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林清玄散文
1、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寻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
2、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3、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4、16第较好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5、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6、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7、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8、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9、这篇三百余字的小散文,没有多余的修饰,很随意的笔法,文采拼不及《荷塘月色》,情感深不过《荷叶母亲》,逻辑性强不如《葡萄月令》,感染力远不超《少年中国说》……它如同风铃般,没有浓妆艳抹,没有惺惺作态,没有故作深沉,更不去招蜂引蝶。
10、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11、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何?
12、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13、《林清玄散文集》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
14、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15、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
16、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17、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十分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特点。由于林清玄从小受到父辈热衷宗教事务的影响,以及有文化、有学识母亲的关爱,母亲的言语和入释后的经历共同塑造了林清玄散文的语言特色。
18、因此,一个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预见未来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回到过去。
19、骑完马,到青年公园去散步,走到成行的树阴下,冷而强悍的空气在林间流荡着,可以放纵地、深深地呼吸,品味着空气里所含的元素,那元素不是别的,正是清欢。
20、作家可能没有做官好,但对母亲是个全新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母亲,她对乡人谈起我时,为我小时候的多灾多难、古灵精怪全找到了答案。
二、林清玄散文作品
1、『社科』『文学』『大医』『外文』『亲子』
2、就在马场对面的青年公园,那里已经不能说是公园了,人比西门町还拥挤吵闹,空气比咖啡馆还坏,树也萎了,草也黄了,阳光也照不灿烂了。我从公园穿越过去,想到少年时代的这个公园,心痛如绞,别说清欢了,简直像极了佛经所说的“五浊恶世”!
3、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4、林清玄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这也许与他深谙佛理不无关系,林清玄用他清雅真挚的文字普宁众生的心灵。他说不动的山,也说流动的云,他说不变的芒草,也说无常的芒花,他说欢愉的短暂,也说忧伤的恒久,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在红尘,林清玄总让自己灵光闪动,笔耕不辍,做一个徜徉于文字海洋的修行者。
5、尤其是冬日的早晨,勒着缰绳,马就立在当地,踢踏在长腿,鼻孔中冒着一缕缕的白气,那些气可以久久不散,当马的气息在空气中消弭的时候,人也好象得到了某些舒放了。
6、林清玄散文较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
7、5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8、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9、我也是高中生,谢谢!他们的文章我都读过,周国平的文章偏向哲理,更理性,林清玄的偏向禅机,更感性。个人喜欢林清玄,他的散文很清新。他们的作品都很多,我推荐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林清玄:作品有散文集《百合花开》《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
10、再如,我以前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别人要是做的事没有按我的要求来做,搞砸了后我是一个抱怨的人。而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小和尚一起捧着一个鱼缸进门,过门槛不小心掉地上了摔碎了,和尚A抱怨起和尚B来,而和尚B却不和他争辩,快速的将掉在地上的鱼快速的掬到水池里。如果和尚B也抱怨起来,结果是鱼缸碎了,鱼也死了,两败俱伤。而这个哲理小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怨的力量是这么强大,让自己的心里宽大起来,那天地也是无限大的。
11、生在这个年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请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较好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冼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12、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13、我一直在模仿他,从他的字里行间汲取着营养,他可说是我未曾见面的老师。
14、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15、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16、林清玄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出色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
17、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与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说:“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18、“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较为可靠。”——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19、10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20、一凡图书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三、林清玄散文摘抄
1、所以,真正值得关心的是现在。
2、26没有人能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3、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4、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
5、高中毕业后,我离家愈来愈远,每次回家要出来搭车,母亲一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我去搭车,抢着帮我付车钱,仿佛我还是个3岁的孩子。车子要开的时候,母亲都会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那时我总会看见她眼中有泪光,看了令人心碎。
6、例如,那时候家里穷,吃鸡蛋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吃一个,而是一个鸡蛋要切成“四洲”(就是四片)。母亲切白煮鸡蛋有特别方法,她不用刀子,而是用车衣服的白棉线,往往可以切到四片同样大,然后像宝贝一样分给我们。每次吃鸡蛋,她常背地里多给我一片。有时候很不容易吃苹果,一个苹果切12片,她也会给我两片。有斩鸡,她总会留一碗鸡汤给我。
7、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较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8、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9、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10、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11、这真是个幽默的公案,参禅寻求自悟的禅师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言一行。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苦恼,真的还不如小丑能笑骂由他,言行自在,那么了生脱死,见性成佛。哪时可以得致呢?
