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刘渊
1、但西晋却恰好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大乱,各地宗王以各自封地的兵源为后盾,长期混战,争夺对朝廷的控制权。最后形成了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相互对峙的局面,而当双方的汉族兵源接近枯竭的时候,已经迁居内地的匈奴部落就成为拉拢对象。西晋的司马氏皇族没想到的是,他们本来是想利用匈奴,结果却成了匈奴在内地崛起的好机会。
2、仅仅一年之后,须卜骨都侯单于死了,南匈奴不再立单于,只以老王代行国事。
3、然而王育的这个战略主张也不能说是没有弊端的,刘渊给了石勒等人很大的自主权,在对西晋构成威胁的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威胁,后来石勒等人的尾大不掉可以说正是刘渊的战略思想下的弊端,而这个弊端也恰恰埋下了前赵灭亡的伏笔。
4、汉、晋一次战役,虽然未能完成灭晋的计划,却让刘渊更加清楚的看清了晋帝国的虚实,因此,距离一次战役后仅仅一个月,便再次发兵大举南下。
5、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中原。
6、《晋书.刘渊载记》: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
7、汉献帝兴平元年匈奴的单于扶罗死了,同时又因为匈奴常受到鲜卑的侵扰,所以求助于汉。曹操把匈奴分成五部:左部万余居于太原故泫氏县,即现在的山西高平县;右部六千居于祁县,就是现在山西祈县;南部三千居于蒲子县,即现在山西隰县;北部四千居新兴县,即现在山西忻县;中部四千居大陵县,现在山西平陆。内迁至太原的匈奴左部较高首领左部帅名字叫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
8、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9、汉军主力的再次铩羽
10、对刘渊来说也一样,他的一次失败并没有遭到晋朝的追赶反击,从而让他可以很从容地休整,也将战争的主动权充分掌握在自己手上。
11、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汉朝廷调发南匈奴兵,配合幽州牧刘虞讨伐张纯。
12、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
13、石勒自飞龙山失败退回黎阳,便以黎阳基础,开辟了青州、司州、衮州和豫州交界的一大片根据地和游击区,拥有人口九万余户;后率本部骑兵响应刘聪对司马家族老家河内郡进行的战略袭扰,攻下武德(今河南武陟附近)并坑杀万余降卒,杀戮赞叹黄河以北的众多地区,从此,石勒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投降。
14、刘和(?―310年),字玄泰,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前赵光文帝刘渊长子,母皇后呼延氏(呼延皇后),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刘和被立为太子。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去世,刘和即位。刘和即位后不久,便被其弟刘聪所杀。
15、刘渊是匈奴族冒顿的后人,在汉朝初期,匈奴族屡次侵犯边境,刘邦亲自率领大军镇压,没有想到,在哪里遭到匈奴人的围攻,多日都不能解围,后来陈平贿赂单于皇后,匈奴人才撤兵,刘邦回到京城。为了缓和匈奴人的关系,汉朝使用和亲政策,刘邦选一个宗亲之女,封为公主嫁给单于冒顿。并且和他兄弟相称。到后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
16、在此之后,刘渊这个操作就成为五胡乱华时期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普遍做法,一方面自称某某天王,或者某某皇帝,建立汉人官僚体系,同时又自称大单于,设置单于台,统帅内迁的胡族部落。所以,他们的军队往往也不完全是本民族的人构成,而是裹挟了大量汉人流民在其中的。
17、刘渊是胡汉混血的匈奴人,他是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代。因此,他就想到利用他混血的身份来尽可能地联合更多力量。
18、2017年,在湖南大学北美招聘会上,刘渊深受触动,他选择回国,成为一名湖大“青椒”。从青年学者到青年教师,他最常待的地方依旧是实验室,就连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19、匈奴内乱一度令刘琨看到了希望。
