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浣溪沙晏殊
1、点上方绿标即可听到高考必背古诗文
2、这一名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被誉为“天然奇偶”。诗人爱惜春花,而无法阻其衰落;留恋春光,却又无计留春,所以只好空叹“无可奈何”,这是词人对美好生活消逝(shì)而无力挽转的叹惋。恰在此时,又有几双燕子从他眼前飞过。燕子每年南来北往,迁飞千里,通常返回故巢(cháo),所以说,“似曾相识”更是作者燕归人未归的深沉慨叹。
3、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描写诗人所在院落的景色变迁,感叹时光流逝的一
6、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晏殊天资聪颖,十四岁便以“神童”身份被荐赐进士出身年,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政绩斐然。逐渐成为一代名相。同时晏殊也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词人,一生创作了了大量词作,是宋代早期出名的婉约派词人。词在北宋时以歌曲的形式吟唱的。晏殊的词作上承五代花间派词人韦庄、冯延巳清新婉丽的余韵,下启晏几道、秦观等婉约派蕴藉淡雅的先风,可以说,晏殊是北宋词坛上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词人。南宋词学评论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晏殊:“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
7、有一年办宴席,事后在后花园与宾客游赏,即兴脱口出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旁边的宾客知道这是一句好句,但是苦思不出好的对句,故一齐闷声不语。其中有一个叫王琪的人就记下这句话,平日里暗中对了许多回。
8、15022615598
9、(千古最美情诗)纳兰容若《画堂春》
10、《浣溪沙》体裁属于宋词的豪放派。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有陆游、辛弃疾、苏轼词、晏殊等;婉约派代表有李清照、柳永等。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标志宋代文学的较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11、年代:宋作者: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沙》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4、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5、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6、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17、《浣溪沙》,词牌名。浣:音(huàn)香径:散发着花香的小路。旧亭台:昔日的亭台楼阁。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8、(注释)①浣(huàn)溪沙:词牌名。晏殊(yànshū):词人。②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③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④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⑤无可奈何:没有办法。⑥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⑦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路,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独:独自。徘徊(páihuái):来回走。
19、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20、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浣溪沙晏殊
1、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2、生命皆会闪耀,生命皆会痛苦,为了消弭苦痛,古今中外喧嚣不断。伊壁鸠鲁将快乐奉为较高的善,第欧根尼却只要头顶的一片阳光。前者的纵情恣肆,距人生太近,后者的玩世不恭,又太远;相较之下,只轻言一声“莫辞频”,霎时间,多少恩仇往事都落于杯中,而那酒,恰如万仞幽谷间的一泓潭水,将其收纳,触底无声。
3、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5、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7、“夕阳西下几时回?”从人们视而不见的自然现象进行设问,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给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哲理意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季节变幻,年复一年中周而复始。
8、构筑出一个宏阔的艺术空间,表现宇宙时空的无边无际,从而让读者跟随他一起徘徊思考,余音绕梁,意韵悠长,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所以这首词深受世人喜爱而广为传诵。特别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历来为人称道。
9、一曲新词酒一杯(平韵),去年天气旧池台(平韵),夕阳西下几人回(平韵)?
10、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1、下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12、赵彦春,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翻译研究出版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China主编,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wy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13、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14、yīqǔxīncíjiǔyībēi
15、(古词解读)这首词是晏殊的名篇之抒写悼(dào)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虽然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一缕若有若无的闲愁,意蕴(yùn)幽微,淡雅温厚。词的大意是,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还是旧日相同的亭台楼阁。可是西落的夕阳何时能够再回来?满园盛开的花朵,已经无可奈何地纷纷飘落;那似曾相识的燕子,又从南方归来。我惆怅(chóuchàng)心伤,独自徘徊在那花草芳香的园内小径上,心情无法平静。
16、夕阳西下几时回?