12、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出名散文家考语文试卷)等,以期在给成年读者带来安宁与回忆的同时,也给青少年读者向上的力量。
13、29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14、14山谷的较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15、[报名网址]www.buxike.com
16、35人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可惜这种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见。
17、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18、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
19、苏轼凭着东栏看着栏杆外的梨花,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这正是清朝大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份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较好人物。”
20、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四、林清玄散文
1、有一个人来问我关于前世的问题,说他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的前世,他问我:“前世真的存在吗?”
2、但是仔细想来,又觉得他的去世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他生命的乐章戛然而止很符合他的性格,他早已超然物外,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他的文章一样,清新脱俗、一尘不染。
3、40我们心中所存在的一些美好的想象,有时候禁不起的面对。
4、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5、他的散文带有禅意,但并不是消极的劝人“出世”,而是让读者积极的“入世”中能够有感知善恶的温度,能释放自己的真善美,能让自己出淤泥而不染。
6、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7、正是由于这种立意情怀,林清玄的散文多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如小职员、流浪者等。
8、就好像,我们如果愿意承认自己的坏习惯与坏思想,就会发现自己在过去是走了多么偏斜的道路。我们如果愿意去测量,去描绘心灵的地图,也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推动我们的未来。
9、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出色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10、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11、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地存在。
12、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13、2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14、这阕词,苏东坡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15、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6、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17、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大猪清而不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较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等。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8、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19、林清玄作品全新结集,部分篇目为大陆。
20、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五、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十分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特点。
2、而林清玄的散文总是富有哲理和禅意,他很自然而然的用自己生命的体验引导我们去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相处的法则以及人活着的价值。
3、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
4、如果你是单纯的为了兴趣爱好想要阅读林清玄先生的小说,建议你可以买一本林清玄短篇散文集,像一些有代表性的小说就都包含了,而且林清玄的散文大部分都很短,很快就可以读完,利用闲暇时间就可以看完一篇。
5、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
6、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圆通寺的山下,我常常坐着颠踬的公车去找他,两个人便沿着上山的石阶,漫无速度,走走、坐坐、停停、看看,那时圆通寺山道石阶的两旁,杂乱地长着朱槿花,我们一路走,顺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其甜如蜜,而清香胜密,轻轻地含着一朵花的滋味,心里逐有一种只有天才会有的欢愉。
7、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8、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9、名校语文老师都在推荐的林清玄经典选本。
10、“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地说,不免有些得意。
11、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12、“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生馆找到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张开了。直到你张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母亲一直到现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一个儿子。听说那一天她为了抱我看医生,跑了将近10公里。
13、我二十岁的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就跑到青年公园对面的骑马场去骑马,那些马虽然因驯服而动作缓慢,却都年轻高大,有着光滑的毛色。双腿用力一夹,它也会如箭一般呼啸向前蹿去,急遽的风声就从两耳掠过,我最记得的是马跑的时候,迅速移动着的草的青色,青茸茸的,仿佛饱含生命的汁液,跑了几圈下来,一切恶的心情也就在风中、在绿草里、在马的呼啸中消散了。
14、白云怔坐在当场,不知道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心里非常愁闷,整天都思索着师父的笑,找不出任何足以令师父大笑的原因。
15、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16、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
17、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18、他的散文是唯美的,娓娓道来,淡淡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是我,是你,亦是他。这些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19、合拢心中的菩提,望着高楼外的月朗星稀,让他幻化流萤,成为夜间的风景,变做风,穿透我思想的愚懵。化成水,滋润我心壤中一片碧翠。
20、林清玄的短篇散文有:《莲花开落》、《蝴螺无须》、《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鸢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迷路的云》、《玫瑰海岸》、《紫色菩提》、《凤眼菩提》、《如意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烦恼平息》、《欢喜自在》、《有情菩提》。