20、两天后,七月己卯,刘渊病死,太子刘和即位。
二、刘渊
1、刘乂当然不敢接受,兄弟俩推来推去,刘乂还只是个孩子,急得泪流满面。
2、吕后得知后,日夜哭哭啼啼,说啥也不肯将鲁元公主嫁到匈奴去。
3、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刘裕是刘邦的后代,刘裕自己也是以此自称的。而刘渊是匈奴人,与刘裕没关系。
4、公元305年,刘琨接替司马腾成为新的并州刺史之后,形势对刘渊愈发的不利。刘琨善于招揽部众,其能力也比较出众,在刘琨的治理下并州地区的情况比之司马腾时期有所好转,可以说西晋一旦缓过神来对准刘渊,那么刘渊随时会处于覆灭之中。
5、八王之乱杀来杀去,把中原搞的一团糟。中原的老百姓纷纷向各处逃跑避祸。
6、与哥哥拓跋猗㐌一样,拓跋猗卢也是有南下野心的,他当时正在筹划将拓跋鲜卑的王庭从西北偏远的盛乐搬迁到平城去,平城在盛乐的东南,更接近于中原。拓跋猗卢爽快地答应了刘琨的请求,拨出两万骑兵交给侄子拓跋郁律,让他与刘琨联合,进攻铁弗匈奴与白部鲜卑。
7、而刘渊自幼接受儒学和汉学,对汉学经典极为熟悉,“《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故,从血缘到所受教育,刘渊尊奉汉帝是符合情理之事。
8、原因一大汉朝是历史少有国家统百姓安居乐业,在百姓心中汉朝还是很有地位的,每个百姓都以汉朝为荣,虽然最后汉朝灭国了,但是不架不住百姓心里有汉呀,而且汉朝在世界上也是排上名,说出去都知道汉朝是很厉害的,所以刘渊要借用汉朝。
9、贵族们派个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10、90后,到!|奋进,新时代湖大青年!
11、刘渊从小熟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是个完全汉化的匈奴人,因为又帅又有才能,被晋朝看重,晋武帝司马炎召见他的时候称赞他“春秋的由余,汉代的金日蝉”,接班父亲任匈奴左部头领,正式入仕。
12、“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13、刘渊建的汉高祖以下的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既然,这三祖五宗指的是西汉、东汉、蜀汉的八个皇帝。三祖五宗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烈祖昭烈刘备、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14、“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
15、事实上,刘渊至始至终都未攻下并州的军事重镇晋阳,显然刘渊在势力上尚不足以达成目标。公元305年,能文能武的刘琨接替司马腾成了并州刺史,这显然极大造成了刘渊的困扰,缓过神的西晋将会是刘渊较大的噩梦。
16、不过可惜他并非华人,他无论怎么冒用刘姓和利用汉朝的影响,都改变不了他是匈奴人的本质,在汉人看来,他还是夷狄尔。
17、刘渊(约251年-310年),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为五胡十六国时代中,汉国的开国君王。刘渊是冒顿单于的后代,本姓挛鞮,因汉太祖刘邦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刘渊亦是南匈奴于扶罗单于之孙,匈奴左部帅刘豹子。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直至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永兴元年(304年)十一月,刘渊以自己祖先与汉朝宗室刘氏约为兄弟而自称"汉王",建国号汉,改元元熙,5年后的十月甲戍日(308年11月2日),刘渊称帝,改元永凤。称帝,改元永凤。310年七月己卯日(8月19日),刘渊逝世,由太子刘和继位。九月辛未日(10月20日)下葬永光陵,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后改太祖。
18、对于刘和来说,这是最坏的消息。刘聪麾下有匈奴汉国最精锐、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军队,数量又多,平阳城内的禁军根本不是对手。此时呼延攸等人也不敢再相信盟友,他们怀疑刘安国、刘钦也是叛徒,于是将这两人杀死。
19、汉高祖刘邦,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知元,五代十国南汉高祖刘龚,三国蜀国昭烈帝刘备,东晋十六国汉国王刘渊,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20、刘渊是匈奴茅盾单于的后代,爷爷是南匈奴于夫罗单于,父亲是左贤王刘豹。汉末时期,匈奴已经严重衰落,受到正在崛起的乌桓的压迫,所以不断南迁,请求内附。曹操时期,把一部分匈奴人安置在并州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一带。
