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1、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3、(7)奔:动词做名词,指飞奔的马。
4、1作为有能力入朝为官的士人阶层的一员,受不了zz黑暗,排解一下苦闷。
5、(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陆维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8、(12)激:冲击,撞击。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9、独绝:出色。独,只。绝,绝妙。
10、一百徐里(数词,实指,一百)
11、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12、《与朱元思书》中最有名的就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返。引用这个大概是说某处世外桃源如同仙境一般,劝诫世人不要太汲汲于名利
1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14、魏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华经典
15、《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16、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吴均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员官吏,有人说他好学、有俊才,但是一生的仕途却并不如意,甚至惹得皇帝亲自免了他的官。官场上的不得意使他心灰意冷,再加上受到当时佛教道教的影响,他便有了隐居的想法,从而对大自然特别地热衷,常常寄情于山水。
18、书是一种文体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9、《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出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书信中的一个片段。
20、孙爱国,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人,1955年生于西安,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西安财经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曾在诸多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诗歌,散文,小说不等。早年多致力于文学创作,大学任教后主要精力在教学和学术探讨。侧重于《红楼梦》与老庄思想研究。
二、吴均与朱元思书背景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
2、特别支持|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wy会办公室
3、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4、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
5、魏晋文学·陶渊明《归园田居》丨中华经典
6、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用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居图。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他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也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7、《与朱元思书》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作者用简练隽永的笔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8、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出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10、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11、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心生寒意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借着自己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仿佛都在争着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成百上千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然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2、(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13、“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出色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14、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5、文章最后四句,是吴均道家思想流露后,对大自然景物的再认识。他着重描写的是山林里的树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意思是说,这里的树木茂密繁盛,有时候昏暗深邃,有时候又会从枝叶间透出阳光来。显然这句的美感不如开头强烈,而且平添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给画面罩上了一层朦胧诗意的感觉。
16、《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所见,描绘了这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写作特点有三点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
17、接着笔锋一转,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就是甚于箭,指这个水流的速度比箭还要快,省略了个于,猛浪若奔是比喻这个浪花的形态,就像万马在奔腾一般。
18、魏晋文学·李密《陈情表》|中华经典
19、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20、(2)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方位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漂荡)。
三、吴均与朱元思书译文
1、魏晋文学·竹林七贤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中华经典
2、2与好友互通书信,增进友谊。
3、高祖时,吴均写成《齐春秋》,高祖看了以后,认为书里写的不,下令问罪,最后把书焚烧,罢免了吴均的职位。不久他又被召见,编写《通史》。
4、古义:不停地,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
6、《艺文类聚》是唐代开国初年由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欧阳询主编,参与其事的还有裴矩、陈树达等人,武德七年(624)成书。此书分46部,每部又列子目7全书约百余万言。
7、(5)皆:全、都。缥碧:青白色。
8、俱:全,都。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注释:①风烟,指烟雾。②净,消散尽净。《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出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9、吴均(469至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建安王萧伟趋贤重士,召吴均为记室,掌文翰;萧伟迁江州(今江西九江),补吴均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恽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侍诏,累升至奉朝请。
10、魏晋文学·陶渊明集《桃花源记》|中华经典
11、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12、最后两句写树木,则与段首“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同样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之感。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层峦叠嶂种种奇特的雄姿,更写出了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唯有心中无杂念者方可体会到这样一种大自然的生趣之美。接下去便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表达作者思想情怀的千古名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有景其实还有人,那么构成这样一幅大自然山水图的人他是谁?又在哪里呢?
