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王维的诗被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在诗人中,不止王维的诗有这个特点。很多诗人的诗作,寥寥数语,亦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分享十首五言绝句,看诗人们在简短的语言中,怎么写出诗情画意。
2、《鸟鸣涧》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4、王维作品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5、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几乎所有人读到这首诗,都会在脑海中描绘出这诗中的画面: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7、王维笃信佛教,他经常吃斋念佛。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为自己建了一所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中,写出自己隐居的状态。在远离尘世的山林间,王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首诗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8、诗、书、画、印是中国文人画的典型风格,自古不分家,互相渗透,创造审美意象方面的臻美结合。
9、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10、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1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北宋苏轼对诗画风格的一种美学评价。语出苏轼观王维所画《蓝田烟雨图》后的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
12、诗歌和绘画,本来在艺术的深层就是想通的。
13、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收藏|茶道|文学|视觉
1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家依然是王维,这首小诗描写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16、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所写的“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自唐代王维的《山中》。
17、而且,这两者很早就在王维笔下,难得的,较好的,接近臻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18、《鸟鸣涧》中,不仅可以让读者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让读者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19、我们来看香菱对王维诗词的评价,香菱刻苦学习,自己悟出一个道理,得到黛玉的赞成。香菱认为,诗的好处,有无法形容的意思,仔细去想,却是逼真的,即便是看似无理的,想来也是有理有情的。
20、书友们,慈怀新书正在火热预售中
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
1、王维的另外一句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白和青两个字看起来也似无理,但是思来想去,还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有分量,余味悠长。
2、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画。
3、每每读到这首诗,诗词君就像看到灵澈上人离开一般,他背着斗笠,映着夕阳,沿着青山,走向远方。这真像一幅构思绝妙的画作。
4、诗和画是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寄托,诗人和画家将他们的思想情感通过朗诵绘画和书写表达出来,而他们都是在感受一种意境也就是诗中所描述的思想意识当中的画镜!!画家将其思想情感寄托于画中为了更明确的表达他的意思,会经常在画的落款部位题诗,也就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举个例子来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不正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卷吗!!画家会把这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都寄托着他们的思想情感,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5、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出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6、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7、王维的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涵泳大雅,无异天籁。
8、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古代人较大的爱好,其中诗画往往并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们常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谓千古名句。曹雪芹借用香菱的评价,说出了王维诗词较好的艺术境界。
10、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脑海中有没有浮现一个这样的画面: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11、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2、现在也有人会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13、这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的作品。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相照。
14、在王维众多诗画一体的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我取这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出自出名的这首《使至塞上》,全诗情景自然交融,悲壮苍茫。
15、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16、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日近黄昏,旅人心中又添新愁。原野空旷无际,天比远处的树还低,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显得与人更亲近。
17、诗中有画,指诗中蕴含的意境。
18、诗人是王维。王维,唐朝出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他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故自己名维、字为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苏轼对王维充满了赞誉之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认为,诗与画的结合是从王维开始的。王维的诗现存至今的有400余首,清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中可供世人研究。王维的一生在仕途中颇为不顺。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后来张九龄为中书令时,很赏识诗人王维,提拔他为右拾遗。
19、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臻美的天籁之声!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20、王维的诗多有一种超脱的禅意,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的有很多,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鹿柴》中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终南山》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还是这首《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很多经典诗词都有一种形象立体的画面感。
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1、点击关注慈怀书院视频号,
2、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上人返回寺中。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友人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3、题目有点不清楚,可能有两种答案如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这句话的是苏轼,因为王维的山水诗堪称一绝,所以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是指王维的诗