三、刘渊是匈奴人吗
1、作为质子,二人并不能随意走动,也就是不可能在大街上偶遇。如果晋帝大宴,他们都受邀的话,可能会遇到,但是交谈的可能不大,因为谨言慎行,明哲保身。
2、刘钦等人吓坏了,都说:“臣等愿以死奉诏。”
3、刘渊在位时抑制匈奴人滥杀无辜,但匈奴人所到之处却依旧生灵涂炭,汉人也因此对匈奴人恨之入骨。即使刘渊自称为汉皇帝,打着汉朝的旗号,但他所建立的国家依旧是一个匈奴贵族统治的国家,汉人根本就没有人权,因此中原百姓极少依附于他。所以即便在晋朝腐朽不堪时,刘渊进攻洛阳却依旧受挫,被迫退兵。
4、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曾拜上d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诵之”,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刘渊七岁时丧母时表现出“擗踊号叫,哀感旁邻”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在日后与太原名儒王昶、王浑、王济的交往中,刘渊逐渐成为一个汉化程度相当深的匈奴人。
5、十六国风云系列文章由作者张璟琳授权发表于冷热军事史,本文是第十五篇。
6、如果说刘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枭雄的那一面,那么刘和很有可能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迂腐的那一面,刘和很明显缺乏军事才能,所以才会在创业的艰苦阶段让弟弟在战场上独美。刘和应该也缺乏zz才能,所以他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给人留下了驭下无恩、多猜忌的恶劣印象。
7、可以说刘渊的“宗汉立国”为刘渊起兵反晋进行了合理化,同时也让刘渊的实力开始壮大,“宗汉立国”成为了刘渊能够颠覆西晋政权的重要手段之一。战略上的成功:多点打击拖垮西晋,以小博大终虎踞天下公元304年,刘渊自离石要塞起兵面对的一个对手是司马腾,在战术上刘渊上成功的,因为他对司马腾造成了重大伤亡,并趁此机会夺取了并州大片土地;在战略上刘渊却是失败的,因为自始至终他当时的影响力只限于并州一带,并州的军事重镇自始至终刘渊都未能攻下它,可以说此时的刘渊根本不足以灭亡西晋。
8、所以,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晋经过长期内乱,要想重新恢复秩序,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甚至连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都在留后手,让琅琊王司马睿和王导渡江南下,做偏安江左的准备。这样,匈奴要么是给别人当炮灰,供人驱使,要么是自己给自己打天下。匈奴贵族选择了拥立刘渊,给自己打天下。
9、天下板荡之时!自然有力者居之!
10、刘渊既是汉人的皇帝,又是匈奴和胡人部族的大单于,这种做法在后来其实也很普遍。比如辽朝从阿保机开始,就既是契丹的可汗,又是汉人的皇帝,元朝的皇帝,就既是蒙古帝国的大汗,也是汉人的皇帝。清朝也一样,既是蒙古和满人的可汗,又是汉人的皇帝。这都是为了便于统治,也是为了便于动员。
11、从此以后,於扶罗部留在汉地。
12、这个人在永嘉乱世里面格外的耀眼,有的历史学家称他为永嘉乱世的大英雄,也有的人认为他是整个西晋天下的大恶魔,而这一切在永嘉这个年份里,都一一展现了出来,让人捉摸不清却又内心彷徨。这个人就是西晋王朝外部势力最重要的大将军刘渊,也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开端者。当年他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璀璨的时光,但却给整个西晋王朝和天下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13、刘渊在湖南大学物电学院的搭建超净实验室。
14、刘和说明意图,四人大吃一惊。刘盛是刘渊临终前特意提拔的顾命大臣,刘渊看中的就是他为人忠诚。所以刘盛觉得自己有责任劝谏刘和,他说:“先帝还没下葬,四王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过,一旦自相鱼肉,臣恐怕天下人都要不齿陛下所为。如今四海未定,请陛下牢记先帝遗志,不要听从那些狂言妄语。《诗》云:‘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陛下如果连同父兄弟都不相信,那还有谁可以信任呢?”
