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
1、某一天,一个仆从捂着嘴巴,跌跌撞撞地跑来找刘娥诉苦:“太后,您可要给小的做主啊!”
2、陛下,都知道宸妃是您的生身之母,可这晏殊却完全不在墓志铭里写出来,这成何体统?
3、这首词不用典故,亦没有辞藻堆砌,却将相思之情写到了至臻,历来为人所称道。
4、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5、长亭在秦汉时,本是为驿站传信使所设立的歇脚、补给之处,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像汉高祖刘邦,便曾是泗水亭亭长。
6、宋朝士人心底那抹恣意飞扬、温润如玉的底色,大抵就埋藏在应天府的书院里吧。
7、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8、第二句“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晏殊是最喜欢燕子的,读晏殊的词,燕子出镜次数太多了,“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穿帘海燕双飞去”“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等,晏殊的春天里,是少不了燕子的。
9、太后刘娥之所以极力提拔孙耆,也是缘于曾经的一段往事。
10、前面两句都是晏殊盼了很久的春,终于才看到的,惬意舒服,时光静好。
11、她的情郎是那样的年轻,又是那样的无情,说离开就离开。
12、景德元年(1004年),晏殊十三岁,名气太盛,
13、在词人看来,时光有限,空间遥远,很多离别是难以避免的,很多距离是难以跨越的。每日沉浸在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中,每日感伤于风雨催落花朵的无奈,其实都是徒劳的。人生苦短,还不如实际一些,享受现实的欢乐。这充分体现了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过好当下。
14、晏殊因为贫穷,不能外出,便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读书。一天,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的御批,特别选中晏殊作为辅佐太子的官员。很多官员不明白皇上这一决定的依据,次日觐见皇上询问。
15、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唱千古的名句。
17、 在我们现在初高中课本中,欧阳修被打造成一个情致高雅,清新脱俗,心系百姓,不贪名利的文人、好官。
18、按照年纪,晏殊和宋仁宗相仿,全然不存在代沟;按照才学,另一个名叫蔡伯俙的太子陪读丝毫不亚于晏殊,甚至名气更加响亮。
19、晏殊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20、《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1、到七岁时,晏殊已经能熟练地吟诗作赋,其遣词造句的功力,天马行空的想象,纵然很多成年人也望尘莫及。
22、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23、古人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就是各典型,晏殊却不一样,他用自身经历诠释了“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之道理。作为朝廷大臣,晏殊仕途一帆风顺,做过文官之首的宰相,也当过武官之首的枢密使。作为出名词人,晏殊成就斐然,创作出大量经典词作。
24、这句既是夸张又是对比,然而却又让人觉得那样切当,就像白居易所说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就是因为有些爱情比永远更远,所以才会让人飞蛾扑火吧。
25、 宋神宗年间,韩琦、欧阳修这帮曾经改革的急先锋,在王安石变法中都成了顽固腐朽的保守派。历史沧桑,白云苍狗,变化真的很大!
26、刘娥见他神色痛楚,嘴角流血不止,忙问发生了什么,仆从解释道:“晏大人情急之下,把属下的门牙给打掉了。”
27、这个智慧与道义并存的策略,让丁渭及其d羽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一筹莫展,晏殊也因此深得刘娥和宋仁宗的青睐。
28、那是个中国文人的黄金年代,士大夫在朝堂上直言进谏,非但不会有杀身之祸,反而容易引起当朝圣上的反思,甚至于刮目相看。
29、李煜曾说“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可能只有经过那刻骨的绝恋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吧。
30、眼见此情此景,晏殊居然挣脱父亲的怀抱,飞快地跑向爪印,并大喊道:“爹爹!快来看,这是字!”
31、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
32、 寿康公主结局:锦衣华袍,香车宝马。送行的仪仗队布满了十里长街。娶婚的耶律王子灿烂地笑着,而出嫁的寿康公主则哽咽着,只有双手尽力避免。
33、 寿康公主的母亲是贵仪文伽凌,出生在父亲亲征澶渊的路上,他的母亲文伽凌是褆摩族般若石的妹妹,曾作为妾献给皇帝,也可以算是一个为了zz而结婚的远方公主。现在较好的女儿也不得不重复她的命运。
34、不久后,晏殊被宋仁宗征召回朝,担任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随后还小有攀升。可谁能想到,晏殊又跟老冤家刘娥“二度结缘”。
35、最无可奈何的词:《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36、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都是晏殊的得意门生。彼时的应天府书院,已经和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并称“北宋四大书院”。
37、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的《清平乐》
38、这首词写往日初见美人时的欢悦与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追忆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人生苦短的慨叹。
39、在欧阳修看来,这位恩师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修复有着重要的功绩,以至于他写道:“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40、所以,人生,就要珍惜当下,最美的旅途、最美的爱情、最美的相聚、最美的春光,最美的年华,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词,我们恐怕读了诗词才能明白这个道理,还不晚。
4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42、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43、下片抒情,含蓄深婉。世间凡是经历过真挚爱情的人,都知道相思有多苦。于是,很多人都忍不住发出感叹“多情还不如无情”。词人故意正话反说,其实恰恰说明了主人公用情之深。她的相思就像暮春三月的雨一样,化成了千万缕,数也数不清,道也道不尽。
44、这句话其实也显现了一个很大的道理,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福无双至,但你面对一个困难时,你就会接着遇到下一个困难,这就是必然的现象。这句词呢也充分说明了登高望远的凄凉惆怅的感觉,抬眼远眺,空旷的境界让人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压抑。但是也是在第广阔无垠的境界的向往。
45、晏殊在任职时,当时天下太平,朝廷允许臣子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文武官员经常到市楼酒肆集结,热闹非凡。
46、 晏殊与欧阳修之间的冲突,与西夏战事有关,与两人的政见有关。
47、晏殊以“病重无能,不值皇帝担心”为由拒绝。
48、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49、在这首词当中,晏殊以闺中怨妇的口吻,描述了相思之苦。开篇两句情景交融,恋人于长亭古道离别,女子心中万分不舍,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三四两句诉说了她的伤心难过,经常在五更(凌晨三点到五点)醒来,思念之情如同三月里连绵不绝的雨水,辛酸苦楚独自忍受。
50、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品性忠厚,将来大可委以重任。
51、这里词人欲扬先抑,先说“无情”,实际是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多情。
52、 寿康公主及笄,在宫殿里为她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所有的大臣和来自邻国的外国大使都来观看仪式。在仪式上,寿康笑得甜蜜而幸福,没想到,参加观礼的辽国六王子耶律宗愿对寿康一见钟情。值此大典之际,他立即向赵恒迎娶这位公主。
53、楼上传来五更的钟声,惊扰了思妇的残梦。也许她梦见了情郎,只是醒来发现翡翠衾寒,离愁之绪盈满心间,就像那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54、入朝为官不久,晏殊就被宋真宗调去陪太子读书。这个太子,便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
55、老头临终前,还劝使臣转告宋仁宗,说自己不过是小病小痒,很快痊愈,不劳皇上亲自探望。
56、上片写景,情景交融。和很多其他同类题村的词作一样,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将情人之间的分别放在了美丽的春天:杨柳依依,芳草绵绵,可是主人公却要与情郎分别。分别后,她夜夜相思难眠,哀怨凄切。那三月的细雨,那五更的残梦,那花下的寂寞,连同所有的相思都融化成一片,缥渺难寻,茫茫无际。
57、同时,那也是个词曲佳作井喷式爆发的年代,众多迁客骚人纷纷以独特的笔墨,记录下一寸光阴的感叹,一曲人生的挽歌。
58、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59、也许就像晏殊所说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