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礼仪常规十条
1、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小学生礼仪常规十条)。
2、文明礼仪要养成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小学生礼仪常规十条)。
3、 10月27日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刘校长对常规礼仪十一条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会后班主任通过班队会课,带领学生熟悉理解十一条内容。
4、背容直,头容正,胸容宽,肩容平。爱清洁,保健康,讲卫生,促成长。
5、上课时,如有特殊情况晚到班级,应于教室后门口站定,经老师示意进入后方可回座位。
6、学做人,讲礼貌,"礼仪之邦"人知晓。
7、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8、男生发型:统一短发,标准平头,不得剃光头;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触领。
9、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10、预备铃响起,应迅速回教室入座,静候老师。上课铃响,老师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后向老师问好,老师回应后再坐下。起坐做到桌椅无声响。
11、讲究个人卫生,注重个人仪表。校服要干净、整洁。
12、(6)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13、17:不要去别人家菜地摘菜吃,更不要小便!征求意见才可以!
14、、课间休息放松,不在教室、走道、校园内追逐打闹。
15、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的话,那你可得小心了。
16、27:请女人帮忙,不要喊大姐,可以喊美女!
17、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我走了,再见”;归家说:“我回来了,爸(妈)好!”
18、(4)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19、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20、首先我们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规范的内容来要求我们自己。其次从入校开始,我们就已经在践行守序礼。
21、要让小学生守则真正的发挥作用,还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将守则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贯彻到学习生活当中。老师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告诉孩子们守则真正的内涵,帮助他们去理解守则,从内而外的去遵守守则,维护守则。
22、礼仪教给别人怎么做人:为人处事时,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人际关系和谐融洽靠的是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其间包括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爱护公物,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待人宽厚。
23、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把自己喜欢吃的全都霸占,把不好的留给别人,这会显得很自私。
24、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5、着装要整洁、朴素大方,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升、降旗仪式、集会活动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
26、参加集会守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来宾和听众敬礼,发言结束后要道谢。
27、爱护环境:不随手乱扔垃圾,珍惜他人的劳动成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28、 参加仪式的学生要衣着整洁,结好衣扣、裤扣,少先队员佩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少先队队礼: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眼睛注视受礼者,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限参加升旗仪式及队活动时使用)。
29、 “常规训练”主要内容以白云十小的德育校本课程《礼仪促成长》、《白云十小一日常规教育》为蓝本。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常规”教育。如:进出校门礼仪、见面礼仪、课前准备礼仪、两分钟预备礼仪、课堂听讲礼仪、作业礼仪、放学礼仪等,一年级的小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对小学生活也都充满着好奇与期待。
30、集体外出活动要服从管理。同学间要相互谦让,主动关心和照顾好体弱的同学。分组活动时,要服从大家的共同意愿,遵守时间,不单独行动。
31、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社会公德。不吸烟喝酒,不迟到早退,不在楼内喧哗打闹,不损坏公物,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不传阅不健康书籍,不进网吧、游戏室、录像厅。
32、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33、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34、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35、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进行。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36、22:少去别人家蹭饭吃,要么就带点礼物!这样才欢迎你!
37、遵守公共秩序。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走人行道,骑车靠右行,不闯红灯。
38、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39、见到教师要行礼或主动问候;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40、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41、懂得感恩:当自己得到同学或朋友等人的帮助的时候,主动向对方表示感谢,懂得感恩之情。
42、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做到言行文明。
43、 背容直,头容正,胸容宽,肩容平。爱清洁,保健康,讲卫生,促成长。
44、集会要遵守集会纪律,不左顾右盼,不切切私语,认真听会,不做与开会无关的事等等。
45、礼貌待客,谦恭有礼,有客人来访,应以礼相待,起立相迎,热情招呼,主动问候,微笑致意,端茶送水,招手道别。
46、同学们,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财富;如果你失去了礼仪,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本。”可见,礼仪在我们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47、向师长、家长、客人或朋友递送物品,要起立双手呈上。
48、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进行。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49、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50、关心体贴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主动为父母服务,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
51、离家或回家与父母打招呼,不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长辈离家或回家时要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52、预备铃响,有序进入教室,备好学具,端正坐好。
53、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54、言行礼仪,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进、坐)、欢迎您(光临、参观、指导)、谢谢、没关系、对不起、再见、晚安等,音量适中,讲普通话,不说粗话。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起身和落座时不发出声响;抽屉、窗户要轻轻拉推;不影响他人,保持安静。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不践踏草坪;不在校园内乱写、乱画、乱张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55、尊敬老师,见到老师,面带微笑,轻声招呼,主动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齐声向老师问好或道别:课堂上,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要站直;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声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不随意翻弄老师的东西;离校时与老师同学道别。
56、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别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57、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
58、早读不迟到,不搞小动作,大声朗读,一切行动听指挥;
59、放学有序。快速收拾自己的书包,安静有序站队,戴好口罩、小黄帽,有序排队由老师带领出校。在规定区域整队,向老师说再见后再解散。如有家长未及时接,在门卫等待家长到来,不私自回家,不乱跑乱闹。
60、生活节俭,不浪费,不摆阔气,不向父母提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过分要求。
61、按要求系好红领巾:先把红领巾折四折,置于衣领内,红领巾的三角尖对正脊骨,打好领结,翻下衣领。夏天天气炎热时可于左胸前佩戴队徽。
62、遵守社会公德。尊重老、弱、病、残、孕者,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63、文明学生标准10条,生活中五我们的礼仪是我们个人素质的体现,身为学生就更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文明学生标准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