4、荆溪的溪水清澈,水底的白色石块一览无余;天气寒凉,树上的红叶稀疏可数。山中本无雨,原来是山间青翠的雾气沾湿了人衣。
5、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年)进士。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zz倾向。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6、他的诗在早期便享有盛名。《旧唐书》曾记载: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当时的王孙贵族都很喜欢王维的诗词。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写诗,善于借景抒情,他诗中的景色,栩栩如生,错落有致。读他的诗,会让我们感觉仿佛置身其中,可意会不可言传。
7、送什么,要看你的经济实力,更要看你想送的老师是什么人?如果想送的老师一贯喜欢东西,那么东西越实用越好,比如:一套床上用品;一套茶具;钢笔;笔记本等等;如果老师不喜欢这些东西,清廉的人,那么用一束花也可以的;也可以请老师吃顿饭,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一下。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种形容,应该说绝大多数诗人词人画家都写过画过描述自然景致的诗句画作.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诗人抓住明月、淸泉、竹喧、莲动等景物来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把秋日雨后傍晚的幽美山间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
10、王维。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1、且可触可摸,有画面感……
12、刚下过雨的山间,空旷寂静,空气清新怡人;时至傍晚,秋意正凉。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树间,清凉的泉水流淌在石头上。竹叶沙沙作响,洗衣归来的少女,欢声笑语,喧哗的声音在竹林里回荡;渔舟唱晚,水中的莲花随着水波荡漾。任凭春天的花草早已消散殆尽,我也自愿隐居在这山中。
1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4、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山中》更流露出别样的美学趣味。
15、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16、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7、王维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名画家。王维的诗多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如《山居秋暝》:
18、王维说的是王维,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王维绘画,创水墨渲澹法,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19、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20、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非常准确的触摸到,并道出了诗歌与回绘画的关系。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这首诗是王维在开元25年奉唐玄宗之命出塞安抚边疆将士的途中所作,虽然是奉皇命在身,被授河西节度使判官,但是事实上,这一次的出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的结果。这首经典的《使至塞上》,全诗之所以体现悲壮的气象,除了因为塞外孤寂苍茫的风光,也因为此诗是王维在悲寂忧郁的心情中所写。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6、所谓“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既意境。
7、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把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意味无穷。
8、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9、是王维。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作品,给以融化。
10、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
11、王维奉命出使边塞,他把沿途风光写入诗中,有一种苍凉悲壮之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一句采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愤懑忧郁之情。诗人把自己比喻成随风起伏的蓬草,进入胡人境地的归雁,委婉地写出天涯游子思乡之切。
12、和孟浩然一起,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王维,他的诗和画均来自于自然。他画中的山水,极具神韵,山的颜色形象逼真,花草树木如在眼前,流淌的泉水仿佛能听到潺潺水声。欣赏他的山水画,仿佛在读一首精致的诗,层次鲜明,立体生动。
1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自苏轼《书摩诘兰田烟雨图》。是苏轼对王维诗画艺术特色的总体评价。也是他首倡“诗”与“画”这两种姐妹艺术相互依附点缀,进而创作具有“诗情画意”作品的主张。其含义如叶燮在《赤霞楼诗集序》中所说的:“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
1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认为,在王维的诗画作品中,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情景交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充满了“诗中有画”的境界。同时,他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能以诗意入画,又能以画表现诗意.
15、苏轼对王维充满了赞誉之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认为,诗与画的结合是从王维开始的。
16、就是赞叹王维的诗句绘声绘色,情景交融。
17、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18、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19、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20、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怎么画
1、这是美学思想,是苏轼赞扬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4、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如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谓“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8、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对于这首诗,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可见,这首诗,真的似画一般。
10、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11、传统中国绘画将“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作为作品的一审美要求,最有意味的是它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要求绘画中的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把表现的对象提升到诗与画的艺术境界,即是以写意为主的中国画。
1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如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15、“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都是经典的代表。诗和画都不是的,她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讲的就是写诗要有画的意境,让读者如临其境。而画画则要有诗的韵味,令人观画如赏诗。(以上全评个人理解并无参考)
16、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1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9、纪行诗《使至塞上》是王维的经典代表作之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全诗精华所在,茫茫无际的大漠上孤烟直上天际,奔腾无边的黄河上落日正圆。高远寂寥的边塞风光,悲哀忧郁的心情中又不失一份豁达,无论是塞外奇景,还是诗人情怀,都在这一句里生动的体现,是诗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较好的范例之一了。
2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