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园诗句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3、然后结合诗人的处境来分析反衬的手法。诗人目睹这田家暮归图,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zz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4、此曲前四句写春景,后半部分写赏春。“梨花白雪飘,杏艳紫霞消”二句写梨花杏花飘落。“柳丝舞困小蛮腰”二句,写柳枝在春风之中婀娜多姿,翩翩起舞。在春光明媚之中,一座野桥,一条长长不尽之路,到处是一派春光。“一弄儿春光闹”,化用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意。“夜来”二句点明时间、气候和环境,写出芳草萋萋、杂花吐香的春景。胃,同“卫”,驴的别称。“蹇胃山翁”典出《晋书》卷四三《山简传》。此处曲中主人公以山简自比,表明对世俗社会和宦途生涯的厌恶,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5、①“闹”,即“热闹,繁盛”之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动人、生机蓬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欢乐。②点题,且与开头对梨花、杏花、垂柳的生动描写相照应。
6、田园风格是指采用具有“田园”风格的建材进行装修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以田地和园圃特有的自然特征为形式手段,带有一定程度农村生活或乡间艺术特色,表现出自然闲适内容的作品或流派。建议点击我的id进入就可以看到很多田园风格的效果图,还有装修公司参考!收起
7、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8、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9、《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
10、淇上田园即事(王维)
11、以景结情。“以景结情”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黄,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了。这样,通过末联的明点,前数联所表现的欢快都得到了落实。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2、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13、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14、《田园乐七首·其四》唐朝·王维
15、(注释)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众多。霰(xiàn):小雪粒。莽:草。
16、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17、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18、本题组以范成大的一首田园诗《蝶恋花》为背景材料,以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的时间和所在地点、当地与麦子相比水稻播种较迟的自然原因、画船移动缓慢横塘高塔在眼前却遥远为切入点,考查区域气候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组难度中等偏易,题组中没有图,凭借一首诗歌作为背景材料,将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解题时既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也要具备相应的地理知识,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9、《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唐朝·王维
20、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二、夏天的田园诗句
1、(解析)“山当日午回峰影”,写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的动态,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归园田居(其一)》,诗人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诗中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中间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给诗人带来了隐居生活的闲适。最后诗人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注释)①轮鞅:指车马。
6、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7、(译文)夕阳的余晖洒向村庄,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村中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孙儿,倚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麦田里的野鸡鸣叫个不停,蚕儿开始吐丝作茧,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在这种时刻如此闲情逸致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8、《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恬淡自然的乡村日常生活图景,抒发了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9、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10、将朦胧山色比作一幅画轴,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山色的朦胧美,营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1、初春(解析)第二句“日暖风香正落梅”,意思是和风携来花香,感到日渐温暖,而梅花正悄然飘落;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知道,夹带着花香的春风吹来,使人感到日渐温暖,“日渐”表明是早春,温度不是特别高,此时正是梅花凋落的时节,梅花凋落大概是早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初春时节。
12、B.颈联写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不仅未令人感到吵闹,反而备感山村之宁静,表达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13、画船轻缓移动,诗人抬眼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还很遥远。可信的原因是
1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5、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16、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17、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18、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19、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20、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三、乡村田园诗句
1、“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的动态,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上泥痕这一静态细节,描写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笔法细腻贴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2、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5、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6、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7、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8、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很像是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的打谷的场面:“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一派欢乐的景象,正是这首《田舍》诗所表现的内容的继续。
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0、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
11、绿荫环抱的庭院让人感觉置身乡村田园
1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个田园多丰硕。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4、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奠定基调。“归”统摄全篇,总领后面的几幅图景。
15、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16、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7、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18、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19、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20、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四、田园诗句
1、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3、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4、同时,也照亮你的心灵,无论白天有多少忙绿与烦恼
5、《终南别业》是王维田园诗中的经典,他在书写田园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洒脱豁达的态度,这种态度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现最为深刻。
6、(山西去亦对维门)(王维)
7、《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9、①《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房屋、村舍、庭院等环境的描写,(或答“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恬淡自然的乡村日常生活图景,抒发了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②本诗通过对登高赋诗、相呼酌酒、归田务农、披衣言笑等典型活动的叙述,展现了与邻居共同生活、劳作的场面,抒发了躬耕生活的满足之情。
10、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11、(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像龙鳞一样。
12、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13、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14、一问:游览南园,顿时洗去尘世烦扰;一声长啸,便觉清风满襟。第二问:①流露出诗人对南园清凉幽静而又生机勃勃景色的喜爱之情。②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尘世烦扰、享受宁静田园生活的隐逸之志。
15、再配上一些高雅的壁饰,是高颜值
16、归嵩山作(王维)
17、“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9、A.这一年倒春寒很严重
20、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
五、田园风光诗句
1、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
2、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3、不需特别修饰,保留其原始的、纯朴自然的美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6、我是岁月如华,我来回答:关于描写田园的诗句与文章有哪些。
7、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8、(译文)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在路上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9、天高地阔释义: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田园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的鸟。池鱼:水池里养的鱼。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这两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1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2、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13、“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14、尽情的享受微风轻抚,绿荫下的凉爽吧!
15、“蹇驴山翁,轻衫乌帽,醉模糊归去好”,蹇驴,跛足的驴;山翁,即山简,字季伦,西晋名士,好酒。诗人以山简自喻,“轻衫乌帽”“醉模糊”的赏春者,是何等轻松自在。“杖藜头酒铫”,野外春游,酒醉模糊,此刻他杖藜上担着烹酒器归来了!最后两句一写时间:“花梢上月高”;一写回到村中情景:“任拍手儿童笑”。儿童看到这位“轻衫乌帽”,骑在一头蹇驴上,肩头上的藜杖担着酒吊子,醉得东倒西歪的人,怎能不拍手笑!但这位“山翁”却是一任他们笑去,毫不在乎。
16、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18、A(解析)A项,“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错。开头四句应是“正面”写“静”。
19、“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0、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拿起锄头,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寄托所在,从起首两句,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范成大的诗,善于在首联渲染气氛,为全诗的主题作好铺垫,这首诗可作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