15、刘厉、呼延朗率总预备队在后压阵。
16、除了扯起汉旗,刘渊还大量启用汉人中的名士担任要职,如他任用崔游为御史大夫,任命东汉大儒卢植的曾孙卢志为其子刘聪的太师。其后,刘渊兵锋直指西晋,并取得了系列军事大捷。随着刘渊影响的扩大,鲜卑陆逐延、氐酋单征、东莱王弥等其他反晋势力,依附于其麾下,冀、徐、豫、兖等州的数万户流民也纷纷起来烧城邑,杀二千石长吏以应刘渊。
17、此次行动完全出乎司马越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刘渊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发动第二次战役,直到汉军南下渡过黄河到达宜阳,消息才传到洛阳城内,一时城内人心浮动。
18、等到西晋时,刘渊接替父亲成为左贤王,因为他在匈奴中负有才华和盛名,故受到晋武帝的召见,还被司马炎称赞道:“刘渊的容颜、仪表,即使是春秋的由余、汉代的金日磾不能高出他。”
19、因此导致了东汉政权对于这个女婿,进行了一番敲打,发展到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南匈奴各部,甚至到了东汉中期,还多次发生了汉朝官员直接拘捕、更换、逼死、杀掉南匈奴的单于、将军等等的事件,而南匈奴八部则是不敢言语。
20、呼延攸是刘和的舅舅,他与刘锐据说因为没有被刘渊列为顾命大臣,产生怨恨,要趁机扩大手中权势。当时在场的侍中刘乘也一向与刘聪不和,所以也附合呼延攸,劝刘和对弟弟们下手。刘和原本就有心要收回权柄,再加上呼延攸这么一煽动,立刻下定决心。
四、刘渊建立的王朝为什么叫汉赵
1、邹建军,痛悼刘渊兄弟。西北沙漠起烟尘,东南雾气蒙眼睛。学人皆说大编辑,识者同称好先生。忍辱负重孺子牛,热心快肠云中君。奈河桥上步慢慢,桂子山间雨纷纷!
2、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3、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大伙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五万人马,亲自率领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晋朝灭掉,反倒去帮助晋军呢?
4、刘渊的一大法宝便是“宗汉立国”,换句话讲便是借壳上市,在当时的局势下,这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刘渊匈奴人的身份还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5、刘渊深通历史,在他看来,自秦至晋,汉人政权虽有数个,但国祚长久的只有西汉和东汉,其余皆短命而亡,就连眼前的晋朝也是摇摇欲坠。刘渊认为“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定国号为汉,可使中原民心归附。刘渊称汉皇帝,据他说还合情合理,“兄亡弟绍,不亦可乎”(《晋书》),汉匈既然约为兄弟,哥哥亡了,弟弟继承,这有什么不可呢?
