可以去欣赏弄潮儿的勇敢搏击。
16、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17、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
19、全诗明白如话,诗情画意十足,通过再现几组精彩的特写镜头,饱含诗人对江南的无限深情,读来令人寻味无穷。诗人在回忆中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抒发了对江南的无限珍惜和眷恋之情。
20、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三、忆江南三首
1、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2、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3、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在白居易67岁那年的秋天,有一位苏州的老朋友、老下属登门造访。白居易感慨万端啊,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重新翻晒在了阳光之下,尤其是多年前在江南的那一段最美好的时光,突然间历历如在昨天一般,又重现在老诗人的眼前。他原来以为,关于江南的一切,在他衰老的记忆当中早就模糊了。可是没有想到,苏州故友的来访让他突然意识了美丽的江南是那么深刻的烙印在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淡漠过。
4、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
6、(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郦波、杨雨)
7、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8、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天的景色。
9、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10、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
11、再来看第二首,《忆江南》第二首是专门回忆杭州的美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开篇,白居易就先声夺人、掷地有声地宣称,我较爱、我最忘不了的江南城市就是杭州,没有之一。我相信啊,一提到杭州这个城市,无论你是去过还是没去过,都一定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你要去杭州旅游的话,你一个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呢?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是苏堤春晓、是断桥残雪、是柳浪闻莺,还是南屏晚钟?是雷峰塔,还是灵隐寺?杭州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光是西湖十景可能就会让我们目不暇接,几天都看不够。可是一首短短的《忆江南》小令,容量是很有限的,可不能像写游记那样写很多内容进去。
12、“早晚复相逢?”末句是说,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早晚”,当时口语,它的意思与“何时”相同。
13、“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中间两句是说,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说明。
14、如果说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不等于艺术,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1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1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白居易早在青年时期就曾漫游江南,行旅苏、杭。其后又在苏、杭作官: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长庆四年五月任满离杭;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除苏州刺史,五月初到任,次年秋天因目疾免郡事,回到洛阳。
18、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9、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
20、《独坐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
四、忆江南三首其二
1、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2、忆江南词三首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3、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最喜欢的一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5、《忆江南》三首内容及翻译。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中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8、“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第二首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能不忆江南”,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
9、《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10、欢迎投稿:1437920271@qq.com
1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间两句是说,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为相同颜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12、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13、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14、那里的风景我是很久以前就知道的。
15、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16、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17、漫步行走,不时朵朵枣花落下,浑身上下扑满了花香,还有几只小蜜蜂嗡嗡的飞来飞去。从村子的南头一直走到村子北头,吱吱呀呀的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人们在缫丝,都是为了生计而忙碌着,真的感谢这么好的天气啊。忽然听到有人在吆喝着卖黄瓜,定睛一看不远处有穿着牛衣的老农在一棵老柳树下支这个小摊招揽顾客。酒劲上来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人也乏了真想躺下休息会。再走一阵,太阳爬得老高了,我是越来越渴,不由得想喝那清香入脾的茶来,来到一户人家前,砰砰的敲起了半闭着的大门“家里有人吗?”真想痛饮一壶一解我春日里的干渴。
18、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1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五、忆江南三首全部古诗
1、让我们先来看看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白居易来说,江南的美、江南的好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他曾经的亲身经历和深刻体会。在白居易的回忆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江南风景是什么呢?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仔细品读这两句啊,你可能会发现,红和绿这两种色彩的对比非常的抢眼。有句俗话叫“红配绿,看不足。”如果是穿衣服的话,红色和绿色的搭配是很有风险的,因为它很容易显得土气,但是在自然界的风光当中,红配绿那可是绝配。尤其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江边盛开的鲜花,红的像火一样,而春天的江水呢,清澈碧绿,胜过了蓝草的颜色,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色彩对比。
2、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3、公众号:蓉行天下喜马拉雅:周蓉a喜马拉雅
4、第三首词,追忆苏州,“其次忆吴宫”照应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将镜头转向了苏州。白居易也曾称颂道:“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可见江南之富庶。吴宫是当年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修建的馆娃宫,而春竹叶为一种美酒佳酿,吴娃则是借指苏州的女子,“吴娃双舞醉芙蓉”写出了苏州女子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水中摇曳多姿的荷花。诗人以简洁两句勾勒出苏州的无限旖旎风情,令人神往。
5、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了《忆江南三首》。
6、江南好啊风景我以前好像看过,日出的时候红的胜过火,春天的江水绿的像蓝色,能不爱江南吗?2一个想的就是江南,其次是吴宫,酒一杯所有事物都很臻美美丽。我喝醉了和芙蓉,什么是侯能相逢?3想江南,最想的是杭州,在寺中找桂花。和你在枕上看潮水。什么是侯能再来?
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8、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9、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0、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11、因为珍惜,所以努力把握当下;因为专注,超越了世俗功利,诗人创作出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许多伟大的诗篇。
12、这三首词,各自独立又互为补充。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13、忆江南词三首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就是这三首啊,这是三首,我放在一起回答了
14、这时候,他五十五岁。苏、杭是江南名郡,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洛阳之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如《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云:“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
15、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重游?思念江南,最念的是杭州,而杭州留给词人印象最深的是月中桂子和浙江潮。留宿在天竺寺、灵隐寺中,在月光下寻找桂花树上坠落的桂花,在虚白亭高枕而卧,观看钱塘江高高的潮头,那么多令人难忘的日子,怎不能让我企望再到杭州一游?
16、这首联章词由三部分组成,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边盛开的花、碧绿的江水;第三首分别写杭州与苏州,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杭自是人民心中的天堂,而诗人以天竺寺、钱塘江描述对杭州的忆念,以吴宫的旖旎风情表达对苏州的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又互相补充,写出了江南的风景美、景物美、女性之美。
17、董卿的信——致董卿的第7封信
18、(出处)《忆江南三首》——唐·白居易
19、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20、中秋节的杭州,月中的桂子悠悠飘香,钱塘浪潮惊涛拍岸。视觉、嗅觉、听觉多种感受的强烈震撼,定格成了白居易回忆当中最美的杭州。“何日更重游?”这样美丽的杭州,今生今世还有没有可能再回去呢?读完第二首《忆江南》词,我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觉,江南的美丽都让杭州给占尽风流了。那接下来第三首《忆江南》写苏州,还能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诶,我们来看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