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酬张少府
1、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他并没有得罪李林甫。但是当他看到朝政日非,内心是苦闷的,他不愿意同流合污,也是只能跳出是非圈,走上半归隐之路。
2、(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解题时注意“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的深远涵义。诗人表示,朝政令人失望,但自己没有回天之力;既不愿同流合污,只能归隐山林。“返旧林”喻归隐,化用陶渊明诗句“羁鸟恋旧林”。)(2)山林生活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解答时注意张少府所问“穷通理”的含意。渔歌一直唱到河浦深处,可见山林生活之乐。解析:无
3、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4、原来是深深感到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才会纵情山水田园之间,才会变得“好静”,才会对世俗不再关心。
5、晚年:年老之时。唐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诗:“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唯:亦写作“惟”,只。好(hào):爱好。
6、王维的经历告诉我们:认真生活,也看淡人生起伏,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原地,人生自会有更美的风景。
7、审核by令狐豆豆&杳杳
8、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深。
9、从原诗及解析中,我们能读出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消极情绪,仿佛归隐旧林,实属无奈。但他归隐后的生活,松风涛涛,宽衣抚琴,在别人问他何为人生的真谛之时,仿佛还会笑着卖个关子,看上去又好不自在。
10、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
11、诗的首联直述自己的性情、心态:晚年自己只喜欢宁静,对世上的人事再也不留意了。何则?因为诗人自忖自己没有经国之策,只能返归以前住过的山林,王维本才华横溢,少年得志,但他的才华表现在艺术上,官场上的倾轧非他所长。几个回合下来,王维厌倦了在仕途上的奔波,而决意归隐。归隐与他的心态是很相契合的:松林中的清风吹拂着他的衣襟,深山中的明月陪伴他弹琴长啸。这种生活无忧元虑,且使诗人风神散朗,是诗人素所期冀的。因此张少府问穷通之理,王维无以解答,他欣霄的是’馇歌^浦深“的清幽境界。
12、(解释)晚年我独爱清静,万事全不挂在心。自知不能献良策,何不如返回旧居的山林。松林中吹来凉爽的风,我宽解衣带舒展轻松。明月从山间升起。莹光照着我拨琴弦。你问世间穷通的道理。请听河浦深处的渔歌。
13、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众多。
15、“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16、可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就幸运得多了,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我们不论在文学上,在艺术上、在体育上、在经营上任何哪一个方面有才华,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如果有才华,可以成为画家、作家、企业家、演艺人员等等,可以说有一技之长,善于经营的人都有机会成功。而更多的古人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也是令人感叹唏嘘的。
17、王维虽然很想在叛军面前保持气节,但他毕竟不是一名勇士。他已经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限度里做到较好了:他吃了奇怪的药,弄哑了嗓子,弄坏了身体,表示自己实在做不了新朝廷的官,并非不识抬举。叛军倒也没有很难为他,只是把他带到洛阳,软禁在寺庙里。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写出了关乎个人穷通的最重要的一首诗《凝碧池》。
18、宦海沉浮,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说不是大起大落呢?但王维硬是在风起云涌中,让生命的航船驶得顺风顺水。无论是大起还是大落,他都保持一颗淡泊素静的心,宠辱不惊。他不像李白那样,在被皇帝重新启用之后,就狂喜大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也不像杜甫那样,在遭遇安史之乱的困苦后,老泪涕横地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甚而没有像陶渊明那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贫苦穷困中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生活。
19、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20、首联总写对两位友人仕途不顺遭贬的深切关切和惋惜。颔联中上句想象李少府贬往峡中路途上的所见所闻。颈联中上句写王少府去往长沙路途中的景象。尾联希望他们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此番遭遇。
二、酬张少府阅读答案
1、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2、但好景不长,不久,张九龄便被李林甫的谗言挤走罢官了。王维又遭牵连,被打发去边远的凉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他在凉州写下的千古名句。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在战乱中王维被迫接受了安禄山的伪职。安史之乱平息后,继位的肃宗,把所有曾经效忠安禄山的官员都杀了,王维也命悬一线。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死罪,拿出了王维被俘时写下的亡国诗为他求情,又因重修的宫墙需要画壁画,而当朝又属王维画技较高。最终,王维得以死里逃生。
3、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4、标题酬赠张众甫作者戴叔伦年代唐内容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分向空山老,何言上苑来。迢遥千里道,依倚九层台。出处宁知命,轮辕岂自媒。更惭张处士,相与别蒿莱。注释(注释):
5、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6、吹解带:风吹着诗人宽解衣带,表现一种闲做的状貌。
7、唐人的诗句,可以浇你胸中的块垒;自己说不出来的,让唐诗替你说。
8、很多时候,生活不仅有田园与诗,还有眼前的苟且,心中有理想,也脚踏实地的过日子,恐怕才是更适合普通人的活法。
9、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10、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1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2、位置在手掌面,第第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主治心痛、心悸、善笑、悲恐善惊、痈疡、阴痒、阴挺、阴痛、小便不利、遗尿、小指麻木、拘挛疼痛等病症。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13、这是一首赠友诗,诗人是号称“诗佛”的王维。
14、王维眼中的穷通之理
15、标题酬赠张众甫作者戴叔伦年代唐内容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分向空山老,何言上苑来。迢遥千里道,依倚九层台。出处宁知命,轮辕岂自媒。更惭张处士,相与别蒿莱。注释(注释):查看原帖>>
