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论语十二章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zz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2、31岁的黄文秀倒在了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但她的生命却因她的功绩而变得深刻悠长;91岁的袁隆平献身于消灭饥饿的道路上,可他的高龄也无法丈量那永垂不朽的成就。
3、(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5、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6、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1、(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12、子夏①曰:“博学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③,仁④在其中矣。”(《子张》)
13、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14、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15、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6、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7、志向远大谓之“弘”,意志坚强谓之“毅”,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远大的志向需要坚强的意志达成,坚强的意志也会生出远大的志向。
18、译文: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9、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论语》,儒家经典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zz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二、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名著《论语》的封面弄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3、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4、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5、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8、一箪食(dān)曲肱而枕之(ɡōnɡ)
9、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4、(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答案)(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末期思想教育
16、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7、(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18、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19、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0、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三、论语十二章带拼音正版
1、(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2、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3、(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4、(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5、《论语》十二章全文及翻译:
6、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
7、儒家创始人孔子的zz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出色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音频误读)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论语十二章》选取的内容中,谈到与人交往问题的有以下几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这些与人交往的言论中没有要有宽容之心的内。不过,要有宽容之心是与人交往前提或者基础,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强调。
12、寓意: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较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于学。
15、我们的时代节奏飞快,信息繁多,我们也总能立下远大的志向,却轻易将其抛之脑后,而不付诸行动。这正是缺乏“毅”的表现。
16、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1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认真记忆,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9、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20、寓意: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四、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
1、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3、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
4、(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译文: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12、答案: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13、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5、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16、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1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8、寓意: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五、论语十二章注释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3、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4、(答案)(1)什么(2)因此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7、译文: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9、(答案)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0、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11、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5、在此过程中,我们思接千载,相逢相睹。我们被滋养,被丰盈,亦汲取广阔的精神力量。
16、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9、(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2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