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岳阳楼记通假字
1、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4、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5、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出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岳阳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7、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8、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9、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0、(初中语文资料免费领取方式)
11、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12、个人认为通假就是古人写错了字,现在我们学习起来就把它换成现代熟悉的字词罢了。还有就是有很多通假已经通出了规律,大家就都接受了这个通假的概念了。
13、锦鳞游泳(代词,用锦鳞代指鱼群)
14、(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15、具:同“俱”,全、皆。
16、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17、示例:有心要具备“古仁人之心”。①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平常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②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8、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19、喜、乐:表喜悦、乐趣。
20、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二、岳阳楼记通假字整理
1、(3)整个。 在洞庭一湖。
2、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4、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5、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6、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zz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7、积累文中四字词语,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
8、古义:冲向天空;今义:把水等全部去除掉。
9、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10、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11、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1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
1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看)
16、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言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对于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而中心突出。
17、古义:日光;今义:景物。
1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9、☞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20、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三、岳阳楼记通假字词类活用
1、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2、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再联系相关的背景资料,结合作品主旨,体会语段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6、(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
7、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示判断)
11、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12、(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
13、洋洋:高兴的样子。
14、☞初中语文阅读训练500篇汇总(20220125整理)
1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16、得无异乎: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7、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
18、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19、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做名词,贤明之人)
20、浩浩汤汤(shānɡ)
四、岳阳楼记通假字特殊句式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课前预习,课上交流背景资料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7、①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8、(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9、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10、(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11、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12、再次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
13、在疏通文意、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语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14、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5、☞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17、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18、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19、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20、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简述你的看法?
五、岳阳楼记通假字
1、胜: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2、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3、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4、☞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5、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6、(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朝廷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8、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zz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9、“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12、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13、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14、北通巫峡北:名词作状语,愿意为北面,文中的意思是往北
15、古文名篇|贾谊《过秦论(下)》全文翻译及解析
16、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17、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吧!唉!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同道呢?
1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虽然这样,那么……极:尽,直到
19、①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
20、根据语境,体会关键句丰富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