16、在人生的开场中,幸运的王维就如一幅风生水起的少年怒马图。他一出生便为翩翩贵公子,而且天赋极高,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而且还弹得一手好琵琶,所以少年王维一出仕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名满京城。年少成名的他在玉真公主的举荐下一举登第,做了一个掌握宫廷音乐的坊司。
17、王维对现实和人生充满了期望,可是后来由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崛起,张九龄被罢相。张九龄曾经提携过很多盛唐诗人,比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都受到过张九龄的赏识和提携。
18、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就是一种磨练。苦难是修心,快乐是修身,走是修省,坐是修己。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的路。在人生的这场修行中,我们逐渐领略生命的真谛,日益丰富人生的智慧。深夜与远方的女儿视频,聊到多年前搬家时曾请过一个大师算命,大师说女儿十九岁后会学业有成,一生都会比较顺畅。对此,女儿一直都深信。她说:其实所谓的顺畅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通过我一次次的努力去解决困难后,路就变得顺畅了。的确如此,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遇见诸多的不如意不公平,我们要学会的是:坦然接受,痛苦历练,然后放下,隐忍,坚持,包容,淡定,超脱,感恩……当你修炼出一颗丰富而又强大的内心时,所有的世事沧桑都会变得云淡风轻。
19、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20、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三、酬张少府王维赏析
1、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
2、其实在读《酬张少府》除了感佩于王维的淡泊,也会为时代的印记而唏嘘。在王维的时代,成功似乎只有一条路:求取功名。无论束带与解带,俯仰之间,成功的道路也好像只有朝堂一个方向。
3、描述了自己晚年只喜欢清静,不想太多俗世烦心的状态,给人一种十分达观的感觉。可是如果仔细品味,就能够看到王维幽深曲折的情感。因为“好静”并非一贯如此,而是在晚年。
4、是王昌龄写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5、五一假期闲坐读王维的诗,读到:“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内心不禁为之所动,由此思量许久。人总是这样,年少时无不胸怀天下,持一颗经邦济世之心想努力实现自我。可走到最后,却渐渐变得好静、好道,不再关心声名利禄,惟愿到山水田园中去寻找内心的宁静。王维的一生,就是较好的典范。
6、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7、酬张少府中的渔歌指的是:隐士的歌。
8、张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从“君问穷通理”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
9、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10、翻译: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原文: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君向潇湘我向秦(4)却话巴山夜雨时
12、文/图/编辑byXiaojing
13、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王维写给张少府(张九龄)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此诗反映了他既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
14、《酬张少府》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15、按说王维很有资格给张少府讲一讲穷通之理。王维少年得志,二十岁左右就考取了功名,很可能做了状元。后来他在官场上虽然受过挫折,但大体来说还算顺风顺水。忽然间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唐玄宗悄悄逃出长安,被蒙在鼓里的王维没能及时脱身,落在了叛军手里。王维如果能知道唐玄宗当时为了保障逃命行动的机密性,就连宫外的皇妃和皇子皇孙们也一概弃之不顾,大概心情会平和几分吧。
16、其实在张九龄被罢相与李林甫当权之后,王维由于性格平和等等的因素,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打击。
17、wǎnniánwéihàojìng,wànshìbùguānxīn。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zìgùwúchángcè,kōngzhīfǎnjiùlín。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sōngfēngchuījiědài,shānyuèzhàotánqín。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jūnwènqióngtōnglǐ,yúgērùpǔshēn。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8、《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是一首赠友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显得洒脱超然。
19、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20、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译诗)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
四、酬张少府翻译及赏析
1、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2、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3、“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像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君:一作“若”。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渔歌:隐士的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而言。”浦深:河岸的深处。
4、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5、旧林:指禽鸟往日栖息之所。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6、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达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7、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王维的心中相比起国家大事,自己的官职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加看重朝廷的风气,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他的zz道德。
8、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9、张九龄可能是在书信里,问到了王维的状况,王维回答说:“自己晚年只喜欢坐禅入静,对于世俗各种杂物都不想关心了。自私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希望能够回到家乡,隐居山林,回归初心。”
10、他说:“松松轻拂而来,就放松自己的衣袍和腰带。山顶的明月洒下清辉,就缓缓的轻抚一番古琴,您如果问有没有悟到了什么穷通的道理,我只能说世事如此,还不如去听听水浦深处渔歌的声音呢!”