6、不存在的彩虹:一战德国海军舰队自沉记
7、这些要求刘琨只能答应。不久之后,晋怀帝下达诏书,封拓跋猗卢为大单于、代郡公爵。当时代郡属于幽州,而幽州是王浚的地盘,所以王浚不答应了。拓跋猗卢去接收代郡,却遭到段氏鲜卑的驱赶,两伙鲜卑打了一仗,谁也没占到便宜。拓跋鲜卑最终没有得到代郡,王浚与刘琨也因此结了怨。
8、后来刘渊死去,他儿子刘聪接替做汉国皇帝,又派大将刘曜、石勒进攻洛阳。洛阳的军民奋勇抵抗,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公元311年,洛阳城终于被攻陷,晋怀帝做了俘虏。
9、晋帝国军民的抗敌意志在削弱。
10、从公元304年刘渊起兵到公元308年刘渊称帝,当时的刘渊实力极为弱小,他的地盘只仅限于并州一带,甚至当时并州的军事重镇晋阳刘渊至死都未能攻陷,那么在这种种绝境之下刘渊是如何反败为胜成功撬动西晋这个“地球”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做一个详细的研究,对刘渊在乱世之中成功的要素做一个分析:刘渊的“宗汉立国”:掀起反晋浪潮zz上的主动,也是撬动西晋的重要法宝在刘渊继位之初,当时的匈奴贵族的思想都认为刘渊应该如同当年的呼韩邪单于一般复兴匈奴的基业,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刘渊本人在匈奴贵族之内威望较高,并且其本人也堪称是“文韬武略”,以他的才干要恢复呼韩邪单于当年的基业并不难。
11、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12、刘楚海刘扬翌刘逸骐刘绍青刘梧坤刘廷铂刘增丞刘恒讯刘珀钎刘同原刘俞邺刘诩成刘宁晓刘桓锐刘千叶刘渊乘刘宸先刘和弛刘永徵刘佩赤刘玉暄刘尧圣刘卫普刘杭森刘泷声刘竹亮刘涛韩刘珂喧刘煜卲刘谦宣刘冠维刘儒史刘席峰刘珝祖刘基佳刘名钊
13、其时,南匈奴国人发生叛乱,攻杀了羌渠,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14、在他完成了身份和思想的转变以后,不再是西晋王朝的英雄,反而变成了一个西晋王朝的掘墓人,而且它将掀起一股腥风血雨,让整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进入到地狱。根据当时的记载,永嘉四年的时候,由刘渊所率领的10万骑兵发起了永嘉之乱,在他征服地区整个西晋地盘上到处都是流血和牺牲。由于当时西晋王朝的防御力量并不怎么强大,所以面对刘渊这个出色的军事将领的时候自然就无法抵挡,但西晋的那些统帅们,率先玩起了假装投降,投降以后再趁机反目的套路,结果使得刘渊最后一点良知被抹杀。
15、作为皇子的刘聪没有留在预备队里装样,而是战斗一线,亲冒矢石攻城,不赀给全体参战的指战员以鼓舞,也是无形中告诉全体汉国国民,自己的成就不是靠父亲给的,而是自己打下来的,这才是自己真正的zz资本。
16、刘渊病危是在七月庚午。第二天,七月辛未,刘渊颁布了一系列任命,作为对身后事的安排。其中楚王刘聪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他的兄长齐王刘裕被任命为大司徒,另一个兄长鲁王刘隆被任命为尚书令,弟弟北海王刘乂则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领司隶校尉。
17、当时汉朝的皇帝是刘邦,匈奴的单于是冒顿,刘邦就把一个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冒顿。而刘渊是冒顿之后,因为和亲公主的原因,所以作为冒顿的后人就有姓刘的了。
18、刘渊还曾在洛阳生活多年,“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和西晋一众达官贵族打交道,才能得到很多人的称赞。成就大业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刘渊利用刘氏身份,称汉王,对引导舆论,成就大业大有帮助。
19、当天深夜,刘和召见了武卫将军刘盛、刘钦、左卫将军马景与右卫将军刘安国,这四人全都是顾命大臣,分别掌握着禁军兵权。
20、刘渊如此安排,也许是想对刘聪做出点补偿。诸子之中,当时刘渊最宠爱的是幼子刘乂,刘乂的母亲单氏年轻貌美,在半年前刚刚被刘渊立为皇后。但是刘渊应该不会忘记,当初他在洛阳做人质时是刘聪与他相倚为命,后来刘渊被成都王召唤到邺城,刘聪担心父亲安危,自动奔赴邺城与刘渊一起做人质。得儿如此,父复何求?更何况,匈奴汉国有半壁江山是刘聪打下的。
五、刘渊然
1、然而很奇怪,刘聪不进反退,竟然匆匆撤军回平阳去了。人们正疑惑不解,消息传来,原来是刘渊病危。
2、整个中原地区,出现了16个国家进行斗争,而作为它的开启者刘渊却没有办法再一次建立起秩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中原地区不断的乱下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刘渊,他是一个和平年代里面的英雄,但是是乱世之中的枭雄,也正如当年方志远教授对他的评价,在整个zz信仰还没有崩塌的时候,他可以成为汉文帝一样的人物,但当整个zz信仰崩塌的时候,他就会变成比曹操还要凶狠的人物,或许这就是当年永嘉乱世之中刘渊真正的形象。
