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释义):秦国吕不韦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2、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3、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4、(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5、出处:战国吕不韦及其门客《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6、“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8、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步、望梅止渴
9、寓意: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10、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1、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2、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13、说完狐狸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老虎半信半疑地跟在后面东张西望。只见很多野兽见到狐狸来了都吓得跑了。老虎却不知道野兽实际上是怕自已而不是怕狐狸。
14、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15、(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16、打草惊蛇、黔驴之穷、愚公移山、东施效颦
17、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18、走马观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满载而归、跋山涉水、劈波斩浪、前赴后继、横行霸道、神出鬼没、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负隅顽抗、耀武扬威、营私舞弊、兴风作浪、扶老携幼
19、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20、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二、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2、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愚公移山
3、(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出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5、引证:《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庖丁解牛、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庸人自扰
7、·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8、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9、坐井观天(zuòjǐngguāntiān)
10、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11、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较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12、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3、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14、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15、出自《韩非子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去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16、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17、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没精打采、闷闷不乐、多愁善感、愁眉不展、愁容满面、心神不定
18、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9、怒发冲冠、鱼目混珠、乐不思蜀、班门弄斧
20、拼音:shǒuzhūdàitù
三、揠苗助长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kèzhōuqiújiàn)
2、《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3、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4、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
6、(uàshétiānzú)
7、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8、例句——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9、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10、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11、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12、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13、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14、礼贤下士(成语释义)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一般有才德的人,使为自己效劳。(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自相矛盾(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5、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6、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17、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18、您好,这个网站中有您需要的而一些信息,您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diyifanwen.com/chengyu/yuyangushidechengyu/
19、(zìxiāngmáodùn)
20、(释义):想去楚国却往北走。
四、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老虎听了不以为然。狐狸又说:不信你跟着走,看百兽见了我会怎样。
2、下列成语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是什么a狐假虎威比刻舟求剑c负荆请罪“C、负荆请罪”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狐假虎威和刻舟求剑”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
3、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出处清·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4、意思:从狮子的嘴里逃了出来,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狮口:狮子的嘴里。逃生:逃出危险境地,以保全生命。
5、莺歌燕舞、络绎不绝、水泄不通、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百废俱兴、欣欣向荣
6、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7、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8、我知道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叶公好龙,滥竽充数,杯弓蛇影,画饼充饥,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南辕北辙,还有很多,暂时想不起来了。
9、寓意: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别人。
10、寓意:“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一般既用来表示做事死板,机械,广泛用于贬义词,也比喻按照线索来寻找,这一种解释不含贬义。
11、表示心情不好的成语:
12、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
13、白话翻译: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14、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15、出处:《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及《韩非子·难势》。
16、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17、听故事,明道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8、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9、描写人的品质、智慧:
20、新版语文教材1~9年级必背142篇古诗文
五、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1、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作法只会让机会白白溜走。
2、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的成语(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wābǔtiān(解释)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示例)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神话中的女娲)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4、·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5、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6、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7、·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8、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
9、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10、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11、叶公好龙、凿壁借光、骄兵必败、磨杵成针
12、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心花怒放、欢天喜地、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惊恐万状、热泪盈眶、若无其事、恼羞成怒、悲痛欲绝、喜形于色、神采奕奕、眉飞色舞、心惊胆寒、面如土色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走马观花、后来居上、狼狈为奸、半途而废
15、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16、例句——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17、毛遂自荐、一鸣惊人、纵虎归山、世外桃源
18、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9、南辕北辙、害群之马、盲人摸象、讳疾忌医
20、·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