17、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
18、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19、在词的开篇,“一曲新词”指的就是精神层面的奢华,是他自己创作的新词,“酒一杯”指的就是物质层面的奢华。晏殊位高权重,虽然平时他自己的生活极为节俭,但只要有客人来访,他一定要留客人吃饭,而且事先并没有预备酒菜。临时有客人来,就临时吩咐家人赶紧准备,吃完饭还有一个必备节目,那就是和客人一起填词唱和。主人客人轮流即席创作,再将新写的歌词交给歌女们即兴演唱。就这样,主客一起吟诗唱和成为每一次聚会的较高潮,这也是一种词人的雅集,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20、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浣溪沙晏殊原文及翻译
1、出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2、Tr.ZHAOYanchun
3、年代:宋作者: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浣溪沙》年代:宋作者:晏殊阆苑瑶台风露秋。
4、《谈美》中说,唯有痛定思痛,将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才可能创造艺术。这种观点适用于美,也同样适用于人的生命。虽说没有生活之绝望,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爱,但几钱星火积聚,亦能焚毁深林,情至深处便伤情,连触碰,都成了禁忌。
5、上片即景兴感中,描绘的景是西下的夕阳,追忆的是往昔欢宴的场景,表达暸作者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可以用成语"物是人非"概括
6、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深广,从司空见惯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哲理,给人以启迪。满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7、“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8、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而且对仗十分工整。“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形式上的对仗天衣无缝,更绝妙的是,意思上也形成了天然对应的关系。“花落去”和“燕归来”原本只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场景,但分别加上“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这两个词,立刻就让人延伸出无限深远的联想。“无可奈何花落去”,凸显了时光流逝的匆匆与无情,让人徒增无奈;“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流露出双燕归来的亲切与温情,让人心生眷恋。在这两句词当中,我们既感受到人与自然相处的默契与和谐,又分明触摸到了人与自然永恒的矛盾。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呢?
9、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10、15620053357
11、浣溪沙晏殊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词人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12、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亦非沥泣抆血的死别,等闲契阔而已,却仍使人哀乐相生,魂销骨铄。于是多少人,满堂欢声里,凝望着酒杯无语凝噎。
13、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14、wúkěnàihéhuāluòqù
15、上阕三句主要写景,“红”、“绿”、“花香”、“春水”色彩明晰,栩栩仿如亲历,无一华丽词句而美景自见。近代赵尊岳《珠玉词选评》有评价道:“晏素用闲雅从容之笔,写从容骀荡之情,即以眼前所见,信手入词,绝不施以雕琢,而自见天趣。此所以开一代之风气,树词林之典范也。”可见这正是晏殊写词的一大特色,也是世人难望项背的所在。虽然上阕表面显得游湖闲适自在,心情愉悦,但“红蓼”、“向东流”莫不暗含惆怅之意,且结句的“小船追游”,“追游”不同于漫游散步等随性闲游,突出作者兴致勃发,欢快惬意,与下阕末句呼应对比,此为词句层次,亦有对迁谪后心境的隐喻之味。
16、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17、xīyángxīxiàjǐshíhuí
18、年代:宋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9、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0、这首词是诗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四、浣溪沙晏殊赏析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麼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4、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5、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6、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7、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
8、后来有一次,晏殊跟王琪说起自己的苦闷,是关于这句找不出好的下句可以对。王琪就对晏殊说了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遂作了此词,还用这两句另写了一首律诗,但是见过的人比较少。
9、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作者回忆旧时与同僚一边饮美酒、一边填新词供伶人演唱的游乐生活。
10、(南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2、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13、主题归纳:《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士大夫的淡淡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其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主为传诵,脍炙人口。作者简介:晏殊,抚州临川人,北宋出名文学家、zz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14、年代:宋作者: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15、如果说“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外向的富贵风流,“去年天气旧亭台”就转向了内在心灵的自省。当繁华落尽,宾客们一一散去,词人最终要面对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当欢歌笑语终究归于沉静,词人直到这个时候,才可以安静下来,审视夕阳余晖下的亭台楼阁。在词人的审视下,他突然发现,此时此刻的情景,和去年的此时此刻是何等相似!
16、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17、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8、杯,台,回,来,徊(平水韵上平十灰韵)
19、﹃翠岫琼林﹄近代·吴湖帆
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里的词句。他的这篇词是写他对酒当歌,看到花儿凋谢,时光流逝,让人惆怅,但是他又看到燕子飞回来了,增添了喜气,所以他悟出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要失去很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有失必有的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这句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希望大家不要患得患失,要把握住现在,珍惜拥有的东西。
五、浣溪沙晏殊原文
1、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diào)分平仄(zè)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wò),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jìhuán)》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主人公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3、上阕: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4、指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出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6、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7、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8、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9、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10、其实,不止这句不是晏殊本人写的。
11、译文: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12、译文: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13、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14、谢谢邀请。晏殊的浣溪沙原词如下:
15、走马去兰台,灯火连天阔,看见的悲欢离合,不泯灭,而超越,最终在心灵与生活上都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于是,纵使年光有限,晏殊也能从周围的事物中,欣然发现种种人生妙趣。
16、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7、变化的自然,不变的情怀;无情的自然,有情的人心;无限的自然,有限的人生;有常的自然,无常的生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上去毫不刻意的两句词,却呈现出这世间既矛盾又恒久的自然规律,包含着对宇宙、对时间的深刻思考。
1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9、《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20、参考资料|诗词学习相关参考书&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