3、永嘉二年,刘渊正式“即皇帝位”。
4、刘渊既然是匈奴人,为什么姓刘?那个鸣镝弑父的匈奴冒顿单于是刘渊的先祖。“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说的也是这位冒顿单于。致书妄言给吕后说两个人都是鳏寡,不如合而为一的也是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和汉朝联姻,他的子孙冒姓刘氏。
5、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当时匈奴人与汉人之间的敌视程度。公元309年4月,大将军刘景(匈奴人)统军在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打败了晋将王堪,随后竟然下令将三万多男女投入黄河淹死。
6、刘粲(?-318年),字士光,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昭武帝刘聪之子,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刘粲初封河内王。建武元年(31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刘粲即位,改年号为汉昌。刘粲即位后沉湎酒色,甚至与其父的四位皇后淫乱,又大肆诛杀辅政大臣,将军国大事全权交给靳准决断。不久,靳准发动叛乱,派兵士抓住刘粲,数落刘粲的罪名后将他杀害,谥其为隐皇帝。
7、刘渊老师(左排第五)和学生。
8、不久之后,於扶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承单于位,任命於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
9、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室的兄弟。现在汉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10、刘渊是个自信心爆棚而且干脆的人,他的自信不仅仅来源于他本人精通汉文化,博览群书,对汉人经史非常了解,更因为他本人就是晋朝的官员,除了是晋朝任命的匈奴五部大都督,更还是成都王司马颖的宁朔将军。以刘渊对晋朝官场的了解,他认为承平已久的晋朝没有人能比他更有雄才大略,再加之晋朝的内耗,让刘渊感觉到晋朝内部已经四分五裂,而四分五裂的晋朝中,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实力派可以和他抗衡。
11、八王混战开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贵族们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开会商量。有个老年贵族说:“我们匈奴从汉朝开始跟汉人结为兄弟。经过魏、晋两个朝代,匈奴单于后代虽然有封号,却没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晋朝发生内乱,自相残杀。这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地位的好时机啊!”
12、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称汉王之后,果然“远人归附者数万”,他更是高举“反晋复汉”的旗帜,向全天下宣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并且以刘备的蜀汉为正统,追封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正儿八经地以大汉继承者自居。
13、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外来民族,要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当然不能完全沿用自己原来的那一套,而必须给自己找一套正当性叙述,而刘渊找到的这个叙述就是,匈奴和汉朝曾经长期和亲,匈奴单于都是汉家外甥,有汉朝皇室血脉,所以自己并不是化外戎狄,而是汉朝的继承人。
14、后来刘渊的儿子刘聪登位,攻破洛阳时,屠戮了洛阳三万多公卿和百姓。就连他的儿子都不认可他的想法。
15、而北匈奴连年内乱,周边部落同时侵略,汉朝乘机出兵,击败北匈奴,将其赶出漠北。
16、他的汉文化程度很高
17、怀念刘渊:一颗流星划过天边
18、内附的匈奴,在东汉政权的“教导”之下,已经趋向汉化。
19、2017年8月19日匆匆
20、因此,刘渊认为他可以乘着晋朝八王之乱的机会,对晋朝各实力派进行各个击破,从而完成中原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