11、回到文章的最开头,为什么有些人弹琴时,会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震慑感?因为他们的琴声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情感和故事,还有独到的人生智慧和看待问题的理性思维。
12、作为题目的“凝碧池”是洛阳的一处皇家名胜。当时安禄山在这里大摆庆功宴,让唐玄宗的乐队奏乐助兴。一位演奏家突然扔下乐器,向着长安的方向失声痛哭,当即被叛军乱刃分尸。王维听说了这件事,在寺里默默写下了这首诗:
13、但顺风顺水的小舟所驶过的人生河流并非是风平浪静的,事实上,又有谁的一生是不遭遇各种风暴与磨难的呢?上帝自然也给王维设置了种种的劫数。
14、晚年:年老之时。唯:亦写作“惟”,只。
15、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16、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17、一句话:生活不允许,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是一样的。王维的父亲早逝,长兄如父,他不忍心抛开全家的生计。他在《偶然作六首》诗中说:“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踌躇复相顾。”他始终不忍心抛开家庭,自己一个人逍遥去隐居。
18、点击关注兰州市古琴学会
19、在张九龄被贬之后,他和王维之间应该是还经常会有书信往来。从这首诗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当时应该是张九龄给王维写了信,王维因此也给他写了《酬张少府》作为回复,诗文如下:
20、《酬张少府》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五、酬张少府王维
1、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2、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3、在文学史里,王维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被称为“诗佛”。他和陶渊明一样向往田园生活,成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人物。但相对于李白、杜甫和陶渊明等大多数诗人遭遇的坎坷与磨难,王维的一生就显得顺风顺水,仕途畅通,生活安宁。
4、诗的一开头便直接点明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5、王维回答: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你看,我清晨静修,门外的木槿花恰自静好,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多么惬意;我夜里弹琴,风吹翠竹,明月来相照,多么悠闲。
6、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7、手少阴心经的荣穴。定位:手掌内侧第第五掌骨之间。主治:掌中热、手小指拘挛、心悸、胸痛、痈疡、阴部瘙痒、子宫脱垂、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癔病、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
8、今天介绍的这首琴诗,就颇有一番岁月的独特韵味。
9、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10、这是王维追寻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可以说带着一点消极,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放下和洒脱。
11、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
12、读到的书中,不乏糟粕;行走的路途,充满泥泞;遇到的人中,有些也会令自己无奈且不快。
13、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
14、明代李沂曾评价这首诗说:“意思闲畅,笔端高妙,此时右丞一等诗,不当于一字一句求之。”
15、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借用渔父欣然入浦,不问人间穷通的道理,作为结尾,蕴含着无尽的言外之意。他似乎是在说,无论穷通,豁达者均能泰然处之,又何必以穷通为怀呢?
16、《酬张少府》是王维晚年的名作。我们先看题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复,大约张少府先写了一首诗给王维,王维才用这首诗来回复他。张少府到底是谁,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唐代官制,县长称为县令,县令手下有文职和武职两位副官,文职副官称为县丞,武职副官称为县尉。这都是官方的称谓,冷冰冰的,文人之间书信往还,通常要用雅称,县令、县丞、县尉的雅称分别是明府、赞府、少府。张少府,顾名思义,就是一位姓张的县尉,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兼税务局局长。
17、这时候再回头看王维,会更多一份钦佩。他身上有纵横的才气,更有人间烟火气。人的想法可以超越时代,但是人是生活在实实在在的当下的。所以我们看到他小心的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然后用他做官的重大收入,购买和经营辋川别墅,在闲暇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港湾。
18、人生就是这样,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王维尝过功成名就的滋味,也体验了最无常的宦海沉浮后,又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张九龄。不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正是张九龄的千古名句。张九龄和王维的年龄虽相差二十来年,但两人彼此欣赏,互相酬唱。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便提拔王维。被启用回京后,王维的仕途一路畅通无阻,直到官居五品。
19、县尉处在官制品级的底端,入职的人通常年纪轻,资历浅,而晚年的王维早已经阅尽繁华,历尽坎坷,所以王维对张少府的“酬答”很有前辈给晚辈提点人生要领的味道。我们只要看出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诗里的含义。
20、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99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有时被称为红色中国,相应地,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具体如何定义红筹股,尚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业务范围来区分。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国际信息公司彭博资讯所编的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挑选的。另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