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孤独想表达什么
1、没人说过这就是治疗食土怪癖的特效药,但乌尔苏拉却相信任何苦味的食物进入空腹都会令肝脏产生反应。丽贝卡拼命反抗,力气之大与瘦小身量根本不符,他们不得不像扳倒一头小牛犊似的逼她服药,却难以制止她的乱踢乱踹,无法理忍受她在撕咬和吐口水之余古怪难解的呼号。印第安人听得目瞪口呆,说那是他们语言中最污秽的辱骂。”(百年孤独想表达什么)。
2、他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
3、工作会有的,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家也是会有的,只是需要时间,只是需要耐心,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就不要挣扎,你只需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4、就像马尔克斯在自传中写到的一句话那样,让我们感动而又不断陷入沉思:“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5、但比国家和个人的孤独更可怕的,则是“被遗忘的孤独”。
6、回到巴兰基亚,我便立刻坐下来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马孔多。
7、这是一本要到《百年孤独》给我提供了经济担保时才完成得了的书,因为这是一本需要许多时间和金钱才能做成的书。
8、丽贝卡,离开未婚夫,谋杀了丈夫,最后在一间小屋里终老;
9、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
10、在失眠的深夜,我习惯起床打开小夜灯,把喜欢的书放在枕头上逐字逐句的阅读。
11、那种状态下,我太开心了,尤其是在早期的痛苦挣扎之后,我就开起那些私人的玩笑来了。
12、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13、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オ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14、于是,结婚之后,父亲便在远离阿拉卡塔卡的另一个镇上找了份工作。母亲怀上我时,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以和解的姿态说:“到我们家里来生孩子吧。”
15、在人的故事背后,《百年孤独》一直在讲述历史的故事。它让我们深刻领略到,谁都不可能脱离他赖以生存的社会,而独自发展出个人丰富多彩的一生。人物和情节虽有神话色彩,但无论哪一种表达形式,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将世间真谛尽可能揭示得彻底,再彻底。
16、你应对自己的情感负责。你的情感是随思想而产生的。那么,你只要愿意,便可以改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使内心充满积极正面的能量。
17、马尔克斯:几乎是在写最后一页时想到的。到那时为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本书。
18、读百年孤独,就像读到重要的人来信,一个字也不想错过,想把每个字读出自己最需要的意义。对书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一样,容易主观,容易偏见,但无论读书还是读人,归根到底,我们都想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这本书,和许多重要的人一样,令我持续感动。
19、我早就放弃《家》这个书名了。做出那个决定时,我做了一些计算,发现不止孤独了一百年,但把这本书叫作《一百四十三年的孤独》,听起来就会不对头的。
20、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21、这部专门讲述中国式孤独的小说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出延津记”讲述了“姥爷”杨百顺假装寻找妻子的故事,下部“回延津记”讲述了“外孙”牛爱国回到故乡寻找亲人的故事。这一出一进,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回归,更是他们精神上的回归。中国的农民在精神世界匮乏的生活里用说得着来排遣孤独,这些底层人物在勉强维持自己生存的同时也追求他们底层世界中的梦想,这是他们追求自我认知的体现,在忙碌的生活中对自己身为“人”的生存价值的呐喊和挣扎。
22、(11)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3
23、歌词中的人还以为彼此都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然而不经意间,却已在心中生了根,《百年孤寂》荒凉沧桑,是历经故事的满面沟壑,也是深藏回忆的苍白无力,创作背景1998年的林夕陷入了失恋的情绪中,于是他想了很多方法去理解和放下哀伤。
24、不管箱子里面是什么东西,总之很冷,以至于在我看来像是滚烫的一样。我把手伸进箱子里面,觉得是被烧了一下。“可这是滚烫的啊。”我对外祖父说道。
25、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26、我有家庭——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我靠做公关工作、提供电影脚本来养活他们。
27、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28、从这本文学著作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也可以理解人性,还能够关照当下和现实。
29、魔幻与现实的交融,宏大与微妙的结合,让《百年孤独》不仅成为了一部影响了各国几代作家的著作,更成为了一部可以直达每个人的内心,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警醒的经典之作。
30、家族的第一代人在筚路蓝缕中开创基业,家族的后代则因循祖先的精神将之继承和发展。家族的第二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继承了父亲的强悍精神和蓬勃欲望,奥雷里亚诺则继承了父亲的孤僻性格和聪明才智。
31、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32、拉丁美洲zz生活的那种悲凉感意味着社会变革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一切事物注定要在原地打转。这是常见的zz诠释。
33、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34、同时,拉美各国相继独立,独裁、纷争、暴政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35、“我确实一度死去,但难以忍受孤独又重返人世。”每一次孤独,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人生在世,何必让自己太孤独。
36、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37、也可以说是由第一代布恩迪亚开拓、创建,在第七代布恩迪亚被蚂蚁吃掉时,被飓风从世界上抹除的小镇——“马孔多” ,由生到死的百年历史。
38、如何打破这种孤独?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说:“孤独的反面是团结。”
39、资本与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也纷纷入驻拉美,资本家成立各种公司,抢夺拉美的生产资料,在拉美进行产品倾销严重地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经济形态;
40、《花花公子》:是的,它是一本非常悲伤的书。它像是在说,在拉丁美洲,进步是不可能的:
41、这是一本必须以大欢喜而告终的书——因为,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它是一本非常悲伤的书。像生活那样,难道不是吗?
42、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近乎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43、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44、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成人后,他与乌苏拉结婚了。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二人因此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霍塞杀死了阿吉拉尔。
45、政府通过所能运用的一切宣传机器,千遍万遍地在全国反复重申。于是,一种官方说法终于站住了脚,这就是:没有人死亡,工人们已经满意地回到了家里。
46、任何东西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
47、她使出了浑身解数,技艺惊人。每天,不管怎么说,她都要确保我有雪茄抽,有纸张和我写作所需的一切东西可用。
48、他的父亲有二十多个孩子,其中有15个是私生子。
49、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50、社会性的妥协和协议形成了,但存在是孤独的。
51、马尔克斯:不可怕。这再也吓唬不了我了,因为我已经证明我能够独自在打字机前很好地自卫了。
52、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人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两年多的奔波,他们来到一片滩地上。受到梦的启示,二人决定在此定居。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贡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贡多的历史从此开始。
53、梅梅,因为专制的母亲,与深爱的男人分开,生下私生子,却只能在修道院里孤独老去;
54、拉美不愿意,也没有理由成为任他人摆布的棋子。
55、她做了某种手势让我明白她就是。她穿了一件20年代的连衣裙,确实是20年代的,低腰,戴一顶草帽。她看上去就像是露易丝·布鲁克斯。
56、一个人想事好想找个人来陪。一个人失去了自己。不知还有没有要再追的渴望。
57、作者就这样一代一代一直记录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马孔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不存在了。
58、马尔克斯:没有。我几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我对死亡的含义也不甚了然。受到天主教的培养,我很可能会认为,他是去了天堂并且感到非常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