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俩小儿辩日
1、列子,汉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出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著有《列子》。
2、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
3、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4、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5、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6、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7、“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说的是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8、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9、我几乎可以想象孔子站在那里的尴尬处境,想象孔夫子内心的自白:“这两个娃是不是故意整我的,我哪知道这玩意,从来都没接触过这种问题。”
10、《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11、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12、爸爸:不能这样说啊,孩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科学标准去要求古人,任何一个事理,作出正确解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所需要的是“两小儿”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13、古义:距离,离、相离。
14、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15、这篇文章的故事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你可以想想,那个时候问太阳的远近不是为难孔子么,就像现在问宇宙到底有多大一样,估计只有天晓得。
1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7、另一个小孩说:“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
18、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19、(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0、孔子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两个小孩的`道理,只能事实求是的说我不知道。
二、两小儿辩日选自
1、原来是两个小孩子在吵架。孔子走上前来问:“你们两个在争吵什么呢。”
2、太阳,一个悬挂在高空的物体。
3、yìéryuē:"rìchūchūcāngcāngliángliáng,jíqírìzhōngrútàntāng,cǐbù(bú)wèijìnzhěrèéryuǎnzhěliánghū?"
4、观点:我觉得她是我心中最幸福的校长,以后我也想成为这样的校长。
5、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6、爸爸:是的,在孔子的故乡参加这样的夏令营,与圣人对话,与传统沟通,你会更能领略儒家哲理的精髓,从而知行合一优化人格,增强快乐成长的正能量,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道德基础。
7、《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对此,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刚升起来时离人近),理由又是(近大远小,太阳早晨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则小如盘子)。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中午太阳离我们近,近热远凉,太阳早晨时十分凉爽;而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孔子不能绝也反映出孔子事实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说过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盈盈:这两个小孩后来讥笑孔子,您觉得这样应该吗?
9、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两个小孩儿谁说的对。
10、你好依据的是:日初出大如/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是原文。意思相信你已经知道了,不必要我多说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可以继续问,希望采纳谢谢!
11、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12、其中一个小孩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13、〔列子曰:吾爱前辈,更爱真理〕
14、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15、要知道观点代表的是你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一般会说,我觉得,我认为,我想,我相信,最...等等。
16、决:决断,判定,判断。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17、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18、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在争辩什么。
19、认真“在看”,给自己点赞!
20、理由就是观点的原因,一般是指事实。这句话中为什么他会说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理由就是从视觉上看早晨的太阳确实大,中午的太阳确实小。
三、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爸爸:两个小孩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2、另一个小孩就说:“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就是他认为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
3、所以,是直射和斜射的不同导致了早上、中午热度或者温度的不同
4、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5、《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6、观点就是你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判断。比如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早晨太阳近,中午太阳远”。
7、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8、(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9、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出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10、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11、kǒngzǐbùnéngjuéyě.
12、小半在学校也会因为不同的观点跟同学起争执,然后回来就跟我诉苦。
13、这个孩子的理由是早晨太阳凉、中午太阳然,按照近热远凉的原理,所以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
14、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有点复杂。
15、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16、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17、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1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9、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0、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四、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1、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2、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3、《两小儿辩日》为古文名,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4、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5、论证就是你要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并给出你的理由,而不是你觉得是怎样就是怎样,没有论证过的观点,是不容易服人的。
6、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也不过如此嘛!”
7、20张图,让你知识暴涨!
8、两个小孩还没放过孔子,带着嘲笑的语气直接来了句:“孰为汝多知乎?”,你不是很厉害么?这种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是谁说你智慧多的?
9、E:Examples(举例)
10、你这话不对,凭什么从视觉出发,我要从触觉来反驳你,于是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11、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2、记叙了两个小孩为太阳离地球上的人的远近问题进行争论,而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的事情。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所以要谦虚诚实,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13、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14、(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15、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早上太阳好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和盘盂一样大了。。缩小了。。于是得出结论
17、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18、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19、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20、孔子不能决定,两个小孩又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谁说你有学问啊。”
五、两小儿辩日谁说的正确
1、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2、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3、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4、其中一个小孩激动地说:“呀,孔子大师啊,终于来个有学问的了!”另一个小孩又说:“你来给我们评评理啊。”
5、论证简单来说分为3个步骤:观点、理由、依据。
6、毕竟孔子是“万世师表”,也要面子的,后来为了缓解尴尬,老师在教这篇小古文的时候,会强调好好学习孔子对知识的谦虚态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8、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9、孔子也不能判断这个事情的对错。
10、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念“智”)乎?”
11、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2、这两个小孩的话里边都有“我认为”,所以表达的都是一个观点,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要想说服对方必须要给一个理由,就是why为什么。
13、R:Reasons(依据)
14、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15、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6、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7、此外,还有一些辩论的技巧。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这篇小古文,看看他们是如何辩论的。
18、现在想想似乎怎么说,都可以向孔子学习。要是孔子回答上来,就说他聪明;没回答上来,也可以说他有智慧,反正怎么说,就是不会落入列子的圈套。
19、爸爸: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每个人都是需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呀,真理越辩越明,好朋友之间,理性的辩论更能促进友谊呢!
20、为:说,通“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