13、上联,如积水空明,有藻荇交横大地,何处无月?下联:看天山共色,常横柯上蔽窄天,有时见日。
14、这篇出名的骈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历来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千古佳作。本文所描写的是作者乘船从流飘荡,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富春江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啊,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其中的山水之美。
15、(3)自:从。许:用在数字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16、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17、第三段则转而开始写奇山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峰千姿百态,作者不是具体的描摹某一山某一景,而是总括出两岸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为了达成这一种阅读效果,作者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画卷,让我们站立舟中仰视群山,视野从低到高,由近到远,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只觉众多山峰直插云天,“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更为奇妙的是,在写了奇特的山势之后,作者又把目光从整体转到细部,去细写山中之奇。从具体选择的描写对象来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在这里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的不仅是一种的新奇的美感和呈现出山林里的生机。
18、(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过传忠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20、(1)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共色:同样的颜色。
四、吴均与朱元思书多少字
1、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2、经纶世务者,在官场奔忙的人,虽然练达老到,但窥看此处幽深的谷底也不能不改弦易辙,忘却归路。作者这两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他此番游江的感悟和慨叹,同包容无尽的大自然相比,各色人等其实都是何等的渺小。正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吴均在这里宣扬的并非消极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他只是在兼济天下而不能的状态下,求得独善其身的心灵安慰。
3、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4、魏晋文学·王羲之《兰亭集序》丨中华经典
5、这里的“望峰息心”和“窥谷忘返”中的“谷”既是实指,其实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追名逐利、极力攀上,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因窥见面前的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所以说,一个在画面中出现的人,自然就是在江上的作者,然后就是文章提到的“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事务者”。正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前者是极力谋求权力财富的人,后者指一味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在这里作者不仅表现出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更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轻视与蔑视。
6、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
7、奇山异水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视觉享受,但是富春江的美景同时也刺激着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听觉。
8、(11)直至: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9、该文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0、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11、魏晋南北朝时,zz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12、(4)绝:独一无一说绝妙。
13、抒发了作者对zz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山水引发了作者归隐的感慨,而归隐的愿望,又使作者更衷情于这纯净的山水之美。
14、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15、这两句给人的感觉恰似金鼓齐鸣,铁骑突出,平静的水面刹那间呈现出另一派情景,迅急、汹涌、奔腾、激荡,如急箭离弦,万马狂奔,原来富春江也有这样急流险滩,让游客们领略到它柔和明净的风姿以外,以其奔腾湍急的波涛给人另一种壮美之感。
1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清泉、好鸟、知了、猿猴如同交响乐队中各种各样的乐器,音调是各异,自成天籁,交织成一部优美绝伦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17、名誉顾问:张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王义堂(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18、《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篇书信,他大胆突破了以往书信的行文惯例,不叙说具体事务与繁冗之语,直接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奇山异水。
19、(2)“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五、吴均与朱元思书选自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文章起笔写景,点名作者是在风和日丽的时节游览富春江的。这时云收雾敛,风和日丽,辽阔无垠的苍穹,天高山远,恬静清澈,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八个字,既写了客观景物的美丽,又写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清净,是物我为一的披露。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其文章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3、古诗名篇|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感受白居易被贬后的悲惨遭遇!
4、(1)吴均南朝梁叔痒吴均体(2)东晋渊明五柳先生陶渊明集(3)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4)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一太史公刘基高启宋学士文集赠序
5、(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作者是借自己对山水之美的感受,赞美了富春江上的幽静自然,没有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藐视之情).也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目的:吴均是对友人朱元思的规劝.
7、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9、《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要理解作者吴均所发的感慨,需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1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11、(22)交映:互相掩映。
12、古文名篇|陈寿《隆中对》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来看诸葛亮如何帮刘备规划一统天下的蓝图!
13、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4、虽然只八句却已经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的形势和气象了,使人们觉得天光水色,宛然在目,这无疑是一个天朗气清游目骋怀的大好的旅游时节。
15、魏晋文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华经典
1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
17、接下来就具体描绘山水了,先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江水的深而且清澈,以至于水中的游鱼,江底的细石都能清晰可见,是难得遇到的一种景致,令人赞叹不已。
18、这封信就集中地抒发了他对zz的失意和对尘俗的厌弃,表达了他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思想情绪。
19、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20、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